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类 > 旅游管理 > 正文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

 2023-05-15 09:05  

论文总字数:15859字

摘 要

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领域,遗产旅游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国外遗产旅游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总结出关于运河遗产旅游淮安段的研究文献较少。在此前提下,深入挖掘淮安运河文化四大优势,包括大运河文化的代表、漕运文化、运河沿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水利工程技术集结之地。并根据淮安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构成及其分类,整理出主要旅游产品类型及其配套旅游资源。从中选取科考、观光、度假、宗教、民俗、艺术欣赏6种旅游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并设计出淮安运河全线游、河下古镇精品游、板闸一日游、码头古镇怀古游和清江大闸风景区五大旅游线路。一方面充实淮安运河遗产旅游的研究理论,另一方面促进淮安运河文化旅游的大发展,为大运河申遗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关 键 词:遗产旅游,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ield in tourism industry, heritage tourism has been the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many scholars.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will analyse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deficiencies in the study of heritage tourism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and then the writer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the Canal heritage tourism in Huaian is less. In this premise, dig four kinds of advantaged Canal culture in Huaian, including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Grand Canal culture, the culture of water transpor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along the Canal, the technical gathering place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of Huaian Grand Can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classification, sorting out the main tourism products and tourism resources. Choose the expedition, sightseeing, holiday, religion, folk, art appreciation, design six kinds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design five travelling routes, including the tour across the Canal in Huaian, the tour of Hexia Ancient Town , a day at Banzha, the tour at Matou town and Qingjiang sluice scenic spot. On the one hand, the paper will enrich the research theory of Huaian canal heritage tourism,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promote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Huaian canal culture tourism, and contribute to the work of the grand canal applying for word heritage.

Keywords:heritage tourism, Huaian canal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products, creative and design

目 录

1 引言 3

1.1 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3

1.1.1 国外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3

1.1.2 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3

1.2 淮安运河遗产旅游研究现状分析 4

2 淮安运河文化的优势 4

2.1 大运河文化的代表 5

2.2 漕运文化 5

2.3 运河沿线政治经济文化重镇 6

2.4 水利工程技术的集结之地 6

3 淮安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构成及其分类 6

3.1 淮安运河遗产构成综述 6

3.2 淮安运河遗产构成及其分类 7

4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 9

4.1 主要旅游产品类型及其配套旅游资源(基于体验功能的分类) 9

4.2 各旅游产品包含的主要旅游资源 9

4.3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 11

4.3.1 科考旅游产品 11

4.3.2 观光旅游产品 11

4.3.3 度假旅游产品 12

4.3.4 宗教旅游产品 12

4.3.5 民俗旅游产品 12

4.3.6 艺术欣赏旅游产品 13

4.4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线路创意设计 14

4.4.1 淮安运河全线游 14

4.4.2 河下古镇精品游 14

4.4.3 板闸一日游 15

4.4.4 码头镇怀古游 15

4.4.5 清江大闸风景区 15

结 论 16

参 考 文 献 17

致 谢 18

1 引言

作为旅游研究中的重要分支,遗产旅游在国内国外都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青睐。随着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拓展,遗产旅游成果日益丰富。笔者希望通过对遗产旅游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总结,将世界遗产旅游的总体情况整理清晰,分析遗产旅游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希望此篇文章能为淮安遗产旅游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1.1 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1.1.1 国外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关于国外遗产旅游研究,不少学者也发表过相关文章。陶伟、岑倩华就在其文章中研究了1987年到2003年17年间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发表的国外遗产旅游文献[1]。其中加拿大的Anne Drost(1996)提出用“萝卜法”和“棍棒法”降低旅游对世界遗产地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2]。澳大利亚的Michael S.Simons(2000)从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给予遗产地知识产权,从而将遗产地列入法律法规的保护中[3]。通过对文献研究内容的探讨,陶伟、岑倩华总结出国外遗产旅游起步虽晚,相关文献到1990年才出现,但随着遗产旅游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深度逐步加大,国外遗产旅游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的局面。同时也提出国外遗产旅游研究的缺陷:多以遗产旅游的价值与影响,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开发,遗产旅游管理等理论方面为主,涉及具体案例的遗产旅游产品设计等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章却很少。

1.1.2 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现状

关于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笔者阅读相关文献,其中东南大学的王洋基于对《旅游学刊》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自1986创刊以来至2008年22年间我国遗产旅游研究动态[4]。他指出国内遗产旅游研究范围逐步扩大,文章数量也逐步增多,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谢凝高(2002)在其文章中指出:世界遗产的开发分为硬开发与软开发两种,但我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开发大多集中于硬开发上[5]。宋振春(2007)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应该是一方面从遗产的特性出发,深化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力求旅游产品的质量向高层次发展[6]。杨锐(2002)指出不应将保护与利用割裂,而应统筹考虑两者,在遗产旅游中遵循保护与科学的原则[7]。这些文章主要集中研究遗产保护与利用两者的关系、遗产旅游地经营与管理上,对遗产旅游价值与影响的研究相对薄弱。另一方面,也有文章以具体的遗产旅游为研究对象。例如王德利(1998)在其论文中提出构建黄山大旅游圈[8]。冯卫红(2008)以平遥古城的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认为这些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使他们形成了产业集群。这些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竞争,可有效避免世界文化遗产的“公地悲剧”[9]。 曹祥本、唐昌华(1996)则指出了武当山的核心与特色旅游文化[10]。由此王洋总结出具体的遗产旅游研究多以国内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中的案例为主,而对同样具有世界遗产价值但还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案例研究则少之又少。

1.2 淮安运河遗产旅游研究现状分析

大运河申报遗产项目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而又艰巨的工程,牵扯到运河沿线约35座城市,在申遗背景下,学者发表了许多关于大运河的研究,为大运河申遗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大多学者偏向于运河史及运河文化的研究,如,安作璋(2001)在《中国运河文化史》中全面探讨了运河文化的发展轨迹[11]。只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涉及运河旅游资源整合,如张帆(1999)从运河沿线城市旅游资源、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角度论述了大运河旅游开发的意义[12]。这些文章主要研究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以及在旅游线路设计方面的可行性,最终给出运河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方案。且此类文章主要把大运河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运河沿线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指导缺乏针对性。虽然也有以一段运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但研究者多青睐于山东地区和杭州地区的运河研究,如,吴建华(2009)所写《杭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一文[13],董卫(2008)《枣庄市沿运河经济带旅游地形象策划研究》等[14]。有关运河(淮安段)旅游资源整合的文章则少之又少,如,徐业龙(2012)在《淮安运河文化遗产历史价值解读》一文中阐述了淮安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15]。且此类文章主要以淮安运河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为研究内容,关于具体的运河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而淮安作为运河申遗中的重要城市之一,必须充分发挥其“排头兵”作用。运河旅游开发与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设计出创意性的淮安运河旅游产品,既可以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提高淮安运河旅游效益,又可以实现淮安运河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升淮安“运河之都”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淮安运河旅游产品的设计研究,为淮安运河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参考资料,填补运河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在淮安段方面的研究理论空缺。

2 淮安运河文化的优势

目前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内容各异,产品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让旅游消费者在面对多重旅游产品时被第一感知,就要提高旅游产品整体素质,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文化内涵具有无限的可扩展性,因此,旅游产品可以通过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不断创新,提高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淮安作为运河沿线城市之一,要想在35座城市中脱颖而出,必须充分发挥淮安的“运河之都”优势,深入挖掘其运河文化内涵,开发出具有独创性的旅游产品。

2.1 大运河文化的代表

京杭大运河全长一千七百多公里,从杭州至京津,是钱塘江、海河、淮河、黄河、长江这五大水系的沟通纽带,是世界上至今仍在使用的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宏伟的人造河流,而在大运河的发展史上,淮安作为运河沿线城市,由于处在我国南北交汇的枢纽位置,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85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