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探析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024-01-05 08:01  

论文总字数:9685字

摘 要

周恩来同志不仅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在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创新上颇有建树。他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说服教育、调查研究、因材施教、批评与自我批评、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研究和学习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对今天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Analysis of Zhou Enlai’s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u Xiao-d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 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Comrade Zhou Enlai, not only for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cause immortal feats and successes in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novation. His emphasi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 adhere persuasion and education, research, individualized,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precept and example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discipline combined to solve ideological problems with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Zhou Enlai scientific methods of research and stud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day and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Zhou Enla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thod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受教育者,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标的桥梁,只有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周恩来在从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观点,同时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总结并提出了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说服教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说服教育的特点。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一文中,周恩来指出:“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是说服,绝不是命令。”[1]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又指出:“要想把领导者的觉悟、领导者的智慧变成群众的力量,需要经过教育的过程,说服的过程。”[2]“主要用说服的方法,不用行政的方法,只有在紧急情况时,才用命令的方式。”[3]说服教育是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色,他善于把说服教育的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在对待领导干部、普通群众、党内外人士时,周恩来都能做到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打动人、用真心对待人,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心服口服。在进行党内思想斗争和思想政治教育时,周恩来一贯坚持说服教育。在《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一文中,周恩来指出:“对于从剥削阶级出身,自愿放弃原来阶级立场的党内知识分子或其他分子,在他们犯有严重错误,但尚未丧失作为一个党员最起码资格的时候,只要他们承认错误,并获得党外群众的同意,我们就应该考察和教育,而不要马上开除党籍。对于犯有较轻错误的党员,不管他们的出身如何,都采取教育方针。”[4]在周恩来看来,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更应以说服教育为主,通过浅近的理论、明白的事实说服他们,使他们坚定党的立场,提高阶级觉悟和意识,不得采取强制手段。

周恩来认为,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扬民主,不能靠压制、斗争等强行粗暴的手段。鉴于人的思想发展变化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周恩来利用真理和事实这两个有力武器来开展思想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用事实说话,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说出能够使教育对象接受和信服的道理,“以耐心说服诱导的精神,争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5]“深入群众”“着眼群众”是周恩来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时常用的方式。抗战时期,周恩来对苦于没有新闻线索的《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陆诒说:“你实在没有线索,可以去茶馆坐坐,听听群众的心声。”1962年2月,周恩来在与文艺界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党委要与群众商量着办事,向群众请教,听取群众意见。”周恩来教育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的同时自己也时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以平和的语气,和睦的态度,耐心地与群众交流讨论,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周恩来在进行群众的思想教育时充分发扬民主。通过与群众平等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真话实话,揭示事物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说服教育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下属工作出现失误时,周恩来不是以势压人,强制命令,而是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台湾国民党中央社驻巴黎记者王家松要求参加,但被拒绝入场。周恩来知道此事后,询问原由。新闻联络官说:“要警惕王家松制造‘两个中国’的言论。”周恩来回应说:“没有事实根据地讲警惕,就会给自己制造紧张,给工作造成损失。”接着周恩来向那位新闻联络官分析了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政策和对美国人又投靠又不信任的矛盾心理。然后说:“你把别人拒之门外,别人就不能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毫无根据地说别人是国民党的官方代表,反而会造成‘两个中国’的假象。”当新闻联络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周恩来又教给了他补救的办法。

  1. 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前必须先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必要的思想信息,这样思想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周恩来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认为开展调查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做到实事求是搞调研就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周恩来号召全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到群众中去取宝,从群众中取经,要自下而上多于自上而下,从群众中来多于到群众中去。”[6]“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有效防止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关键在领导干部。”[7]周恩来不仅号召全党要深入群众搞调查,而且他本人也经常走访群众,探寻问题,并及时解决。1961年,周恩来深入邯郸农村调查。他亲切地与村民交谈,鼓励群众说真话。由于听到了真话,摸清了农村的实际情况,使得邯郸农村调查取得了巨大成果,解决了农村问题。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6.8级地震。震后第二天,年近古稀的周恩来冒着余震亲临地震灾区,鼓励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并在余震不止的情况下分析灾情,命令部署救灾工作。

周恩来强调调查研究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调研工作的同志应该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精神,尊重客观事实,服从真理,把自己置于客观地位,不受任何框框的限制。”[8]要有听取不同意见的民主精神,“各人所处的环境总有局限性,要从多方面观察问题;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9] 还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我们下去调查要坚守毛译东同志的三条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就是民主集中,它不但是组织原则,也是工作原则。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但对群众的意见领导方面还要加工,然后回到群众中去考验,在这基础上再加工。”[10]

  1. 因材施教的方法

因材施教一词出自《论语·为政》,最先是孔子教育学生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受教育者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教育者需对受教育者充分了解,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引导其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人的思想受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所以周恩来认为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内容和方法。

对于军人、士兵要加强纪律教育,弘扬英勇作战精神。军队肩负着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重任,严明的纪律和英勇作战的精神保障了军队能听党指挥,严格贯彻和执行命令,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对于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的方式。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教育、科技等方面能创造巨大价值,起着重要作用。但他们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旧知识分子受旧社会的影响,新知识分子受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影响,这导致了思想上的不坚定。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内部存在派系之争、门户偏见等现象。要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增强群体内部的团结和协作是必要的。周恩来认为:“思想很重要,是指导,必须加强学习。”[11]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和观点教育。对于领导干部,要学习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人生观教育,培养和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对于党员,首先要坚定党的立场。艰苦奋斗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周恩来要求党员要艰苦奋斗一生。他强调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艰苦奋斗,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这种优良的作风都必须保持和发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周恩来亲身践履,他一生勤俭朴素、艰苦奋斗。在长征途中,他一直使用破旧不堪的茶缸,裤子烂了就补补再穿。三年困难时期,他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周恩来以身作则,给广大党员树立榜样,教育每个党员要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对于人民群众,要用喜闻乐见的事实案例宣传教育,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说明教育。

  1.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一个人有了缺点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此讳疾忌医,只会加重“病情”,因而时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调整思想的偏差就显得尤为重要。

周恩来形象地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一个人思想的“水源”。他说,水源可以激活一潭水,同样,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可以激活一个人的思想;一潭水没有水源,没有出路,那就是死水,久而久之,就有气味了;同样,一个人的思想如果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那也是一潭死水,且势必导致官僚主义。[12]正人先正己,在批评他人时,只有先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才能使别人易于接受批评,不会有抵触情绪。“人家看你做自我批评,他也会自我批评。”[13]这更利于对方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在批评别人时,周恩来总是先自我批评,结合自身的经验教训来教育他人,达到自己与他人共同反省、共同改进、共同进步的目的。《陈云文选》中记载,延安整风学习中,周恩来把自己封闭半月,写出了五万字的学习笔记。就是在周恩来等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延安各级干部认真地作出较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思想上的弊端得以革除,世界观得到改造,改正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保持了全党的纯洁性,使得全党更加地团结统一。在党内工作中,一些同志工作没有做到位,周恩来总是从自身找原因,认为作为领导人是有责任的。周恩来的负责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打动了他们,许多同志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自我批评并不能全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相互批评,通过别人来指出自己的错误,以弥补自我批评的不足。周恩来认为,批评别人是一门艺术,“批评人家时,要先肯定人家的长处,然后再批评人家的短处。批评人家的短处时,要抓住主要的,不要吹毛求疵,找小毛病。”[14]要以事实为依据,讲清道理,不能用羞辱性的语言讽刺挖苦别人,只有这样别人才能欣然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同时,作为被批评者,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批评,要有勇气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1. 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方法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工具和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如果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那么不仅便于受教育者的理解和接受,而且能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趣味,使得教育效果增色不少。周恩来在对语言地运用上具有逻辑性强、感染力强、不失风趣等特点。

周恩来曾提出:“要想把领导者的觉悟、领导者的智慧变成群众的力量,需要经过教育的过程,说服的过程……”[15]要想说服人,必须以道理去说服,将道理说明白、说透彻,此时语言的逻辑性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周恩来曾说:“一个人生着两个耳朵,能听话;生着两只眼睛,能看东西;生着两个鼻孔,能闻味;闻味,能闻香的也能闻臭的,所以,人体的机能也是合乎辩证规律的,我们必须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辨别是非。”[16] 周恩来运用排比,严谨而又风趣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听取意见、明辨是非的道理,层层递进的论述极具说服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过程受情感因素地影响。列宁曾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7]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入情感因素,增强教育语言的感染力。周恩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以情动人。1946年,博古等人从重庆回延安的途中,飞机失事。周恩来在悼念烈士时,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讲,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极大地唤起了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周恩来认为只有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去要求别人,让人心服口服。1926年,周恩来从事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时,曾指出“政治工作人员本身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做全体官兵的模范……”[18]《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工作和生活中,周恩来一直都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其言行给人以思想启迪和教育。1961年,新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周恩来心系群众,大病初愈的他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进行调研。他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是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询问情况、指挥工作。周恩来的一生呕心沥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崇高的人格魅力极具感召性,感染着无数人。曾有战士这样说到,“我们绝对服从周恩来同志的命令,因为周恩来同志对部下要求非常严格,而他对自己的要求尤其严格。”周恩来做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亲身践履。他以无形的语言教育人和引导人,以伟大的人格精神感化人和塑造人,这正是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所在。

  1. 思想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9]而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性,有利于团结官兵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军队各项建设。对此,周恩来认为,要保障军队的团结统一,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除了加强纪律教育外,同时也要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鼓舞士气。他说:“在做军队的政治工作时,我们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态度要勇敢,要比士兵更勤劳刻苦,对于民众、士兵、伤兵、俘虏,要用最经济的时间做相当的教育、训练及宣传。”[20]“民族革命军队的军风纪的建立,部队的巩固,是建立在民族的觉悟上,而不是依靠皮鞭、军棍、打骂及肉刑的······对犯错误犯纪律的分子,主要靠说服教育,万不得已时才执行纪律命令。因此,只有充分的政治教育,官兵间相互了解和信任,军民间相互爱护,才能建立革命的军风纪。”[2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周恩来更加强调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强化党对军队思想上的领导。他说:“要在军队的政治素养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更为加强。”[22]

纪律教育是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纪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周恩来强调,军队不能没有纪律,“如果没有纪律,就会发生独立倾向的危险。如果没有纪律,部队实施政策就会各霸一方,相互矛盾,不向上报告,不向下通知,不同级讨论,逐渐走向错误路线;如果没有纪律,部队就会趋于涣散而失去战斗力;如果没有纪律,群众关系就会不好;如果没有纪律,部队就会自由行动,自由撤退转移,将会造成混乱,失去统制。”[23]1958年2月18日,周恩来在《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中又说“军队讲军风纪······不然,在作战时就不容易行动迅速、意志统一。我们所以要求军风纪律,就是为了养成这样的意志统一,贯彻命令迅速。”[24]加强纪律教育,能使广大军官士兵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保证命令的迅速执行和贯彻,同时保障军队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由这样具有强纪律性的军官士兵组成的军队必定是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具有坚强的战斗力,能够打胜仗,在完成民主民族革命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思想教育与纪律教育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结合纪律教育;在以严格的纪律约束的同时,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 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成为空谈。实际上,很多思想问题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因此,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两者相结合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周恩来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反对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周恩来十分注重解决群众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1954年冬天的某个晚上,周恩来乘坐公共汽车,正遇下班高峰时段,公共汽车上十分拥挤。当乘客认出他时都纷纷给他让座,周恩来谢绝了,他笑着说:“我来体会一下你们的生活。”一路上,他亲切地同乘客交谈,问问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原来他之前听说北京交通很拥挤,所以他亲自乘坐公共汽车来了解交通情况。事后,周恩来立即指示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深入群众,搞清楚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困难,切实有效地解决群众困难、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周恩来认为,谈思想问题不能离开物质基础,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就要把思想教育与改善物质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说:“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25]物质利益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类其他的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利益。因此,周恩来十分重视改善官兵的物质生活。在创建黄埔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周恩来主持颁布了《国民革命军一军政治部主人周恩来关于一师党务活动办法之规定》,其中一条规定指出“讨论士兵生活之改善”。[26] 土地革命期间,周恩来指出,兵士运动“不但与工农运动相联,且与土地革命相联,提出日常生活反对长官压迫、恶劣待遇等斗争口号,使军队反映出阶级斗争,更为切要。”[27]因此,他要求红军宣传材料最主要写中国工农痛苦,把他们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抗战期间,周恩来主张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解决士兵群众的实际问题,他提出政治宣传必须符合群众的要求,要求共产党员站在人民利益上为改善生活而斗争。周恩来积极领导开展经济斗争,组织群众团体,实际改善群众生活。由此看出,周恩来把关心士兵群众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指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各项建设,正在愈来愈多地需要知识分子的参加”,“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带动”。[28]知识分子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调动和激发知识分子投身建设事业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周恩来认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就要理解、信任和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一切有利于他们的工作条件。1956 年1 月14 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最充分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力量”的三项措施:第一,应该对他们进行合理安排,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有益国家的专长;第二,应该充分地了解他们,信任支持他们的工作,第三,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适当地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建立和完善关于学位、学衔、发明创造和优秀著作奖励等制度。[29]

参考文献

[1] [2] [3] [4] [5] [15] [16] [18] [21]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M].(上卷)北京:人民出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68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