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扫描与透视---基于小学生视角的思考

 2024-01-04 10:01  

论文总字数:13469字

摘 要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其中融入方法途径的选择,是影响制约融入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应该在坚持党和政府的整合、统筹、调控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出发,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程度。党和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规范,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与领导推动政策与规范的实施与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在融入方法途径方面应当兴其利除其弊,学校应加强融入方法创新,着力增强品德课的吸引力,着力培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提升教师素质,并且应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从家庭角度来看,注重良好家风的培养。父母应正确认识家庭及其在家庭中的影响和作用,并且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方法。而从社会这一角度来看,社会要为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方面的建设,净化社会风气。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方法途径;现状

Scanning and Perspective of Methods and Ways in Merg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National Education

——Think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upils

HAN Y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ertain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merg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but there still exists deficiency. Among lots of reasons, the selection of methods and ways in merging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the merging effects. It’s proposed that based on the adherence to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the trinity of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From the point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norms must be formulated, improved and implemented through powerful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The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should promote what is beneficial and abolish what is harmful on methods and ways in merging. The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innovation on methods in merging, strive to make moral lessons much more attractive and cultivate a good campus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behaviors of teachers should be enhanced. Besides, the school should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coming in” and “going out”. From the point of famil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family tradition. Parents ough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family and their roles in family. What’s more, they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master scientific methods of family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society, a good economic found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strengthened to purify our social climate.

Key Word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merging;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ethods and ways; present situation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文化交融、思想观念碰撞的大背景下,意义重大。而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融入大学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的要求,就显得十分迫切。其中,小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加强对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与意识,有利于其健康成长;更有益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有益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以及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不足,此中原因众多。其中融入方法途径的选择,是融入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融入途径方法的现状如何?如何有效地进行完善?我们对此组织调研,现将调研结果和思考报告汇报如下。

一、调查情况和调查结果

笔者基于小学生的视角,进行了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的调查,亦即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的方法途径调查,选取江苏省淮安市两所城镇小学(淮安市淮师一附小、淮师二附小)和一所农村小学(淮安区钦工小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其中城镇小学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农村小学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小学生朋友们积极的配合,使得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调查。现根据数字统计,对调查结果作如下描述和分析: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

在城镇小学,42%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一些但比较模糊”,“没有听说过”的学生所占比重不大,为14.5%;而在农村小学中,认知程度相比城镇小学要低的多,学生“不知道但听说过”达29%,更有30%的学生“没有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2.学生对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不同途径、方法的看法

在学校将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融入学校教育的途径选择上,品德课教学是主要途径,占调查总数的84%。此外在城镇小学中,以少先队活动的形式融入教育也占了较大的比例,为31%。学生们最喜欢以社会实践的方式,而最不喜欢以教材这一途径将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融入学校教育,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5%和40.67%。在最喜欢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这一选项上,无论城镇小学还是农村小学的学生,都将“夏令营等活动教学法”位列首位,“讲故事”、“文艺娱乐活动”紧随其后。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们对于实践活动的偏爱,然而,就是否“参与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问题而言,虽有部分学生经常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但不经常参与的学生数目在城镇小学、农村小学都超过了半数,分别为51.5%、76%。

3.学生对社会在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情况的看法

在对“将要求融入小学教育,社会哪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选择上,三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选择了“互联网”、“户外标语和公益广告”,比例分别为38%、29.67%。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小学中,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选择“书刊报纸”、“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学生不在少数。此外,三所学校的学生都认为社会在“净化文化坏境”、“公民或企业资助困难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好。

4.学生对家庭、家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的认识

关于家庭将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融入小学教育,学生认为主要在家庭良好氛围的创造,家长能够正确引导、以身作则方面做得比较好。并且在“家长的哪些行为对小学生有较大的不良影响”的选择中,选择“贿赂老师”的人数无论是在城镇小学,抑或在农村小学,都是最多的,分别占61.5%和32%;此外,家长炫富炫名、摆架子等行为对小学生也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5.对身边人给予自己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影响程度的看法

对“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发展影响最大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无论是城镇小学还是农村小学,选择“父母”和“班主任”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选择“思想品德课教师”和“其他教师”的学生人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班主任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最大。从总体汇总结果来看,认为“父母是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的学生比例为43.33%;选择“班主任”作为“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的学生比例也高达40.67%。

6.学生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程度的看法

就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一致性程度而言,46.33%的学生认为是“比较一致”的,29.33%的学生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在将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融入小学教育这一问题上,城镇、农村小学被调查对象多数认为学校最应当“加强融入方法创新”,比例达52%;此外,还有33.33%的学生认为学校最应当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社会最应当“净化社会风气”,比例达42%;家庭最应当“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45.67%的学生选择这个选项;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并且这一关系的形成,党和政府的整合调控“十分必要”。

7.学生对于学校、老师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最有特色、最成功的做法以及他们最反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看法

300名被调查对象中,认为“学校最有特色最成功的做法”主要有:开展文化节等各色校园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校风和环境建设,以及通过品德课教学。另外城镇小学的学生们还提到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会、少先队活动,模范榜样的宣传以及借用网络等途径,设家长交流QQ群;农村小学的学生们提到了学校帮助贫困学生及地区。学生们认为“老师最有特色最成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老师能够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生动幽默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其次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能够平等对待学生,适当赞扬和奖励学生,不打骂、不体罚学生;以及老师自己亦能够以身作则。学生们“最反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城镇小学和农村小学对此回答也有很大的共性:首先是被迫上品德课,教学死板,过分灌输,死记硬背;其次是教师打骂学生、进行暴力恐吓;此外,学生们还提到对“过分频繁地听讲座、演讲、报告会”比较反感。

二、基于融入方法途径选择现状的思考

笔者通过对城镇小学和农村小学调查结果的比较研究、综合研究解读,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 城乡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普及程度具有明显差异

首先必须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城乡小学中都有一定的普及。必须肯定学校、家庭、社会在这方面的作用:学校的品德课教育,家庭中父母的贡献,以及社会发挥的力量。从上述调查结果第三点可知,“互联网”、“户外标语和公益广告”在融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作为四大传播媒介之一,使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时代到来。互联网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信息易获取,通过网络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更为直观、形象,学生也更易接受。而户外标语和公益广告,作为宣传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劝服性、辐射性的特点。正如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理论家纳奇拉什维利、甫拉霍诺夫和波日尼亚可夫等认为的,通过宣传“以此来培养人的观点、信息和定势”。[2]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宣传,有利于受众认知、认可。

然而普及程度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对其的认知。这可以从上述数字统计结果的第一点中发现。城镇、农村小学在普及程度上差异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城乡教育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经费又存在着分配不合理的问题:“2006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3]”;在教师素质方面,城乡差距甚大:“2006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24.34%,比城市低约38个百分点[4]”。

2.品德课教学、教材是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社会实践最受学生欢迎

这从调查结果第二点可以发现。教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点毋庸置疑。如教材中的插图,意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等意义重大,但是小学生却最不喜欢以教材这一途径将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融入学校教育,这是一个矛盾;而恰恰最喜欢通过社会实践这一途径融入。

就最不喜欢教材这一融入途径而言,其一:教材经过重新编写修订,生动趣味性有所增加,也设立了探究性作业等板块,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教材内容的时效性不够,有些素材仍然过于陈旧、老套。学者杨雪红指出,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思品课的内容具有保守性”、“课文内容的真实性不够、可信度不高”、“地方教材缺乏”。[5]另外,我认为这也与教师如何使用这些教材有一定的关系。在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若教师照本宣科,死啃一本书,教学方式死板,不懂得将教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则势必会招致学生的反感。

并且,可以发现,社会实践这一隐性教育得到了普遍认同,在融入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隐性教育还包括校园环境、家庭坏境、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校风校容,和谐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

3.学生普遍喜欢轻松活泼的教育方法而排斥呆板的融入方法

学生们喜欢活动教学法以及讲故事法,活动包括夏令营、文艺娱乐活动等等;正如上述调查结果第七点,学生们比较排斥单一死板的被动上课形式以及满堂灌、死记硬背、说教,对于教师打骂、对其进行暴力恐吓,学生们比较反感。我认为这与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生们普遍活泼好动,理性思维比较薄弱,若以单一的理论灌输方式融入,他们很少有兴趣、耐心、热情听下去,融入的效果亦可想而知。

4.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自努力和一体化程度持基本肯定态度,但很有期待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的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各自都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社会在“互联网”、“户外标语和公益广告”方面作用突出,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普及程度,使之更深入人心;此外,社会在资助困难学生等方面亦有着重要贡献。学校努力进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重视学校绿化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了对制度,精神文化的建设;并且学校也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如定期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进校讲座。家庭作为个人成长的摇篮,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日益注重了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从上述调查结果的第六点可以发现,学生对社会、学校及家庭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一致性程度是基本肯定的,但同时期待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

5.期待党委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共十八大等都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委和政府应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制定、完善并落实相应的政策。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通过加大理论骨干培训力度、出版优秀理论读物、办好市民课堂等途径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融入。为了保证融入的实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并强化督导与考核。

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之中必须要发挥整合调控的统筹作用。党和政府的整合调控,是融入的方向保障,动力支持。

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法途径选择与创新的主要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其基本内容。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中学生朋友们的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特别是融入小学教育,应该坚持党和政府的整合调控,发挥其统筹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努力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效结合,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程度。

1.进一步发挥党和政府的统筹作用

首先,党和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规范,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与领导推动政策与规范的实施与落实。党和政府应该通过其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制度支撑,用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制度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实现制度化的融入。在这方面,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国民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并对国民教育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提出了原则性意见,涉及小学教育。这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努力,并且对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它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细化。此外,有了决策,有了好的制度,党和政府还应当设法加以调控,以确保制度得到落实,融入效果得到提高。

其次,努力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程度。尤﹒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出,学校、家庭、社会等关键性的环境因素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个体才从中获得了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同样,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亦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合力,努力提高“三位一体”的程度。其中,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努力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程度,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调控力度。

2.学校在融入方法途径方面的选择与创新

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提出了公正团体理论,意识到学校的氛围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重要作用。环境载体对人的影响好像一个社会场,对人施以各种环绕力,这种力的作用促使人习染成一种符合环绕的“场”的特性,被其同化,影响人格的形成。[6]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一种隐性课程[7]”。所以,学校应着力培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在继续重视学校绿化等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应加强学校的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做到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的统一。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创新品德课教学,提升教师素质。品德课教学已成为学校将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要求融入小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的效果。这就需要在发挥品德课的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又由于教师在品德课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势必会影响融入效果。

首先,寓教于乐,注重授课方式的选择,创建快乐课堂。小学品德课,更准确的说,是生活与品德课。通过法制安全课、主题班会课等多样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更有利于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学习和理解。社会学家米勒曾指出,反复说服达到极限必然使人们产生反感的情绪,正如上述调查结果所示,教师应避免“满堂灌”、说教等单一死板的上课方式,而更应该注重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选择讲故事等生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故事法”作为“一种古老的道德教育方式,” [8]最近几年被研究者改称为“德育叙事”、“道德叙事”或“道德教育的叙事方式”,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包括寓言、神话、童话、歌谣、英雄任务、典故等)的叙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9]由于受心理、认知水平等发展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掌握程度不高,因而小学生对过分重视理论、死记硬背的授课方式接受度低,而更喜欢讲故事这样的方法。

其次,加强修养,以身作则。教师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师资力量不强,何谈德育质量?不同国家将德育效果最大化作为重点,对提高教师素质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教师最应该具有如下四项素质:一是思想道德和职业品格素质。作为教师素质中最核心的要求,各国都十分重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热情、坚定、同情、关爱、耐心等品质和献身未来的职业理想。二是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这包括科学、哲学的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等。三是职业技能素质。四是身心素质。[10]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极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有时甚至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师教导学生讲文明礼貌,那么首先自己必须做到,否则言行不一的教育将会是苍白无力的,这也体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外,如调查结果所表达的,教师必须关爱学生,耐心、公平对待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反之,若不关心学生,对其冷嘲热讽,就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亦可想而知。并且,身处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已是必然趋势,教师也需要借助各种途径,更新完善旧有的知识,探索拓展新领域,更新旧有的教学理念,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46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