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周恩来民生思想探析

 2024-02-05 04:02  

论文总字数:8501字

摘 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探讨周恩来民生思想的缘起,概括周恩来民生思想的政治民生、经济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和生态民生的内容,并分析周恩来民生思想的特点,对当代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保护环境和推进依法治国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才能更好的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

关键词:周恩来;民生问题;思想

Zhou Enlai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Su Yinchu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For hearts and mind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scended. Zhou enlai origi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ought, summarizes zhou people"s livelihood though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culture and people"s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livelihood and ecological cont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hou enlai,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ought, to contemporary entrepreneurship promoting employment,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can better implementation for the nation rich and strong, rejuvenation, people"s happiness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hina dream".

Key Words: Zhou Enlai;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s;thought

民生问题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的代表,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重视民生问题,这是区别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各政党的根本标志,周恩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任总理,他始终热爱百姓,勤政为民,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丰富的和系统的民生思想。了解并领会周恩来的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周恩来重视民生的缘起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出生于江苏淮安,他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周恩来的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教周恩来认字诵诗,从小培育了他丰富的感情,而他的乳母蒋氏使他了解并懂得了劳苦大众的艰苦生活,同时这也与他的家庭背景变化有关。他同情穷苦人民,“则思推己及人,视天下饥如己饥,溺如己溺”。[1]这也与周恩来接受中国传统的民生观念有关。

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时观察到,当时的日本既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繁华世界,更有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饥饿和失业百姓。这些残酷的现实使周恩来了解民生,重视劳苦大众,意识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不能救民于水火,后来就有许多事迹说明周恩来不忘民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传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其他思想也随之流传的日本,周恩来在日本开始了解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因为在那里有着很多有利的条件:首先是当时日本的社会矛盾比较大,各种思想得到了较大的传播,这也说明了当时日本的思想比较活跃,第二周恩来能够直接用英文和日文看一些书籍。

1920年周恩来又去了法国,在那里是更容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往的一切运动都是危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运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重视的是人的发展,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最关心的是人的幸福。[2]1921年春周恩来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更是以人民利益为重,长期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建国以后,周恩来作为政务院总理开始真正的接触这些与民生有关的具体工作,最后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周恩来民生思想的内容

周恩来的一贯思想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3]周恩来的民生思想包括很多方面,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经济民生

第一,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周恩来强调:不能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为此,要反对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盲目提高工资和福利的现象,周恩来把它称之为经济主义的表现。同时把对于职工福利甚至职工安全置之不理的,那些必须而又可能解决的问题不注意的现象称之为官僚主义的表现。周恩来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也要注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第三,提出四个现代化。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在毛泽东主席的建议下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四个现代化,这四个现代化是指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太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了。只有实现四个现代化,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第三,实事求是的制定经济计划。周恩来不仅在指定经济计划时实事求是,而且执行的过程中也实事求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发生过两次冒进倾向,第一次是1953年,由于急于求成造成了缺乏后续资金,同时全国吃商品粮的人激增到2亿,这就造成了我国粮食供应的极度紧张状况,据此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指出,我们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在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时,开始制定的各方面指标都很高,周恩来看过以后又一再压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终还是偏高了些。后来造成了“大跃进”的重大失误,使我国的经济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毛泽东发觉以后,在1960年做了《十年总结》的讲话,他说:“一九五六年周恩来同志主持制定的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大部分指标,如钢等,替我们留了三年余地,多么好啊!”

  1. 政治民生

第一,重视民主,使民主扩大。周恩来被任命为总理后亲自挑选了各级领导人员的人选,其中有很多领导职务是由党外人士担任的,而且经过充分协商后才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如担任副总理的黄炎培、文化部长茅盾、教育部长马叙伦等。这说明周恩来不专制、不独裁,重视民主。当然了,周恩来这样做有他自己的原因: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管理国家方面缺少经验,而党外人士不乏有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这样做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有利于为新中国建设共同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第二,重视制度建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及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周恩来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使民主制度化,不因人而异。周恩来以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击鼓上堂见巡抚周忱为例,制定制约领导干部的相关制度,解决百姓见领导干部难的问题,这些都说明了周恩来重视劳苦大众,积极主动地解决人民面临的实际困难,也反映了周恩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的。周恩来在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中都提到了官僚主义,党和政府要坚定不移的反对官僚主义,并且要更好的走人民群众路线,深入到群众中去,经常的接触群众,不与群众相隔绝,同时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周恩来还认为民主是克服官僚主义的良好方法,因此主张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定不移的实施民主集中制。周恩来在《反对官僚主义》中列举了官僚主义的二十种具体表现,表示“我们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4]

第四,重视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论在建国前,还是在建国后,周恩来都与他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建国前,周恩来与他们一起反对独裁专制、倡导民主,为共同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过,并且积极关注进步朋友,在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亲自追悼他们,并且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终必覆灭。[5]在建国后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平台与他们共商国事吸取他们的合理建议和意见,而且也通过他们加强了与爱国人士和海外人士的联系,并与他们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更好的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当反右倾扩大化后,又积极的保护他们,特别是文革期间,对当时的各种政策实行了变通,更保护了很多著名人士,如宋庆龄。

  1. 文化民生

第一,加强文化建设。周恩来认为我们不应该把文化建设看作是将来的事,不能等待,现在就应着手。为此周恩来对加强文化建设统一地做出了部署和安排。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文化需求,对全国的艺术和出版事业进行了改进和推广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很多政府部门都不能正常工作,尤其是文教科技部门,使我国的教育工作不能继续有效的进行。

第二,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之一,周恩来很重视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并且认为科学院基础科学和科学实验结合起来。这说明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强大的关键途径之一。对如何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要求,周恩来讲了很多具体意见:首先,加强科技界人士的主人翁责任感;其次集中和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第三,改进各方面的关系;最后,尽可能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第三,重视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知识分子是进行文化教育工作主要人员,同时我国其他建设也需要知识分子,周恩来说:“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只要我们的工作开展好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6]周恩来为此参加过很多会议,认为知识分子在过去受过封建思想和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的侵蚀,需要好好地进行改造,只有改造成功了,才能适应新中国的需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文革期间,知识分子有很多被带了帽子,被迫害不能正常的工作。周恩来就尽可能多的保护他们,帮助他们排除干扰,尽快的恢复正常工作。

第四,重视教育,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上再次讲解了我国的教育方向及其他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一致。同时,对我国教育体制、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造,最终改造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人民的识字水平。周恩来认为要重视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小学教育是教育建设的关键,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有利于劳动者更好的就业。同时周恩来还强调要谨慎地办好教育,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更要保证质量。在谈到对学生的要求时,周恩来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纪律好,为祖国锻炼身体,因为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四)社会民生

第一,减少失业,扩大就业,开展社会救济。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全国失业人数达到上百万人,有的地方连续发生有人因为生活困难没有出路而自杀的现象。周恩来总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很多方法,如生产自救、还乡生产、发放救济金、转业训练和介绍就业。针对两三个月以上的长期救济,周恩来提出应当用以工代赈(如修筑公共工程等)为主要方法。 为了减少失业,也为了防止企业随意解雇劳动者,1952年7月,周恩来主持政务院第146次政务会议,会议通过了《政务院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其中有一条规定:“一切公私企业、劳动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应慎重处理解雇职工。”这一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了尽可能的扩大就业,主张促进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使之能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第二,保持社会稳定。周恩来总理自从建国后一直注意国内的形势,从各方面保持稳定。只有保持国内稳定,才能更好的为保障民生、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九五九年,西藏地区发生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周恩来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命令,责成西藏军区彻底平息叛乱,同时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在随后的改革中注意地方稳定。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物资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尤其是粮食问题,周恩来亲自决定向备地调拨粮食,并且下决心从加拿大等国进口粮食、精简2000万人下乡,直到文革前才有效的解决粮食问题,他为这些可谓操碎了心。

(五)生态民生

第一,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周恩来最担心的有两件事:一个是治水治错了,一个是林子看多了。在《周恩来选集》下册里面就有一篇是讲植树造林的。种树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河水对泥沙的冲击,也可以绿化空气。总之,植树造林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周恩来强调植树造林要根据各地具体的特点,不能一刀切,要调查总结各地公社的造林办法,并加以推广。

第二,兴修水利。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了《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阐明了治理淮河的方针、步骤等。在一九五一年,全部水利投资和贷款共达一亿美元,仅次于铁路而居于经济建设投资的第二位。[7]下一年,又开始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等等,对于这些水利工程,周恩来总理都是亲自过问和安排的。兴修水利可以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可以给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也有利于下一步有计划的发展经济。

三、周恩来民生思想的特点

第一,注重务实。在西方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的民生思想侧重在人民的政治权利,而同时期的其他人士则偏向于社会保障。周恩来的民生思想则是随着当时大社会环境在变化,在社会环境宽松的情况下,也是比较重视制度建设的,如比较有名的根据十五贯中的例子制定反官僚制度,在社会环境比较紧张的时候只能尽力而为,在坚持大的方向的情况下实事求是的抓工作。用周恩来的话说这两点“一个是政治方向,一个是工作态度”[8]尤其是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周恩来在坚持大的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当时左倾错误的影响,还力所能及的保护了一批受到迫害的人,特别是周恩来所直接领导的那些人,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个。正是由于周恩来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才能降低当时由于各种运动所造成的影响,维护了人民的利益,这也许就是周恩来总理为什么受当时人们和后人所爱戴的原因所在。

第二,系统全面。周恩来的民生思想可以在很多关于周恩来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如《周恩来传》和《周恩来经济文选》。周恩来关注的地方有很多,而且极具前瞻性。周恩来关注的有交通、水利、粮食和环境等方面。据统计,从1970年到1974年周恩来多个场合、

多次会议先后31次谈到“环境保护”问题。[9]

第三,注重实践。在文革时期,周恩来总理没有提出过较为鲜明的观点,而是少说多做,真可谓谨言慎行,周恩来的民生思想也就较多的体现在他的工作里面,这也使周恩来总理关注民生的故事有很多流传了下来,为此李勤写了一篇较为有名的文章——《周恩来情系民生的故事》。周恩来总理为了把好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运输这个重要关口,没有像以往一样让步,而是采取了强硬的措施,表现出了敢碰硬不让步的精神,这与他以往的态度、做法明显不同,这也说明了周恩来总理坚守底线。

四、周恩来民生思想对当代的借鉴意义

周恩来的民生思想涉及到很多方面,周恩来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生的见证之一,周恩来民生思想为当代的民生改善工作提供了理论资源,对当代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就业是民生之本,鼓励劳动者自主就业。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对大量失业人员除以工代赈、分配工作外,还组织他们学习,进行转业训练,已达到失业人员自主就业的目的。在当代党和政府提出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与以往不同的是,党和政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在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招聘单位和服务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就业。政府也通过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吸收就业。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改革开放之前环境问题并不是特别突出,但已有苗头,周恩来是第一个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召开有关环境保护的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护好环境,最终在周恩来的关注和指导下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雾霾天气特别严重,这已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瓶颈。对待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事在人为,目前我国正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争取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目标,让周恩来总理不在为“什么时候我们的空气能变得清洁”而感叹。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做了较多的立法工作,也出台了较多的法律法规,周恩来总理也积极参与到其中,但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很多法律遭到了破坏,没有有效实施,成为一纸空文。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法律的恢复工作,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并在2015年立法法颁布施行15年之后进行了首次大修,在法律上规范了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并且严格执法,坚决不能让好的法律成为“纸老虎”,从法律制度上面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保证。

认真领会周恩来的民生思想才能更加容易的认清当现行的方针、政策。只有重视民生,对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做到及时处理,也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党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聚集民心,凝聚力量,才能在我国以后的改革进程中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更早的实现国家主席习近平所2012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达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个目标。

总之,周恩来民生思想的主旨是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为人民奋斗的一生,周恩来总理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参考文献

[1]力平.周恩来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50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