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隋朝文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毕业论文

 2020-02-19 04:02  

摘 要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统一的王朝,就是隋朝了,公元581年开国,618年灭亡,即便如此,隋朝仍然在历史上有着极大的地位。隋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社会混乱局面,让天下重新一统。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所以可以说,隋代的文学作品是南北朝文人学者的共同成果,其中南朝文人作品的影响力更大。584年,隋文帝下令改革文风,要求朴实文学,但到隋炀帝时期,统治者又提倡华丽的南朝文学,打击了隋朝文学本将要兴起的朴实风气,最终使得南朝文学征服了北朝文学。隋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南朝浮艳柔弱的诗潮还在隋代泛滥;另一方面光辉灿烂的盛唐诗歌也在隋代萌芽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探讨隋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通过后者对前者的制约及影响,对隋代文学的发展状况作出研究。

关键词:文学,政策,统治者,经济制度,士族

Abstract

In China's long history, the shortest unified dynasty in existence is the Sui Dynasty, which was founded in 581 and perished in 618. Even so, the Sui Dynasty still has a great position in history. The Sui Dynasty ended the social chaos since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reunited the world.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literary works of Sui Dynasty are the common achievements of scholar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mong which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have greater influence. In 584, Emperor Wendi of the Sui Dynasty ordered the reform of literary style, requiring plain literature. But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Yangdi of the Sui Dynasty, the rulers advocated the splendid literature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which attacked the plain atmosphere that would arise in the literary texts of the Sui Dynasty, and finally made the literature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conquer the literature of the Northern Dy Sui Dynasty is an era of alternation of old and new. Under such a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on the one hand, the flourishing and weak Poetry Tide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was still flooding in the Sui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brilliant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also sprouted a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the Sui Dynas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political economy in Sui Dynasty, an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n Sui Dynasty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latter on the former.

Key Words: Literature, Policy, Governor, Economic system, Intelligentsia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目的1

1.2研究意义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1

第2章 隋朝文学发展与政治的关系3

2.1隋朝文学发展的政治背景3

2.2政线影响下的文学发展3

2.3统治者对文学的态度4

2.3.1隋文帝时期文学发展之概况4

2.3.2隋炀帝时期文学发展之概况6

第3章 隋朝文学发展与经济的关系8

3.1隋朝文学发展的经济背景8

3.2南北朝士族和关陇豪强9

3.2.1南北朝门阀士族的衰落9

3.2.2关陇豪强的崛起10

3.2.3士族的衰落和豪强的崛起对隋代文学发展的影响10

3.3运河的开凿11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第1章 绪论

研究隋朝文学,对理解从南北朝到唐代的文学进程、丰富文学史的整体内容,都有一定的价值。而研究隋朝文学,也必然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其影响——促进或者制约。本文力求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和空间的横向分布两个环节,从南北文化融合,士人群体命运的沉浮变化,隋朝统治者对文学的态度、相关政策等方面,对隋代文学的状况作出研究。

1.1研究目的: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统一的王朝,就是隋朝了,公元581年开国,618年灭亡,三十七年的时间,身为一个国家,一共存活了三十七年的时间,即便如此,隋朝仍然在历史上有着极大的地位。首先隋朝结束了从东晋开始到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的天下格局,让天下重新一统。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可以说,一方面南朝浮艳柔弱的诗潮还在隋代泛滥;另一方面光辉灿烂的盛唐诗歌也在隋代萌芽出新的发展趋势,隋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其文学取得了哪些成就,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和政治、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又带来了哪些影响,文学与政治经济在关系上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在了解隋朝政治经济文化之后,本人对隋朝文学与前者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集了一些有关材料,从而选择了对本题的研究。

1.2研究意义:

研究隋朝文学,对理解从南北朝到唐代的文学进程、丰富文学史的整体内容,都有一定的价值。以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统治者对待文学的态度、经济发展状况等为背景,探讨隋朝文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地位,前者对后者的促进或者制约关系,以及其他像是南北文化融合,士人群体命运的沉浮变化对隋朝文学产生的影响等等。隋朝的政治经济对当时的文化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之下产生的隋朝文学有着怎样的规律特点,这些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具有共通性的深层价值观与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状况具有怎么样的关系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隋朝虽然存在时间较短,其文学地位在历史文学河流也相对渺小,但是,它有着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以及转折作用,所以研究隋朝文学与政治经济关系也是很有意义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隋朝文学的研究主要是对隋朝文学进行全方面研究,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分布并在政治生态基础上,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并结合作者的背景与思想感情等对作品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罗宗强著《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1]一书,结合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对隋代的文人文学思想观念进行了大致的论述。也有研究成果探讨了统一帝国所形成的新的文学环境,从统一国家所必需的文化整合文人汇聚所带来的文化与文学交流进行了研究。郭预衡著《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2]一书中,对隋朝南北文化融合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另外也有对隋朝的诗风、文学艺术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中对于隋朝文学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政治经济的联系并没有做细致的分析,只是把重点放在了对文学作品的探究上,所以本题将探究之前成果所没有提及的文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第2章 隋朝文学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2.1隋朝文学发展的政治背景

隋文帝一统全国,结束了汉末以来四百年的分裂和混乱局面,社会生活繁荣。隋朝的统一消除了地域限制,南北学者齐聚京城,客观上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到隋炀帝杨广继承隋朝王位时,他却极度贪图奢华,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百姓的安康生活。没过多少年,他使经济荒芜,人民怨恨沸腾,最终导致隋朝在各地人民起义中灭亡。隋朝统治时间仅30多年。其中大多数作家都是南北朝旧臣。他们深受南朝文学风格的影响。再加上隋炀帝还大力提倡梁陈两宫的风格。因此,文学界仍然充斥着浮艳淫靡的文风。但是,由于隋朝前期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对外战争的胜利,隋文帝主张文学风格的改革。隋朝早期的一些诗歌,特别是边塞诗中,出现了一些生动有力的作品。这表明隋朝的风格开始向唐朝过渡。然而,隋朝毕竟是一个短暂的王朝。它的统治不到四十年,自隋炀帝对高丽进行第一次远征(612年)以来,长白山农民暴动开始,社会逐渐陷入动荡和混乱。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当时的隋朝不具备文学良好发展的客观条件。隋朝是南北朝文学逐渐融合并开始向唐朝文学转型的阶段,具有明显的转型特征。南北文风的交流与融合是隋朝最突出的贡献。

2.2政线影响下的文学发展

隋朝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增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削弱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使农民直接为国家负担税务和劳役,增强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加强,小农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与极端分散的小农经济并存的矛盾局面。[3][1]农民的小农观念总是难以形成代表自己的独立意识,这就使皇权的永久性在不断强化着社会的土壤。为了维系像大海一般的极端分散的农业小生产者的统治,隋唐统治者选择了“以德治国,以刑为辅”的方针。他们重视传统伦理道德和德治,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同时也重视宗教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因此,继承汉魏三教共存的思想学术格局,既是学术思想的必然发展,也是隋唐统治者的自觉选择。

隋文帝的远祖据称是汉代有“关西孔子”美誉的杨震。作为汉人统一政权的建立者,隋文帝思想中有着明晰而迫切的“正统”意识。隋文帝在政治、军事方面可以完全继承北周遗产,但对于最能代表政权“身份”的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隋代以前南北两地共存在三类文化,即关陇文化、山东文化和江左文化,前者为胡族性质,后两者均为汉文化。南北分裂时期,无论政治、军事如何对立,汉文化始终被视为“正朔”。为了宣扬隋政权的“正统”地位,文帝时代的文化建设尤其是礼乐制度建设,主要吸收和借鉴的是山东文化和江左文化。而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对于南朝文化也就是江左文化的偏爱,使得隋朝后期的文学风格趋向偏向江左文化,北朝诗人也相继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其倾向,导致文学创作为迎合帝王的品味,逐渐失去了北方文学中关注民生的质朴情怀。比如诗人卢思道早年写下了非常优秀的边塞诗《从军行》,到后期,受南朝诗风影响,写下了《采莲曲》,这首诗虽然文笔也非常好,但是没有北朝诗人质朴豪放的风格了。

2.3统治者对文学的态度

2.3.1隋文帝时期文学发展之概况

隋朝初期,隋文帝提出“诏天下劝学行礼”[4][2]隋炀帝为了国家的政权建设是开设了学习教育,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隋朝前期,统治者是重视教育的,这种教育是为了培养国家的栋梁的,放今天讲,可谓是建设精英教育的一个步骤。然而,对于刚刚统一的隋朝,其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是从四面八方而来,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的不统一,最后显现出来的教育成果是千差万别。

京邑庠序,爰及州县,生徒受业,升进于朝,未有灼然明经高第。此则教训不笃,考课未精,明勒所由,隆兹儒训。官府从宦,丘园素土,心迹相表,宽弘为念,勿为踞促,乖我皇猷。(《隋书》卷2《帝纪》)

这里体现出隋文帝不仅重视学校教育,还重视考课,以督促人们重视学校教育。他对隋朝的学校教育极为不满,因而说“教训不笃,考课未精”,反映出他要求教师严格教育学生,以便在日后朝廷选拔人才时,这些人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从这个背景中我们可以知道隋文帝发展教育主要是为了巩固政权的建设,而之后,又因为对这种学校教育的不满,就废除了学校。教育没有继续得到发展,那么会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由此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产生的客观环境。有影响力的作家早已退出文坛,新的优秀的作家还没有出现。就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那些剩下为数不多仍在写作的文人也受到隋文帝改革文风的影响。

北魏分裂后,所有文人都属于北齐,北周文化十分落后。北周御文太岁在继承周汉渊源的基础上,建立了北周文化体系。隋文帝统治时期,继承了北周的文化政策,主张文章应简明扼要。隋文帝杨坚在管理上追求简素。“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隋主不喜词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治书侍御史赵郡李谔亦以当时属文,体尚轻薄。上书曰:“魏之三祖,崇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艺。下之从上,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通鉴·陈纪十》)

李谔指责魏晋以来的文人在诗文写作技巧上争奇斗艳。而对儒学正统经典,则漠不关心;同时赞扬隋朝廷“屏黜轻浮,遏止华伪”,并指出因“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私情,不存公道”,所以“外州远县”还有很多崇尚古风的文人没有被提拔使用,对这种现象要纠正和惩戒。李谔从思想建设的高度,强调了改革文风的重要性。隋文帝杨坚采纳了李谔的建议,于次年将李谔的《上隋高祖革文华书》诏示天下。

开皇十四年,乐定,下诏颁行,诏称:“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浮宕不归,遂以成俗,宜加禁约,务存其本。”可见反对齐、梁的绮丽之风,并非一种孤立现象,而是隋朝建立之初,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的一部分。这一措施所考虑的,也许就是李谔在上书中说的“文笔日繁,其政日乱”,纯然是出于政治的需要。这次改革文风的主要内容,在李谔的上书中可以看出来,就是“公私文翰,并宜实录”。着眼点在应用文上,要求应用文去掉华艳的辞藻,讲求实用。而且更可注意的,是似乎连文学也一概加以反对。[5][3]可以看出隋朝前期的统治者制定的政策方针是以维护新建立的政权为目的,在社会上传播以统治者政权为主体的文艺思想,使得社会群众不仅在客观物质上屈服于隋王朝的统治,也要在主观思想精神上与统治阶级趋于一致。作为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品的社会政治价值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要存在,隋朝也不例外。作为隋朝的开国之主,文帝不仅需要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消灭物质世界的敌对势力,还需要通过文化手段消灭精神世界的异己势力,通过思想文化的统一,协助和巩固物质世界的统一成就。可以说,隋朝早期的官方文艺思想,是在当时的意识形态领域,满足复兴儒学、治国儒学的政治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以隋朝文帝和李谔为代表的保守思想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在意识形态上封固了人们的思想,这就使得文学作品缺乏创新性。既要防止出现前人浮艳的文体,又要保持质朴,文学创作前有了太多条条框框,反而不利于其发展,所以隋朝时期的文坛杰出人才寥寥无几。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隋文帝个人在历史上是功大于过的。“薄赋敛,轻刑罚,内修制度,外抚戎夷。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6][4],隋文帝励精图治,身体力行,为之后的盛唐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给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创造了统一且稳定的环境。使得南北朝优秀的文人学者聚集在京城,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而使南北文化融合的更加密切的就是之后即位的隋炀帝了。

2.3.2隋炀帝时期文学发展之概况

与隋文帝视文化为政治的帮手的观念相比,隋炀帝对文学文化怀有更大的热情,并尊重文化发展的独立存在。隋炀帝自21岁起就长期驻扎在南方。他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兴趣远高于他父亲,因此,在他统治期间,大量的文人被任命,他们的地位大大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氛围很强。尤其是隋杨帝长期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对南方文人学士尤为偏爱。

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隋书·文学传序》)

隋炀帝爱好文学,早年投文帝所好,即位后,提倡南朝文风,以诗赋取士。在隋炀帝早间担任扬州总管之时,他在身边收集了一批文人集团,称“王府学士”。其中大多为江南的文人才子,他们进行文学创作活动,还对典籍整理作出贡献,这批人的力量对于当时传播以及保留江南文学作品有重要的作用。隋文帝杨广没有提出过明确的文学主张或观点,但是作为一国之君和当时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杨广个人的创作倾向以及其颁布的文化政令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文学思想。杨广基本上是将文学视为表达情感的工具,对文学形式、文学本质的把握都达到了比较高得水准。即位之后,他又将文帝时期重视经学、排斥文艺的文化政策调整为为学术与文艺并重的策略,多次下诏招纳“学业优敏,文采秀美”之人以为朝廷之用。可以说,杨广作为一国之主通过发布文艺政策及自身对文学的创作实践,在引导文学重新回到独立发展的道路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帝王如果在文学上起到了带头羊的作用,它会带动一批文人的创作,从而使文学气息由宫廷向外蔓延,这也是推动隋朝文学发展的一个显著力量。

除积极作用外,帝王爱好文学也是有消极作用的。除了隋炀帝本身常年居住在南方,杨广的妻子萧氏也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美女,皇后萧氏婉顺聪慧,知书达礼,颇有才气。她的存在更是加深了隋炀帝对南朝文学的喜爱。这样下来,皇室贵族的文学品味也更偏爱南朝文学,这也使得在南北朝文学融合交流的过程中,南朝文学以压倒性的优势征服了北朝文学。出于皇室的喜爱,文人们在写文时也就会顾及炀帝和皇后的感受,以其品味来进行文学创作,影响其文学所要求的社会立场的叙写。大多数江南诗人入隋后生活在宫廷环境之下,与原来的环境模式相近,故会借助文笔风采来邀宠于炀帝,奉承类作品比例较高,从而导致作品本身审美价值低,没有实在的文学意义。加上北朝文人原有的风格在得不到充分肯定的时候也会朝着南朝文人的风格发展,这样而来,也渐渐的淡化了北朝文学固有的特色。但隋炀帝本身以及他所制定的政策对于文学的发展以及后朝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最成功的就是设立进士科,使其成为科举制的基础。

自后周以降,选无清浊。及卢恺摄吏部尚书,与侍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物类,颇为清简,而谮愬纷纭,恺及道衡皆除名。炀帝始建进士科,又制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其功德、行能有昭然者,乃擢之。(《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这些制度为后世人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其中的科举制。选官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很重要。在北周时期时,就开始对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进行改革了。但是北周的改革措施对限制门阀势力的作用只局限在一定程度上,被选之人依然能够受到门第和家族势力的影响。隋朝建立之初,隋文帝采纳了杨尚希提出的“选举则易得贤才”[7][5]的建议。自公元587年起,隋朝开始实行新的选官政策。隋炀帝时期,进士成为科举制度的一个常规科。实行科举制度,是对封建门阀等级制度的一次改革,是门阀士族的一次打击。这个制度为普通贫苦家庭出来的才子开辟通往官职的道路,使他们政治上得以崛起,对以后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