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简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

 2024-01-05 08:01  

论文总字数:9495字

摘 要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生生不息的物质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

关键词:企业文化,起源与发展,内涵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rporate Culture

Kong Rum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s: In the current corporate system, corporate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illar which activates the enterprises, but also the initial motivation for the enterprises to grow and develop. 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to attach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Taking people as the foremost is the core of modern corporate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is a long-term program, which should be enriched as the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s.

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connotation,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一、企业文化的来源

企业文化的来源,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在二战结束以后,日本于5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搞企业文化建设,并因此在60年代迅速崛起。70年代在平稳度过两次石油危机后再次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进入80年代之后大有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日本经济崛起的神话,令自以为是的美国人十分尴尬,他们不得不放下架子去窥探、去研究。如何解决困扰美国企业家的各项难题,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研究,他们发现,“日本现象”的根源在于日本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调查、比较、研究两国企业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管理”这一理论。从1981年到1982年,美国的管理学界连续推出四部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企业文化》、《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的经营艺术》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这四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1]。其中,麦肯齐咨询公司顾问爱伦·肯尼迪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于1981年7月出版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他们在对近80家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这一著名论断。他们把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归纳为5点:企业环境—塑造企业文化的最主要因素;企业价值观—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中的英雄—英雄人物价值观的“人格化”,为广大员工提供了效法的具体典范;④企业的典礼及仪式—一种企业活动,亦即由有计划、有系统的日常例行事务等构成的动态文化,它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得以健全地发展;⑤文化网络—传递价值观和英雄意识的渠道。可以说,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及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 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内涵

对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中外学者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主流学说分为:五因素说、两种文化总和说、群体意识说、精神现象说等。尽管众位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文化应当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在长期组织物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道德理念、经营理念以及行为规范。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创新、升华的动态过程。企业文化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不断推陈出新、去粗取精,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和大程度上受企业领导者的影响。西方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新管理方略》中提到,现实中企业领导人的风格对企业的经营风格具有决定作用。

企业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其中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是制度层、精神层的形成基础。其往往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文化设施、物质设施和企业生产的产品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它能够折射出企业经营的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以及审美意识。制度层是企业文化构成的中间层,主要指那些能够对企业的员工、组织行为进行规范、约束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对职工和企业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精神层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职业道德、价值标准和精神风貌,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贯穿这三个层面的始终,则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1. 我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的企业文化萌芽于春秋时期以儒商文化为主的商业理论,历经唐、宋、元、明、清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我国近代的民族工业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中迅速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明确提出和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期。1982年国内学术界首次介绍《Z理论》和《日本的管理艺术》两本世界企业文化名著(见1982年《世界经济》第10期,作者杨斌),随后国内引进和翻译了大量的企业文化文章与理论著作1986年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讨论会上,理论家们首次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1987年9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企业文化研讨1988年11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成立,创刊编辑《企业文化》杂志和《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等企业文化著作,举办企业文化讲学班和研讨会,交流企业文化经验,培训企业文化骨干,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铺路搭桥,散播火种。从此我国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生长点。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有了自主经营权之后,企业文化才真正作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和操作系统在中国出现,并且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也是“文化制胜”的时代。对中国学者而言,用中国的企业文化来推动和促进中国的企业发展与获益,是中国企业文化探索的方向,也是当前以新理论和新思维进行创新实践的现实问题。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布赫总顾问指出“国家的强盛源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依托于民族产业的壮大,而民族产业的壮大依赖于企业发展动力的强劲和方向的明确,

中国的优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未来的首席文化官就是帮助企业明晰发展方向的人”。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共同支撑企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正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虽然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呈现出高低不平的状况,但党和国家领导重视,各种管理和运营机制形成,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培训体系逐步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而且涌现出了像海尔、联想、华为、蒙牛、TCL、同仁堂等一大批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单位与成功案例,各个行业和产业正在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体要求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预言,通过企业文化的全面推进与发展,合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将很快就会到来。

  1.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引导作用和协调作用。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行为方向,确定了企业的行动目标,有助于建立反映企业文化精神实质、合理而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引导企业及其员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信任,使企业的各种活动更加协调,同时充分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营造了一种宽松、协调、健康、进取的企业氛围,把职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调动起来[2]

其次企业文化对实现现代化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管理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荀子曾说:人为万物之灵,故为天下贵。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对企业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汤姆·彼得斯在《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一书中称: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一个员工与其价值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强调尊重、相信每一位员工,一切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导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日本企业家堤义明的成功之道就是关心员工生活。企业文化对职工的行为具有无形约束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群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达到外部规范和自我约束的统一。企业通过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要想制度真正地发挥作用,必须要得到员工的自觉认可,企业文化能够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成自觉的行为,从而真正实现对员工的约束规范。

再次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改革和竞争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应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它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失去了立足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在企业界,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企业能够办成百年老字号,长盛不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有些企业只有三五年的寿命,昙花一现后,就销声匿迹了。就连一些借助政策优势、市场机遇一夜成名的大型企业也逃脱不了如此命运。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1970年名列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大公司,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有160余家销声匿迹,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一。为查找这些企业衰败的原因,西方一些企业管理大师们通过认真研究,发现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内动力,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领航[3]。分析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突出企业的文化管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条件。海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导向、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以战略创新为航标、以组织创新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伴随着海尔的由无到有、由小向大、由大变强、从中国迈向世界,成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最后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的塑造、精神孕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优秀企业文化一经形成,在企业的内部能够以独有的企业精神、无形的行为准则,规范、约束和指导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能以强大的心理引力,把职工紧紧凝聚在一起,它指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制定和实施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战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荣誉度。企业以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给社会公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无形财富,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每一个知名品牌,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着一种优秀的文化,并使品牌历久弥新。同仁堂—在中国医药界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以其代代相传,严格遵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古训,坚持以德经营,以诚取胜,使得“同仁堂”这个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作为一种软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的主体,通过对具有统一的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心里特性的企业群体意识的培养,和企业制度文化,物态文化的构建,形成最佳经营管理理念机制的一门新兴管理理论。可以说,作为管理的最高形式之一,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够将企业的核心理念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出来,使企业的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被员工所接受,并自动地转化为企业职工的行为规范,从而使企业职工的个体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整体价值理念达到完美的融合。

简言之,企业文化,其重要意义就在于:企业文化是解决思想转轨的决定力量,战略管理的关键所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助手,企业中个人的导向标。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

  1. 我国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片面追求形式,缺少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发掘。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发掘。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搞清楚企业文化真正的涵义和作用,不懂得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和独特性,也不懂得企业文化应该符合时代特点和背景,就依葫芦画瓢地把国外或其他成功企业的优秀文化搬来,不进行任何调整和创新,结果企业文化脱离了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由于“水土不服”而导致企业文化不仅不能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经营业绩起推动作用,反而起了阻碍作用[4]

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组建形成的能够推动本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亦即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员工,来源于员工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我们的一些企业家没有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去看待企业的文化建设,或为了赶潮流,或是为了装饰门面,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喊喊口号,张贴一些标语,定一些条例,写一首厂歌,做一个公司标志,统一一下公司制服,再搞一些体育文艺之类的活动,认为这样就是在搞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真正的将企业文化看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手段,而是单单当作面纱一样来对待。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⑵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企业文化形成之后,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影响企业文化的各种因素的改变,企业文化也应该相应的改变,要彰显时代气息体现文化建设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量身定做适合本企业的文化精髓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更新,而不是照搬照抄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来强制推行。尽管企业间的共同点很多,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与众不同的内外环境。每个企业的特殊性往往更具价值,要增强针对性,彰显自身特色。戴尔计算机公司定制化的直销模式,是戴尔计算机在国际PC机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IBM公司、惠普公司和康柏公司等都曾试图挑战这一营销模式,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戴尔“通过重视事实和数据,建立对结果自我负责的信念”这一企业文化是其他公司所无法模仿的。

⑶家族色彩浓厚,制约企业的发展。

我国很多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企业所有者及其亲属是企业的主人,而员工是打工仔,是外来人。这种过于浓厚的,以血缘和裙带关系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者的家长制作风,独断专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弱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队优势无从发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5]

⑷未能以人为本,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人本思想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求,是管理者对企业职工的关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人本关怀,注重员工价值的体现。“以人为本”搞的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员工的工作潜质,最后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要让多数甚至全体职工能够认同和接受,要广泛发动群众,相信、依靠群众,使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与追求。但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管理者单纯为了企业的利益,让员工超负荷的工作却又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些企业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使员工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少数大企业的事,与普通企业关系不大,在生产经营中“一言堂”,形成了所谓的“老板文化”或“旗手文化”,提出的理念、目标空洞无物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

  1. 完善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 业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企业职工的志趣及文化背景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和尊严应该给与足够的尊重,物质和精神需要也应该予以恰当的满足。因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存在物,而特定文化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注重满足和激发企业员工的多方面需要,为企业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格人性的完美创造良好条件,使每个企业员工都能从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通过企业文化所反映出的共同价值观赢得人们思想及心里上的普遍认同,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和激发企业人的自觉行和能动性。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然的话企业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够有所作为。虽然企业文化建设的发起人是企业的管理层,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则是依靠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依靠每一位职工的辛勤耕耘。提高团队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的牢固基石。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培养。

  1.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思想的灌输最好由上而下,也就是说,领导首先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规划之一的重要战略高度。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企业的领导者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经营思想上做出表率。企业管理层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强调企业自身的重要价值理念,从而来影响员工的理念和行为,进而逐渐在企业的内部形成一种共识、一种凝聚力。将企业家文化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相融合。

⑶民营企业必须从传统的垂直式的管理方式“血缘型”的管理结构向以“团队”为核心,合的管理方向发展。

当家庭成员不能胜任时,则应该大胆启用非家庭成员以外的优秀人才,并在用人环境,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引入现代公司制经营模式,让职工经理人引领企业文化的发展。

⑷要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成功的企业应该是学习型组织,因为它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美国通用电气GE的前任CEO韦尔奇所说,“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所以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企业把培养人才视作自己的社会责任。

⑸广泛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

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要挖掘和提炼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将其融入到本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塑造出新的属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要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对公司的领导人员进行培训,派他们到优秀企业去考察学习。秉着认真的鉴别、仔细的分析研究、有选择的吸收的态度,对那些优秀企业的文化中适用于自己的部分进行借鉴,取别人的长处、精华,并进行一番改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所突破,并最终能够自成一家。

(6)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源远流长、底蕴丰厚,传统文化的精华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指导。如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管理思想,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民无信不立”等诸多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成功创办一百多家企业,被誉为“日本近代之父”的涩泽荣一。她非常推崇《论语》,一生以其为精神信条和行为准则。

(7)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栋梁,是现在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日本因为有松下幸之助、本田纯一郎之类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才会有松下、本田等驰骋世界市场的跨国公司。美国之所以能在经济中称霸全球,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保罗·高尔文等一批企业家是功不可没的。所以,我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劈波斩浪,也不需要有一支能承担风险、正直无私、敢于创新、善于探索的企业家队伍。

  1. 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指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树立良好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科学健全的行为规范和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创建和培育健康的、现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企业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我国企业要找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放眼未来,全心全力建设出适合自身发展、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郑东升.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J].大众科技,2005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49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