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当代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选择

 2023-07-05 10:07  

论文总字数:9206字

摘 要

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农民工阶层在我国社会结构中占有者非常大的比重,而且这个阶层本身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引导农民工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农民工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农民工阶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困境;认同路径

Study on Migrant worker class identi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th

Jiang Xiaoya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rxism,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To advocate for the content of the thre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reflects the richness and practice requirements, are highly condensed and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Peasant Workers occupy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s very large proportion, and the class itself has great mobility,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research, to guide migrant workers and actively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identity values, and for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own migrant workers are indispensable.

Key words:Migrant Workers;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edicament; Identity path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而只有当社会群体在内心里认同和接受才能发挥积极作用。鉴于当前国内外价值观多样化的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在眉睫,而关键就在于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内心认同消解多元上的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的核心即是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逐步内化为人们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外化为人们的行为。农民工是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支庞大的流动群体,提升农民工阶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定选择。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党中央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达成的共识。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置于顶层的高度,是其它价值理念的领头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行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的价值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这二十四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凝练,同时也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精神支撑,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阶层群众中的认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工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等不健康因素显露出来。以科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青年农民工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是促进农民工健康成长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须要。农民工自身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没有较强的鉴别力,容易受其影响,腐蚀农民工的价值观、世界观。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科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农民工阶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体

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2]正如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信仰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社会群体的内心才能外化为自觉行为。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包含着三个基本层面: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路径,关键因素是认识主体。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写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靠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P9)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这一问题,必需理清谁是认同主体这一基本问题。

“从心理学上讲,所谓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生产生活、交往互动,逐步调整自身的价值结构以接受,遵循核心价值观,并用以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4]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及其所属群体都是价值观认同主体,比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广大青少年等。

(二)农民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二零零四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构成部分,鉴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地位,在对核心价值观认同中显得分外重要。农民工从其属性来讲已然是一个阶层,呈现出一些基本的特征,如:流动性强、社会职业低质性、生活方式疏离化、文化水平低等,总的来说处于城市的底层,属于佣人阶层、边沿阶层以及无声阶层。长期以来,农民工阶层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先天不足”,他们仅仅成为光鲜艳丽背后那一道微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据数据显示2012年进城务工人数已达到2.6亿,但由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又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约束,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容易低估自身价值。加之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不强,对社会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要想发挥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需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践行和培育方式,使其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形势下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困境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全社会得到认可,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认同矛盾要远大于发达国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进入一个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性事件突出,人们的价值选择、思维发式、生活方式多元、多变、多样的特征日渐显现等等。另外,全球化深入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以前所未些有的速度和力量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生,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许多困扰。鉴于这种情况,以价值观冲突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冲突必须的到有效治理,任其肆意扩大则会引起社会恐慌,甚至导致执政党的瓦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首先是从思想方面开始的,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农民工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重要一支,规模庞大、分布不集中、文化水平不高,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农民工阶层来说核心价值观认同是一个“持久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需求”维度的缺失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就指出:人类需求按层次可依次分为五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哲学意义上,价值作为一种主体性现象,广泛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是以主体的需要为尺度而形成,并随着主体的需要而变化的一种现象,是客体的存在、结构、功能和变化趋向与主体生存发展需要的一致性和统一,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5]由此可见,价值关系的形成与需要密不可分,价值是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一种状态,而需求则是衡量价值的内在尺度,这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既他们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制定规范并展开活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我国还是很不平衡的小康,尚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底层劳动者——农民工,由于劳动时间不断延长以及劳动强度不断增大,其自由时间大大缩短,用以从事娱乐消遣的时间被占用,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则更高层次的需求超过了他们当前的生活需要。

(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现今绝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有限、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待于提高。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精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多种价值观相互冲击,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等,对我国价值观认同造成许多消极影响。而且由于自身的限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蛊惑常常使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对于农民工来说则是更大的困扰,也严重影响到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他们常常只看重金钱和享乐,如当代女性“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择夫标准等现象。

(三)教育主体不明确以及理论表达不凝练、教育方法途径过于单一

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者既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6]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规模庞大、流动性强,他们远离农村无法参与农村的正常政治生活,而且由于户籍的限制无法享有城市市民正常的权利,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往往只对他们进行技能上的培训而忽视思想教育。他们的政治组织归属哪里尚不明确,是阻碍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有些群众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理论性太强,不够通俗易懂,对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理解和接受更有一定的难度,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农思想和封建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疑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自觉的融入到核心价值体系中去。最后,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7](P139)现阶段的农民工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代,成长在网络时代,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且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但是大多数教育者把农民工聚集起来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脱离农民工群众的实际生活,没有意识到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农民工的主体性。其传播途径过多的依赖传统媒介,而忽视新媒体的作用。

(四)网络文化的影响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

大多数农民工由于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而没有过多的户外运动,他们工作之余通常是在网吧或者刷手机放松身心。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低俗、庸俗、媚俗”文化正以我们所熟悉的腾讯QQ、微信、微博等进行传播,这些对农民工群体有很强的吸引力,抓住他们的眼球,由于大多农民工缺乏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意识,网络文化的一些负面消息给农民工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冲击,暴力、强奸案件经常发生。现代文明的发展也严重冲击了优秀传统文化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被人们所忽视,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呈现淡漠现象。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精神由于受功利时代的种种诱惑而出现一些行为失范现像,尔虞我诈、缺乏诚信,给核心价值观认同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四、农民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选择

(一)引导和满足农民工多方面需求,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群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必须以满足农民工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为主线,把核心价值观认同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

首先,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物质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基础,因此,必须从现实国情出发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引导和满足农民工的物质生活需要,提升核心价观认同。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中央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在经济高速上升的同时,我国分配的公平正义出现问题,贫富差距逐步加大,部分群体特别是部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严重阻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以及核心价值观认同。所以必须在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同时,以构建公正合理的分配秩序为核心,深化改革力度,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其次,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化核心价值观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本身具有强大的精神属性,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以主流思想为主导,在解决农民工群众日趋多样化需要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最后,加强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工阶层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人民群众不断丰富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实现离不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保障和支持。对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既是主体需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优化主体需要结构、提升需要层次的前提和基础”。[8]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直接关系农民工阶层的教育、分配、医疗、就业等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农民工群体。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形成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农民工群体多层次的生活需要,有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核心价值观认同。

(二)进一步创新理论表达方式、传播途径以及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总结,在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走进群众、贴近实践,实现理论的大众化,保证其科学性。因此,理论的进一步凝练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而不能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儿。在这方面,可参考国家领袖的方法要领,如毛泽东主席曾用“纸老虎”、“糖衣炮弹”、“两个拳头打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邓小平曾用“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国家领导人曾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等,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而且在宣传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农民工的生活化教育,在身心发展方面、体育娱乐方面、业余生活方面提供便利,如为农民工搭建权利诉求平台、免费聘请心理咨询师、提供免费健身器材、图书资料、电影放映等、高层领导经常看望农民工,了解他们的生活,增强互动。关于农民工的政治需求,可以运用民主协商的办法把政府的服务菜单与农民工的真实需要链接起来,以防政府服务与非服务者需要发生错位。用人单位也要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于此同时,要改变传统说教、理论灌输的方法,以大众化的方式促进农民工价值观的认同,可以在大街小巷张贴各类正能量的宣传海报,让其认识到“雷锋”就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活雷锋”,以此来引导农民工核心价值观认同。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

网络是把把双刃剑,农民工在消遣娱乐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再加上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我国农民工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带来极大地消极影响。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对于核心价值观认同来说十分必要。

国家网络管理中心应建立并完善网络监督系统,严厉打击非法网络传销分子,加强对微信、微博、QQ等社交网站的引导,最大限度的发扬其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如在各大网站传播图文并茂的感人事例。同时也应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对“三俗”信息进行过滤监督,加强与微信、微博等运营商合作,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政府与企业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网络专题宣传教育,促使农民工对核心价值观认同。

(四)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习近平也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昌盛,总是以文化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9]针对农民工群体淡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国家意识,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世代相传,得到农民工的强烈认可;此外,关于仁爱思想,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农民工感知到文化的魅力,促使农民工自觉的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核心价值观认同。充分发挥中国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思想教育教育功能,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五)深化改革

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农民工也不例外,他们进城务工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联系,而这也是激励他们艰苦奋斗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只有不断深化改革,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满足农民工的迫切需要,才能使农民工认同并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促进城乡二元户籍制改革,加快向一元化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猛进,但是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遭到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城镇化,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鉴于这种状况,各地区都应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的户籍改革方法,谈化户籍意识,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民工的财政投入,给农民工更加公正公平的待遇,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其次要扩大就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又缺乏就业信息的理论指导,因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政府机关也应及时向各地区各行业公布就业信息并提供就业指导,同时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新,更加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避免被时代所抛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20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