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文学教育类 > 英语 > 正文

A Comparison on Xu Yuanchong’s and Erze Pound’s English Versions of Guan J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开题报告

 2021-12-13 08: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的: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诗歌作为文化起源,在人们的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寻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译介的合理翻译策略,以及提高对外译介的效果,揭示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深化诗歌翻译理论,本课题将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比较国内外《诗经关雎》的不同英译本。

研究意义:1)、理论价值:本课题将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对《诗经关雎》不同的英译本进行分析比较,对翻译策略进行总结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为诗歌翻译实践及翻译批评与鉴赏提供理论指导,以合理有效地解释复杂的翻译行为。

2)、实践价值:本课题将为中西优秀文化的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译本的分析比较过程中归纳译者运用的翻译策略,为诗歌翻译活动提供借鉴。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1. 1920年郭沫若在《哥德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正式提出“风韵译”理论,主张诗歌翻译应划分为三个层面:内容、形式和神韵,译诗要译出诗的神韵,才是达到诗歌翻译的理想境界。

2. 1932年林语堂在《论翻译》针对诗歌翻译提出了“传神”理论,主张译文须忠实于原文之字身句气与言外之意。

3. 卞之琳在《英国诗选》序言中提出了“亦步亦趋”的理论,主张译诗要亦步亦趋,可以作一些与原诗同样有规律的相应伸缩。

4. 在《林纾的翻译》中,钱锺书先生提出文学翻译“化境”论,强调翻译总是以原作的那一国语言为出发点而以译成的这一国语言为到达点。他认为中国诗歌具有顽强的“抗译性”,汉语诗歌不能译作英文散文,否则原有的风格与风味将遗失。

5. 1978年,许渊冲在《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代序中首次提出了诗词翻译的“三美”论,诗歌翻译要尽可能传达原诗词的意美、音美、形美,通过浅化、等化、深化的方法来化解原诗中不可译的部分。

国外研究现状:

1. 伯西比希雪莱曾指出,“译诗是徒劳无益的,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

2. 20世纪初,庞德发起诗歌改革并提出了新的诗歌创作原则,其美学核心就是意象。庞德及其他意象派使人提出诗歌的意象应是硬朗、清新、具体,语言应含蓄、凝练,重视诗歌节奏的音乐性及诗歌的情感性。庞德提倡“化简诗学”,运用一种“并置、迭加、删减略语法”的脱体句法。

3. 2001年,Robert Frost曾指出,诗歌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诗歌是不可琢磨、无法言喻的。但著名学者Susan Bassnet认为,当重写者完美地与原作融合,诗便能够翻译;诗歌不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诗歌是我们通过翻译和译者所获得的东西。

4. 1986年,Dan Sperber和 Deirdre Wilson 在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并从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传播学、代码学等多方面阐述了关联理论的运作方式,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

5. Ernst-August Gut于1991年出版《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系统阐述了如何利用关联理论指导翻译行为,提出翻译是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翻译家对诗歌是否可译持不同观点。而关联理论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introduction

1.1 theoretical framework

1.1.1relevance theory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本课题需参阅大量《诗经》翻译书籍及文献,阅读国内外翻译家对《诗经关雎》的翻译研究,筛选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家译本。同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对两个不同译本进行分析比较。

进度:

3月中旬至下旬:材料搜集,运用excel表格系统对其分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dan sperber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傲慢与偏见个案分析[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占喜.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