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新时期残疾人题材电影改编及其形象嬗变毕业论文

 2020-04-13 11:04  

摘 要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电影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影的表现手段日益完善,表现主题也较之前更为丰富多样。其残疾人题材电影也逐渐发展并得到完善,在叙事特征、形象塑造、文学改编与价值传达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残疾人题材电影作为新兴的电影类型,有很多值得重视的东西待我们去研究。

关键词:残疾人电影;电影类型;电影与文学改编;形象嬗变;价值传达

Absrtact

Since the new period, the film art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the performance means of the fil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and the theme is richer and more varied. Among them, the film of the disable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which has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spects of narrative feature, Image shaping, literary adaptation and value transmission. As a new type of film, there are a lot of important elements to study in the disabled movies.

Keywords: films about disabled, movie genre, film and literature adaptation, image evolution, value transmission

绪 论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作品,突破了以往不能够把表现焦点放在普通人身上,而只能颂扬国情与政策的禁区,把“人”置于了艺术表现的突出地位。无论是在颂扬人情与人性,又或者是人的生理本能与精神力量方面,都体现出了人的尊严与价值。而一直处于边缘和弱势地位的残疾人群体也逐渐获得了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由此产生了一批或是反映残疾人群体生存状态与心理诉求、或是以残疾人作为政治隐喻、又或是讴歌与颂扬残疾人的坚韧品格的优秀的文艺作品。而电影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众艺术,自然也将镜头对准了残疾人,一批涉及到残疾人的电影作品相继问世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日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

本文主要论述四个方面:残疾人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其基本概念要如何界定;新时期的中国残疾人电影有部分是改编自同时期的残疾人文学作品,区分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之间的异同,以及电影改编文学作品时的规律;新时期以来的残疾人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影片中的残疾人形象也发生了嬗变,了解这一现象并且作出具体梳理;残疾人电影中编导者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以及造成其变化的原因;从电影社会学角度,浅析对于残疾人电影的研究如何指导残疾人类型电影创作。

目录

第1章 残疾人电影的定义 1

1.1第一种是描写残疾人日常生活、反映这一群体生存状态与心理诉求的电影作品 1

1.2界定残疾人电影的第二种方式,可以从“作者电影论”角度的出发 1

1.3还有一种界定残疾人电影的方式是依据“观众中心学” 1

第2章 残疾人文学与残疾人电影改编 3

2.1文学与电影艺术媒介的差别 3

2.1.1在艺术媒介上 3

2.1.2在侧重的内容上 4

2.1.3在意涵所指上 4

2.1.4在篇幅容量上 4

2.2以《推拿》为例浅析好的改编规律 5

2.2.1故事结构的变化 5

2.2.2语言文字到镜头语言的转换 5

2.2.3小说情节与电影情节的取舍上 6

2.2.4小说的结局与电影的结局 6

第3章 新时期残疾人电影形象的嬗变 8

3.1主流电影中残疾人形象的变化 8

3.1.1从健全人的对立面到超越健全人的存在 8

3.1.2 从代表个人与群体到上升到隐喻家国命运的高度 8

3.2商业电影中的残疾人形象 9

第4章 当代残疾人电影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10

第5章 研究残疾人电影的目的,是对残疾人电影创作产生反馈 12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第1章 残疾人电影的定义

对于残疾人电影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说法。但我认为残疾人电影作为一种新提出的说法,包含着想将其变为一种类型电影的想法,因而也应该以类型电影的模式来进行界定。在我看来残疾人电影应该包括有三种:

1.1第一种是描写残疾人日常生活、反映这一群体生存状态与心理诉求的电影作品

即以残疾人为题材、对残疾人来进行艺术表现的电影。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一部电影中如果出现有残疾人形象,并且其对整部电影的叙事有推进作用,那么这部电影就可以被认定为残疾人电影。《十面埋伏》中的盲女小妹,便是作为推动这部电影情节叙述的主要 角色出现的;《悲情城市》中梁朝伟所饰演的聋哑人,就以主人公的身份串联起了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以及整个台湾社会的变迁。

1.2界定残疾人电影的第二种方式,可以从“作者电影论”角度的出发

一部电影可以因为其编剧、导演、制片人是残疾人,或者是它的主演是残疾人,而被称之为残疾人电影。在很多情况下,残疾人电影制作人都会将自己的主体意识注入到创作过程之中。一般意义上,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有着丰富的艺术体验与深厚的艺术积累,而残疾人便在以“残疾人”为题材的艺术领域有着先天的“优越性”,这一点在文学与绘画领域尤为常见。但电影创作过程是极为复杂且漫长的,不像文学与绘画可以靠思想、笔与纸张就能完成,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于是对人的生理便提出了某种要求,因此此种意义上的残疾人电影并不是很多见,更多的是以因为表演需要或者是故事编创的需要而出现的。

《推拿》中几位盲人的本色出演,为观众再现了盲人生活的日常;残疾人作家张海迪编剧的电影作品《我的少女时代》,其中的情节便几乎都脱胎于她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些电影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是盲人,因此便可以被认定为残疾人电影。

1.3还有一种界定残疾人电影的方式是依据“观众中心学”

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也遵循着马克思所提出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这一定理,因为电影的商业性较之其他的艺术更为突出,因此唯有被观众注视并消费了的作品才可以称之为实实在在的已经完成的电影作品。换句话说,只要有着残疾人电影观众,那这部作品便可以称之为残疾人电影。但由于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是光线阴影与声画结合的产物,因此对于潜在的接受者也提出了一定的生理要求,比如视觉或者听觉有障碍的人便无法真正地对电影作品进行观赏。在此种意义上,在界定的时候,可以把在接受过程中,传播到残疾人并且唤起残疾人认同感的电影作品归之为残疾人电影。 尽管《推拿》这部电影并不能被盲人观众所真正地看到,但是由于这部影片影响如此深远,也传播到了盲人群体中并且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因此《推拿》也可以以这个角度界定为残疾人电影。

事实上,以上三种定义残疾人电影的方式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大多数情况是穿插而行的,而被大众广泛认可且接受的定义是第一种,即以残疾人为题材、电影的表现内容涉及到了残疾人的影片即可被称之为残疾人电影。

第2章 残疾人文学与残疾人电影改编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残疾人电影,有相当一部分是改编自之前或者是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比如有着“北影四大帅”之一之称的我国第三代导演凌子风,他在1988年执导的电影作品《春桃》便是改编自1935年许地山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超时代的“两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其中前夫便是一个后天失去双腿的残疾人;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1990年执导的电影作品《菊豆》,改编自同时期小说家刘恒的小说作品《伏羲伏羲》,影片中的反面形象便是一个性无能且下半身瘫痪的角色;2011年冯振志导演、张海迪编剧的电影作品《我的少女时代》,故事原型来自于残疾人作家张海迪的自传小说《轮椅上的梦》,主人公方丹便就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少女;更为广大观众所熟知的便是2014年,我国第六代导演娄烨,他的电影作品《推拿》改编自同时期毕飞宇的同名小说。影片流畅的叙事、杰出的镜头语言、优秀的演员表演,真实地向大众在银幕上再现了盲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心理诉求,并成功使大众将目光转向这一被忽略的弱势群体,其改编之成功、影响力之大堪称电影改编文学的经典。残疾人电影对于残疾人文学的改编,其实是属于一种电影类型对一种文学类型的改编,本质上是遵循电影与文学改编的规律的。因此接下来我将以这部影片为例分析一下电影作品与文学原著的差别,以及电影《推拿》得以改编成功的原因。

2.1文学与电影艺术媒介的差别

大多数情况下,当某种思想已经通过一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完美的表达,那么以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的改编就必定不会比之前好,这在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上显得极为突出。广泛的看法是,一部影史神作很有可能改编自一部二流小说,而《追忆似水年华》这类著作也必定无法被拍成具有同样艺术水准的电影作品。这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想要表达相同的内容时,总是要受到不同的艺术媒介的有机支配,这其中必然有一种更为与原思想确切与契合的最佳方式。电影和文学总是倾向于采取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或者从根本上讲,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艺术形式,这主要体现在——

2.1.1在艺术媒介上

文学主要依靠的艺术手段是语言与文字,并根据这两者的有机组合来塑造人物、叙述故事、交代环境、表达思想。也正是由于此,文学作品便具有了间接性与想象性的特点,它需要人在接收到字符信息以后,在大脑中依据文字内容、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主观性的想象,它主要作用于人的理性层面,再次才是情感;

而电影是一种视听综合艺术,它依靠画面与声音来塑造银幕形象,依靠画面的组接与声画的组合来讲述故事,即电影的艺术媒介主要是画面、音响与蒙太奇。人们会直接看到拍摄出来的人物、动作与环境,并不需要在大脑中进行想象和补充。这种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唤起的首先是接受者的情绪与感觉,作用于人的感性层面。

2.1.2在侧重的内容上

罗伯特麦基曾在著作《故事》中,将艺术作品中的冲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个人内心的冲突,即人的情感、情绪和心理动作等这些隐匿的、并不外露的东西;二是人际之间的冲突,包括人与人以及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明显但不剧烈;第三是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外化且壮大。按照此种归类,文学更擅长于描述第一层面,即细腻描写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情感;电影更多在二三层面,更适合于描写波澜壮阔的外部环境,以及停留在表象、外部或表象化的内心活动上。

2.1.3在意涵所指上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