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关于逆反心理教育现状反思

 2024-02-05 04:02  

论文总字数:8271字

摘 要

逆反心理本质上是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平衡,导致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或行为发展上的种种矛盾的表现。这一时期青少年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帮助青少年顺利的度过逆反心理时期,缓和其不良影响,为其顺利成长提供契机。

关键词:逆反心理;产生根源;教育措施

The Location of Our Government Role in th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Chen Xianh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Reverse psychology is essentially du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disharmony and imbalance, resulting in weak self adjustment ability,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or behavioral contradi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formance. During this period, many teenagers feel psychological conflict and pressure, if these problems can not be solved smoothly, or a period of suffering, may have problems in emotion, personality, behavior etc.. As educators, we should help teenagers smoothly through the rebellious period, mitigate its adverse effects, an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its smooth growth.逆反心理本质上是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平衡,导致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或行为发展上的种种矛盾的表现。这一时期青少年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帮助青少年顺利的度过逆反心理时期,缓和其不良影响,为其顺利成长提供契机。

Key Words: Rebellious; root causes; educational measures

人的一生被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分为八个时期,逆反心理主要在青春期出现。这一时期由于重重矛盾,种种对抗,很容易给教育经验不足的老师和家长一种“灾难”感。然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逆反心理时期,可以看到在这些矛盾、对抗的背后,是青少年在经历着质变,是其智力、道德、心理品质达到更高层次的飞越。但是我们一部分人对逆反心理缺乏正确的认知,不能适应青少年在逆反心理时期的各种表现,这就会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站在教育者角度,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接纳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能适应、引导青少年,是促进而不是阻碍其各个方面的提高。并且能很好地利用逆反心理,把逆反心理当做教育孩子成长的的突破口,当成培养孩子成才的契机,而不是把逆反心理当成必须克服的问题。在逆反心理的教育过程中,笔者还有一个思想:教育是相互的。教育者在正确引导学生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在进步。

一 、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我们只有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接受它。对逆反心理这个披着“社会性适应不良”外衣的事物,更是如此。

(一)逆反心理的根源

青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的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但是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平衡,使得青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青少年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容易出现某些身心症状。这时青春期的叛逆就会出现,逆反心理也随之产生。

逆反心理主要表现是反抗,其反抗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1.生理方面,“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1]这种矛盾是造就反抗的主要原因。

2.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正如婴儿断奶一样,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因为发展的不协调,他们的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难以应付的‘危机感’。” [1]

3.社会因素方面,“进人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新要求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更高的要求,就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他们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尊重。为此,他们要力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1]

因此我们教育者需要懂得逆反心理期的反抗是人生的必由阶段,需要深刻理解其根源的细枝末节!教育者们一定要做好第一步,及时适当地帮助学生缓和逆反心理,做到防微杜渐。

(二)青少年逆反期叛逆的主要原因

1.社会地位欲求不满:由于“成人感”的形成,自以为已经成人,要求具有和成年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

2.观念上的“碰撞”:初中学生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着自己的看法。这个时期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由于他们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片面和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随着生理加速发展心理也迅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们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在这种背景下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尤其是在父母面前更易情绪发作。虽然平静下来也会感到后悔,但又常会复发。此外,在获得成功时,会有狂喜的表现,在受到挫折时,又会出现大的情绪低落。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他们自己比较难以自觉地控制。

4.春期烦躁:随着第二性特征和性功能的发展,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和舆论的限制,这种朦胧的好奇心和欲望感不得不被压抑,使之往往处于莫名的烦躁与不安之中。

5.反抗的主要指向——父母:反抗期反抗的对象以父母为主,有时也会转移到教师及有关成人身上。他们反抗的中心课题是依赖和控制;而他们的人际关系倾向又是脱离父母的羁绊,密切朋友关系的纽带;同时,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机会显著多于其他人。所以,反抗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双亲。

少年期的心理矛盾现象有: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1]这时孩子出现的逆反心理,其实是面对重重矛盾的无奈之举啊,我们的教育者更该抱以同情、鼓励、诚恳、耐心的态度!

(三)通过和三四岁幼儿的第一反抗期做比较,更立体地理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

“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青少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正处于新的反抗期,青少年逆反心理阶段,称为第二反抗期。两个反抗期具有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1.两个反抗期的共同特点

(1)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在反抗期之前对父母的依赖与父母的权威之间保持着平衡的体制,因为新的能力和意识的增长,这种平衡受到挑战而即将被打破。反抗期就是在建立新的平衡体制之前,出现的改革和混乱,所以也称改革期或混乱期。

(2)独立自主性。由于新的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要求强烈起来,张日益增强,于是使矛盾集中在自主和依赖,反控制和控制之间的斗争上。

2.两个反抗期的不同特点自主要求

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1]

因此,对于逆反心理地理解、接纳,就应该跨越具体的矛盾与冲突,像接纳幼儿顽皮、不懂事,接纳逆反时期这一阶段本身。

二、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逆反心理期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分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本文第二部分重点讨论如何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反抗期,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其非凡的一生奠定基础,提供契机。

(一) 在教育过程中有以下行为的,是不对的。

1.教师的教育内容单一,教学内容呆板,教学方式生硬。

2.首先是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对他们的能力、成绩,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往往只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粗暴的训斥,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就冷眼相待,甚至放弃教育。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家长过份限制干涉孩了的行为,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或者对了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

4.金钱崇拜思想,家庭变异现象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5.“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的做法; 不切实际的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2]

6.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就冷眼相待,甚至放弃教育。

7.冷嘲热讽,大声呵斥,体罚或变相体罚,或者父母溺爱、父母百依百顺、隔代养

育等。

(二)以下具体行为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1.教育者完善自我。教育者要多接触各种新思想、新观点,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 。教育学家夸关纽斯也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领袖,而不是监工;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模仿的榜样;教师应具有慈父般的爱,通过赞扬和激励等正而教育的方式不断鼓励学生。”[3]

2.注重教育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某些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应对学生进行有情、有理、有据的疏导,启发学生去思考。“用具体事例打破学生幼稚的理想化思维,用老师的冷静、善诱去换取学生明智的选择。”[4]

3.给学生希望。对后进生,要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准确掌握了其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恳切地提出希望。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培养人,就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5]

4.怀揣真挚的热情,加强沟通。教育者在思想上不歧视,态度上不粗暴,感情上不厌恶,言语上少否定。以学生的朋友、知己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待,不厚此薄彼、不独裁专制、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观察寻找学生叛逆的根源。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用成人特有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

5.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的方法,认识心理与行为问题,以及初步掌握心理卫生和保健的常识。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与理解学生,教育者要把学生当做与自己平等的人,应该鼓励和信任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可以营造一个民主、善意的班级氛围,教师组织帮困小组和兴趣小组,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他们特别的关心和帮助”[6],在家庭中,学父母也应多学些心理学和教育知识,才成为孩子的心理好伙伴

(三)根本措施:教师和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待

1.教师和父母需要转变观念。

在青少年逆反心理阶段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少年儿童的认识超前是指对自己具有成人意识而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的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他们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子女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发展事实。

2.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

在儿童观和教育观方面:作为人父和人母者,都非常珍重“爱护”和“教育”子女,习惯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待子女;缺乏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或相反)的互动关系的认识;不理解儿童自我发展的成长特性,不能适应儿童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在面对子女身心急剧发展及反抗期到来之时,表现得困惑不解和不知所措。因此,父母应该适应子女的成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态度。

3.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

青少年通过反抗期走向自主自立。这期间他们对父母态度的变化,进入青少年期以后,以父母为范型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同时由于自身洞察力与对他人认识能力的发展,能够从人的整体人格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评价,认为父母虽有缺点,但应受到尊敬。青年后期,更多的人对父母采取尊敬的态度。但是,到这个时期父母不能再把子女作为依赖于己和支配的对象,子女本身也已经不再依从于父母,而成为独立的自我了。

在青少年逆反心理阶段,亲子关系处理得好与不好,其意义尤其重要。处理得好,使青少年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和应有的责任感,并能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态度,较为平稳地渡过“心理断乳期”,并能较为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如果处理得不好,会使矛盾激化,刺激子女逆反心理期情绪增强,乃至于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社会交往,使他们长期陷入压抑和孤独感中而难以自拔,并且对家庭观念的形成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留下一生的遗憾。父母也会因此而失却子女对自己的尊敬、爱戴,以至于失掉应有的教育权。

4.教师和父母以友相待并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权。

教师和父母与青少年相处中,要和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谊关系,尊重他们应有的自主权与隐私权;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并通过积极地引导,转化他们的不成熟和片面的认识。

5.引导青少年、儿童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27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