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的演变

 2023-07-10 07:07  

论文总字数:9535字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创新的理论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逻辑的演变,缘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需要,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逻辑

The Evolution of the Theory of Marxism Theory of Logic

Zhang Li

(School of marxism,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different stages have different theoretical logic.Marxism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rocess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rade Mao Ze Dong,Deng Xiao Ping , Jang Ze Min and Hu Jin Tao comrade represented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communists continuously explore , innovation of theory . The evolution of the Marxism theory of logic is due to China’s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caus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 .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party and provid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continue to push forward marxism sinicization process.

Key Words: marxism ;sinicization of marxism;the theory of logical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一个基本命题。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进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创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而在这些阶段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党把马克思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推进和发展的演变历史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开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开始的,率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正是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才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在正确判断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开展的。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在这一历史背景的推动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当时的历史条件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也不同于列宁所处的历史时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这里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主动”走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提供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胆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研究当下中国具体实际及其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认识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代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是在我国处于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起步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文化大革命”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一度达到教条化、迷信化的程度。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肃清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流毒,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恢复了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观点,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道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虽然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两个凡是”的观点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明确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2]为此,他要求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邓小平还指出: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4]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5]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展开

从1989 年 6 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起,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的事业。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经历了 14 个年头的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时又结合中国新时期的实践情况,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又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是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的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务实推进

进入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结束,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实践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在继续。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继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新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中国实际结合的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强调我们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逻辑

(一)毛泽东时期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提出之前,我们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加上当时共产国际的影响,党的早期领导人并没有自觉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导致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方面失败的教训多于成功的经验。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党内长期存在着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倾向,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者,粗暴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了解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不了解必须依靠群众独立自主地找出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而是脱离中国实际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当作教条,盲目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决议和从国外来的指示。所以说,在遵义会议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停留在被动适应阶段。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光辉著作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7]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而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领导的地位,从而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创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提供了路线保证和组织保证。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第一次向全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毛泽东指出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 即是说 ,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 [8]毛泽东强调必须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5年我党召开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确立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经过24年的艰辛探索,终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可能变为现实,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理论和路线,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历史任务并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义建设的初步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了根 ,这是毛泽东最主要的历史贡献 。

当然在毛泽东时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对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其实受到了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由此形成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点, 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从中寻找符合中国革命需要的理论,并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去 。也就是说毛泽东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理论武器。

(二)邓小平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一时期如何发展进行了大胆探索。而这个问题 ,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也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 。所以这是一项 “前无古人 ” 的伟大事业 。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此可见,邓小平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强调: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9]他还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带领着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从邓小平理论开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遵循的理论发展逻辑是 :实践提出问题到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路到理论上总结和提升最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 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以获得新的发展 。不难看出 , 在这一发展逻辑中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的需要。

(三)江泽民时期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问题是能否解决好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为此,江泽民明确提出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他指出: “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10]江泽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和实践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必须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指出: “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11]他还说: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12]在江泽民看来,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巩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所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就成为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起点。他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推向新的阶段。这是江泽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胡锦涛时期

2004年9月,我党召开了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一命题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2006年10月,我党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演变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变为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 , 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命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时代化 、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 大众化 , 核心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创新性、完整性、准确性、实践性、继承性、与时俱进性等特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 我们党科学地分析时代特征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 把推动科学发展 、 促进社会和谐 , 作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推动科学发展 、 促进社会和谐 , 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着力点 。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长期任务 , 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的起点方面 , 要求我们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出发 ,更加自觉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而在怎样坚持或者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 , 我们已经摆脱了过去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束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阶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 取得新的理论成果 。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 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在不同历史阶段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15.1471.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53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