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024-01-04 10:01  

论文总字数:11425字

摘 要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即将实现,现代化建设取得卓越成绩,但同时我国也处在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发展中面临了许多问题,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坚定这条道路显得格外重要。这条道路何以自信,自信的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如何实现道路自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加以思考并作出科学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意义;实现路径

Simple discussion 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road self-confidence.

QiaoHu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Jiangsu,223300)

Abstract: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will be achieved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gaine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our country is also at a crossroad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reform; development faces a lot of problems. As a result, it appears especially important as to how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dhere to it .Why are we confident about this road?What is the meaning of such confidence?How can we realize the road self-confidence?All these are questions that we should think over and give a scientific answer.

Key Words: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road;road self-confidence;meaning;the road king of realizing.

近代中国的开启伴随着的是国民的屈辱,曾经的天朝王国在一夜之间成为历史,接踵而来的灾难敲醒国民。无数仁人志士痛定思痛,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等,所有的一切无一不是为重振中华民族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样的一条道路没有历史可借鉴,但却是基于历史开辟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几代领导集体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完善,用不争的事实与成就让国人坚定道路自信,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道路自信至关重要,因为自信所以坚定,对于道路自信的研究不仅是为了从学理上驳斥各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歪曲否定等“异端邪说”,更重要的是增强国民对这条道路的自信心,增强自信的底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凝聚力量。

  1.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道路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道路问题如果把握不正确,于民于国势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这条革命道路上,国人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失败等才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行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全新时代,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而新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摆在了国人面前。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经给了国人误导,显然对于任何一种模式的照搬照抄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是既定的陈词,需要在摸索中去探求,不断赋予其内涵。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但是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要求,更是历史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真正确立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说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阵痛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社会发展有其特有的规律,但是规律的暴露也有一个过程,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与过程性决定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慢慢地摸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等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才真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期。

认清国情乃是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国情把握不清必将多走弯路,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沉重的教训。我国现在最大的国情就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了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从此,初级阶段理论成为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六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级阶段的特征做了具体阐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做了具体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很显然,这段话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领导力量、基础和依据、基本要求、目标等。特别指出的是,十七大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布局在十八大又有了新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添入其中,形成“五位一体”建设布局,使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更加完善合理,也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与时俱进性。

党的十八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不但在建设布局和目标方面有了进一步要求,而且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各种问题错综复杂,不仅是对执政党更是对国民信仰的一个考验,来自国际社会的各种中国威胁论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民心,但是最重要的是来自国内人民对道路的自信,这样才可以做到凝聚力量,为攻克难关提供力量之基,因此坚定国民道路自信异常重要,十八大报告总结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伟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之际,指出我们一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此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幸福。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不是靠其他什么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的路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的坎坷依然会不断出现,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对道路自身失去了信心。所谓道路自信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对这条道路的充分肯定,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指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现实性、科学性、优越性所形成的高度的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和行为遵循。”[4]一条道路的正确与否只能由历史来回答,过程中的未知性或多或少会给我们带来困惑与不确定性,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任何事物发展都具有的特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研究,做出合理与科学的预测,预测越是合理、越是科学,道路将越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前人指引的方向已经走了几十年,虽然路的终点还离我们很远,但是过程中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吻合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一种在现实基础上的情感认同,这种自信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谈道路自信只是一种变相的自我嘲讽;这种自信需要科学的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道路自信将失去前行的指明灯,看不到方向,甚至迷路;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情感认同,而是基于一种道路自觉,所谓道路自觉就是对这条道路有正确的认识,它的开辟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合乎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有其必然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做到自觉自愿地坚持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充满信心;这种自信不是特指某个人或某个团体、阶层的自信,而是全国人民的自信,唯有全国人民都赞同这样的道路才是真正的道路自信。

当代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国际国内风光无限,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在国际话语权上都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了非凡的魄力,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在聆听中国声音。国内的发展总体上有条不紊,成绩卓越,届时提出道路自信不但是对这条道路的肯定,更是为了进一步积聚力量、汇聚民心,让更多的世界人民听到中国声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来源

(一) 道路自信源自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及其理论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哲学将辩证法应用于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且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为基本范畴,发现了社会发展的两大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正是这两大矛盾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规律性。马克思将社会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发展呈现一定的顺序性,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必然性,但是由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本民族特点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呈现前进性与曲折性。马克思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将为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提供物质基础,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巨大的生产力基础上的,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跨越理论,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于这个理论的实践。马克思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但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而且还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与理论论证,与时俱进是其理论的本性,它总能站在时代的先锋,高屋建瓴,引领未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每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形势与阶段必然要形成相应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理论应该走在实践的前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为道路自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道路自信源自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道路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自信来自于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其中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是其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革命漫长而曲折,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征途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精髓,同时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共产党人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找到革命的关节点——农民问题,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对象、性质和前途,独辟蹊径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区别了俄国的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这条道路使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了胜利,给中国带来了走向强大的曙光。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为社会建设的道路自信奠定了基础,革命道路的胜利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应该走自己的路,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没有什么历史可借鉴,加之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如火如荼,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社会建设方面效仿苏联、依靠苏联,最终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苏联模式的失败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应该结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共产主义社会并没有作过细的描绘,但有一点却明确指出,那就是要结合本国国情、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本国具体情势的把握以及规律的认识都需要不断地摸索,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注定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过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急需解决,邓小平等领导集体大刀阔斧,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问题——经济建设,开展真理问题大讨论,纠正思想上的问题,做出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向了新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这条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迅速崛起,跻身世界强国。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不仅是对这条道路的肯定,更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走出来的,是人民的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

(三)道路自信源自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国人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实际上是对这个梦想的继承。

道路自信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5]中国共产党有着优良的作风,善于自我批评,注重将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攻克万难,将历史看成是一本教科书,善于从历史中寻求问题突破口。历史是一面镜子,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厚重的历史,有着这样的一个善于反

思历史的党,这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此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更为自信。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意义

(一)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是几个人或者一代人的任务,而是所有中国人和几代人共同的责任,所以凝聚中国力量共同建设至关重要。在国家越来越昌盛之际提出道路自信乃是向全世界宣布这条道路的正确性,不但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更加凝聚人心。近代中国有着不堪的屈辱历史,曾经的中国人是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但是自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正在向全世界证明他的强大,中国人也慢慢地抬起了头,挺直了腰,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有自信,道路自信将所有中国人凝聚在了一起,成为东方的一条巨龙。

美国曾经有过伟大的梦叫做美国梦,而我们正在打造自己的梦——中国梦,梦想的实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找到正确的途径,并且沿着这条路自信地走下去,梦想才有实现的那天。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带领中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必定也能带领中国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有人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6]

(二)利于抵御来自国际的各种风险

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中国始终展现了一个大国该有的姿态,极力构建和谐世界,希望各个国家能够求同存异,做到共同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会上,胡景涛再次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7]但是近年来来自国际的威胁越来越频繁,如中国威胁论、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等等,而且如今的中日钓鱼岛问题更是已经到了白日化的阶段。

说到底,来自国际的威胁只是外部问题,而坚定道路自信却是一个内部问题,内部建设好了,那么外部建设只会更加坚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内部问题可以在短期内毁掉一个国家,如果国内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失去了信心,那么国家定会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处于不攻自破危险的边缘,因此坚定道路自信对于抵御外部风险极为重要。

(三)促进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发展道路,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对于中国,甚至对于世界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主义,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矛盾让其始终无法摆脱发展中面临的困境,而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成功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等,这些都使得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并研究中国模式,中国模式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有些专家甚至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一些大国基于中国的日益强大,肆意宣传中国“威胁论”等,但是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强大并没有威胁到任何国家,相反,中国在世界上始终扮演着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实现了超越民族的界限,以一种世界性的眼光看待发展,给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与希望。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现路径

(一)正确解决当前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道路的自信与否在于是否能得民心,路是人民走出来的,没有人民的支撑,这条路终将是一条不归之路,甚至是死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终极价值关怀是为了人的发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人民幸福了,才会对这条道路信服。要增进道路自信,最重要的是应该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当前房价高涨、社会医疗保险、就业等问题都是人民关心并急需解决的。

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社保是民生之基,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民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8]

并且指出,在今后的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的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9]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化的实现,更会影响道路的自信。

因此,党和政府必须围绕这些问题加强工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相关利益。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暂时牺牲某些人的利益,关键是要做到长期获得与牺牲的比值要大于一,要让人民看到获得的希望,同时要加强情绪的即时疏通,保证社会的发展在安全阀以内,避免大规模群众性事件的发生。

(二)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我们党担负着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班子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这个伟大事业的成与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坚持正确的方向,因此只有党坚强有力,拥有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人民才会自觉跟着党走,才会自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然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新形势下,党面临着许多执政考验,有些党员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只有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先进性与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必须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要对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进行批评指正,尤其要严厉反对腐败,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努力建设廉洁政治。

(三)以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进道路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0]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主席在全国人民面前首次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者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1]因此,要增强道路自信,必须不断完善理论,不断对实践经验做理论概括,以更具逻辑性与完整性的理论来支撑道路自信;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制度改革,改革僵硬老化的机制,以释放社会的生机活力,保证社会各机制协调合理运行,给予道路自信制度保障。

(四)增强综合国力,展民族雄风,赢民族尊严

道路自信不仅应该是这样的一条道路:能够使人民幸福、获得发展与利益,还应该能够使整个民族在世界上获得尊严。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立足之地,关键在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增强道路自信,我们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道路自信,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增强道路自信,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世界人民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增强道路自信,要加强多边外交,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话语权。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42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