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法学类 > 法学 > 正文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

 2024-01-10 09:01  

论文总字数:12210字

摘 要

目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是否支持刑事被害方向被告方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尚存在较大争议。我国在民法领域基本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刑事法律规范却立法排除了被害人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民事和刑事之间、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冲突导致司法实践存在矛盾,有悖立法初衷。分析现有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冲突和问题,合理参照国外先进做法,探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推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的完善。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被害人保护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civil suit collateral to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support defendants criminal murdered direction put forward the request of the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issues, great controversy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of law. In the field of civil law in our country basically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perfect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injury, but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 ruled out the victim by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request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Between civil law and criminal law, the conflict between criminal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existence contradiction, contrary to the legislation original intention. Combining with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he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system of civil suit collateral to criminal proceedings in our country"s present situ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conflicts and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a reasonable reference to foreign advanced practice, explores our country build civil suit collateral to criminal spiritual damage compensation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isting laws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of criminal action,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damages, victim protection

    

目 录

  

一、引言 4

二、问题的提出 4

(一)两则案例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 4

(二)争议焦点 5

三、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状分析 5

(一)立法现状 5

(二)司法实践现状 6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否定精神损害产生的问题 7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必要性和可行性 8

(一)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8

(二)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可行性 9

五、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构 10

(一)立法完善 10

(二)赋予刑事被害人选择救济程序的权利 11

(三)建立对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一、引言

随着不断提高的社会文明程度,人权思潮随之蓬勃兴起,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外在物质之外的内在精神需求的满足。这种关注和需求是公民法治理念不断增强的体现,更是对自身权利、尊严和价值的重视。作为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外在形式的公民诉求,开始逐渐吸引我们的眼球,由此引发了关于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领域是否应该存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讨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最早形成于民事立法领域,而后便在其他的部门法中多有完善,该制度无疑对我国关于人权制度和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并不完善,立法依旧不太健全。比如刑事立法对此制度规定尚不明确,又或立法否定这一制度,这无疑对刑事被害人的司法救济是一种重创。然后,尴尬的是我国刑事司法审判领域支持该制度的案例也经常被报道,这就不得不对该制度设立与否加强关注。鉴于人权保护和维护法制统一角度,分析现有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阐释该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坚持以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建立这一制度尤其紧迫和必要。

二、问题的提出

(一)两则案例引发的精神损害赔偿

案例一: 很多人一定都记得2005年的国庆节前后轰动一时的“公交售票员掐死少女案”,2006年5月,北京市一中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1]半年后,晏某父母将该巴士公司、售票员朱某以及另外两名涉案工作人员一并诉至法院,请求精神损害赔偿300万元,连同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医药费等共计337.27万元。2007年04月,该案民事部分有了判决结果,法院判决该巴士公司和售票员朱某共同赔偿晏某父母55万余元,其中包括精神损失费10万元。而后晏某父母以不服判决向中院上诉。北京市一中院对其做出二审判决,撤销原判精神损害赔偿,改判30万元。由此,本案成为了当时国内最高额度的精神损害金赔偿案。

案例二: 2013年5月,震惊全国的“某市盗车杀婴案”在该市中级法院宣判,被告人李某一审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判决中最震动人的不是李某被判处死刑,而是“处罚金50000元;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17098.5元”。 [2]对被害人家属赔偿金额太少,公众普遍质疑。被害婴儿父亲许某在宣判后表示:“对法院在刑事方面判处被告人死刑是满意的,但是民事赔偿方面肯定是不满意。”许某说,他要求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妻子医药费等损失230万元,但法院仅仅支持了孩子的丧葬费1.7万元。他当庭表示要提出上诉。同年7月,该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后裁定维持原判。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21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