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论笛安的“青春”题材文学

 2024-02-05 03:02  

论文总字数:9108字

摘 要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的是我国当代女作家笛安小说中的青春文学艺术。笔者通过研读笛安的短篇、长篇小说,试图从中对其小说中叙写青春文学特色进行梳理与总结。从而来探寻笛安小说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涵义,以及她的作品对当今青春文学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笛安; 青春文学; 叙事视角; 理想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odern female writers Dian of fiction in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youth. Through reading her short stories, novels, trying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from their youth literature narrates the novel features. So as to explore her novels inherent deeper meaning and inspiration for her work in today"s youth culture creation.

Keywords: Di’an; Youth Literature; ide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笛安是现代一位比较沉稳和低调的作家,但是在大多数作家中,笛安却又是卓尔不群的一位,并且在早期就显示了不凡的创作才华,在2003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姐姐的丛林》开始,笛安就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并且这篇小说也成为《收获》杂志的头条,从这开始,笛安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在以后的日子里,笛安又陆续出品了很多作品,如2004年创作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告别天堂》、2005年创作的第二篇长篇小说《芙蓉如面柳如眉》、以及中篇小说《怀念小龙女》、《塞纳河不结冰》、《歌姬》等,这些小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被各种杂志刊载及转载,让人十分佩服一个初出茅庐的作家有如此深厚的功底。除此之外,笛安还担当《文艺风赏》的杂志主编,并获得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这些成绩为笛安进入文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的龙城三部曲之一的《西决》更是创造了70万册的销量,《西决》不仅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它的文学品质也毫不逊色。

虽然笛安被归为青春文学作家,但是将笛安的作品称之为“严肃青春文学”似乎更为恰当,因为笛安的文字不仅有青春文学亲近易懂的一面,还因为笛安作品中有着丰富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真诚与体会。在被记者问到是什么原因选择写作时,笛安曾非常认真的说道“是孤独教会我写作,不是我爸(注:李锐)。去法国留学时,处于那种环境里,听不懂语言没法与别人交流,生活中随便一个小事情都觉得特别困难,就是那种荒原一般的寂寞刺激了我想要表达的欲望。” [1] 所以同样是对青春的书写,她的小说中没有与众多青春文学一样,把悲伤、颓废,泛滥的叛逆变成主流趋势,相反笛安所拥有的,是她从始至终清醒的头脑,也因其清醒的头脑使她摆脱商业文学的禁锢,遵从内心所在,取材于现实并直击灵魂深处。那段留学法国的岁月让笛安真实的体会到什么叫寂寞,什么是人情世故,所以这份经历一直影响着笛安对创作的理解。笛安的作品一直都在对人性进行着探索,想要挖寻人们心里最想隐藏的秘密和亲身经历后的坚决,这些都是笛安在异国他乡领会孤独的同时所获得的。更有评论者指出,笛安用她的作品让文学界开始重新仔细思考“80后”的写作。对于在文学路上尚且青涩的笛安而言,这样的认可是值得开心并感到欣慰的。

笛安的小说之所以如此迷人,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小说有着非常浓厚的现代意味,在虚构的时空中带给人理性思考。由平庸常态的生活到复杂的人性内部,随处可见的温情与宽容交织在一起,使得她的作品格外的温暖与明亮。但是另一方面,笛安又说自己对待传统文化是怀有温情和敬意的,因为笛安并没有刻意地回避市场。作为新兴年轻作家,笛安对待市场是聪明灵活并随机应变的,她表示“我从来没有坦然的拥抱市场,只是不会刻意地与市场为敌。”[1]这种机智的回答不仅显示笛安追求创作的严肃态度,也表明其小说肯定会有迎合市场的地方。《告别天堂》作为笛安过完二十一岁生日时所写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将它当做是笛安对自己年少时代的告别。这部小说主要以五位少年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展开,故事里的孩子们在一座随处可见得到污染物和风沙的城市里挣扎,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彼此又不时地纠结在一起,他们或快乐或悲伤,相互依偎又相互撕扯,最后他们分手,告别,离开。就像笛安自己承认的那样,这篇小说已经不仅仅是青春小说了,因为笛安聪颖的文艺腔调,她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灵魂并且爱着这些人物,所以她所讲述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故事,所以《告别天堂》才如此令人着迷。而作品中包含着的是笛安逐渐积蓄的激情和沉稳的从容,也展现了笛安让人佩服的叙写故事的能力,极富心思地巧妙安排,笔墨适宜却又能突出重点。在淋漓尽致地抒写青春的同时,小说也承载了笛安对青春的独特的思考,表达了笛安不同寻常的人生阅历与成熟。

一、执着中的探索——对“青春”小说习惯手法的反思与突破

对青春的抒写、对成长的回顾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同时代的作家都曾写过青春期的成长故事。从史铁生的《我那遥远的清平湾》、曹文轩的《草房子》到王小波的《青春时代》、苏童的《桑园留念》、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等等,可以说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青春体验,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抒写自己青春的方式。

“80后”作家大多在十几岁时就开始创作了,青春期的成长生活是他们创作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题材资源。这份属于他们“80”后的独特生活,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鲜活的资源,也给中国当代文学届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正如现在很多人都广为熟知的郭敬明,九夜茴等,他们所叙写的青春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带有绝望的偶像剧色彩的青春故事,青春期忧郁情怀的的写作手法带有一种传染性,这种写作手法被无限规模的复制,覆盖了“80后”的写作现场。虽然笛安与郭敬明、韩寒等共同拥有一类文学标签——“80后”,但是笛安似乎更受到传统文学界的肯定。因为与其他“80后”的青春文学相比,笛安如今的作品已不再局限于自言自语的小圈子里了,她不再受常规的束缚,而是大胆的直接面对青春,非常自然地将青春的美好与残酷、成长的欢喜与疼痛直白地展示给读者,执著地追寻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表达了作为“80后”对爱情和生命的理解。作为“80后”作家,笛安的小说依然呈现出常用的青春写作,表现出了80年代人残酷一面的青春体验。

《告别天堂》作为笛安的代表作和成名作,讲述的是五位在学少年的青春故事,笛安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五个为爱痴狂,孤独的少年成长的青春。书中的五个人,他们都是有着独特性格的鲜活少年,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去经历成长。温暖而坚强的天杨,勇敢又自卑的方可寒,有点坏的肖强,还有那傻傻的周雷以及敏感又要强的江东。五位少年虽然性格存在差异,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爱情时,五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却又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笛安在故事中赐予他们喜怒哀乐、骄傲和卑微。在《告别天堂》中,高考只是作为一首青春的奏乐,而青春期的爱情却是真正陪伴他们成长的主旋律,这其实比高考来的更为凶猛。爱情作为一种载体,完整地显示了青春在拥有美好和理想之外,也不可或缺的包含了残酷和脆弱。《告别天堂》的主框架是宋天杨和江东的爱情故事,对其他几位主人公的成长和追求的描写则使这篇小说的叙事更加丰满和深刻。宋天杨这个女孩子是作者最用心用力描写的人物,她纯粹善良而又温暖坚决。天杨的成长从她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就能看出来了,她对世界的感受通过对话不断发生着变化,有希望有绝望,有美好有不美好,但是这些感受是交错在一起的,而不是各自分离的。在《告别天堂》的最后,小说中提到了宋天杨一直未出现的“妈妈”,宋天杨是一个孤儿,但是宋天杨在很久以来,第一次想起了“妈妈”,[2](p195)这里的“妈妈”更多的代表了宋天杨精神的“归家”,表示她在经历了青春期的成长后重新拾得的理想。就像宋天杨自己说的那样:“在这场追逐里我糊里糊涂的丢掉了我的童贞,我的初恋,还有我的江东。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并没有妥协,我忍受了我该忍受的代价。我现在无法判断这值不值得,可是我不后悔。”[2](p175)这里提及了笛安小说一直要建构的理想,即人的尊严。在笛安看来,人性是不完美的,但一个高贵的人所必备的,是对于人的尊严的坚持,笛安在她的小说中一直延续着对这一理想的追求。

笛安用她令人叹服的才华为我们讲述了青春岁月中一段纯粹却混乱透顶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成长历程让人动容,让你人们跟随他们的成长去痛去哭。笛安曾在某次访谈中说:“我觉得青春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令人刻骨铭心的伤痛,更多的是在青春的这个阶段里,每时每刻的不轻易察觉的细小温暖组成了我们的青春。”[1] 所以她从不去大费周章的刻画青春的疼痛,而是深刻分析“80后”对爱情的体会。最后,《告别天堂》告别了青春的张扬与疯狂,告别江东和肖强,告别了方可寒,最终告别宋天杨。有读者说她的小说笔调过于阴暗,比如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失败、生活的艰辛、孩子的先天残疾等。对于这些质疑,笛安说:“我什么都不会隐藏,所以我写作的时候敢于面对它们。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与情节都是我真切体会到的,这些决定了我作品的基本气质。”[2](P265)所以理想与温情一直是笛安区别于其他80后作家的颓废、忧伤、暴力、残酷的写作方式的重要写作特色。这也正是笛安令人迷恋之处。

  1. 以青春为背景———融入对严肃青春文学主题的思考

笛安的小说总是把主题分解在不易察觉的细小的的生活片段中,这些主题的关键词包括爱情、梦想、亲情、友情等。作为当代作家,笛安一直谨记着这样的使命,她始终怀揣着文学梦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受现实的美好与残酷,即使在理想无数次被质疑的情况下,仍然重新思索理想。

《告别天堂》主要描写了青春期的成长和爱情,青春是个令人动容的字眼,装满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与想象。但笛安想表达的却不仅仅是这些,青春只是她写小说的背景,爱情则是故事的框架,最终是在人物成长中探索人生的主题。笛安在其他作品中,也经常在日常生活的叙述中,融入对严肃的人生主题的思考。《芙蓉如面柳如眉》作为笛安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夏芳然,一个美丽的女人,在她被硫酸毁容后,虽然要忍受着身体和内心的疼痛,但是依然活的骄傲和自尊。最后夏芳然爱上了灾难来临后来到她身边的男孩,却无意中发现,这个一直在她身边守护她的男生并不是真心实意的爱她,只是因为内疚和负罪感才对她不离不弃,而这场残忍的灾难源自另一个女人无望的情感报复,但是她忍受着这种痛苦,依然淡定、从容的微笑着生活。《芙蓉如面柳如眉》以告别青春的形式,在纪念青春的同时思考青春的意义。笛安叙述故事的手法是很巧妙的,在关注人物命运的同时,又探索人物的内心。她的小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字的沉稳和冷静。《芙蓉如面柳如眉》这个小说说的故事看起来很平常,但是仔细思考后,就能发现一个太多人都不想面对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谁也不可能逃避的——人与人生来注定的不平等,从脸上就能看出来了。笛安的很多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但是笛安却很排斥被外界贴上“女作者”的标签。笛安告诉记者:“我确实有女性的特质,这是我比较赞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一部女性小说,因为它完全从女人视角出发。”[3] 笛安在一次访谈中也表示,当时为了写这个小说想搜集史料时,发现我们保存下来的明代的史料是很多的,但是关于女性的历史就非常少了。关于贞节牌坊方面的记载就更少了。因此笛安觉得女人应该由女人为主角,以女人的视角记录女人的历史,我非常赞同笛安的说法。

笛安认为一部好的小说没有精彩曲折的情节没关系,但是它要有一种讲故事的态度,因为这是她对于写作的坚持。笛安对写作有种近乎宗教的会心和虔敬,她说:“信仰宗教的人都会说,我们要修行才能到达一个完美的彼岸。可是我觉得,作为写作人,我们或许只能做‘此岸’和‘彼岸’之间的摆渡人。”[4]她以写作对抗现实,借笔下的人物帮她完成对抗现实的探索。笛安通过这种自由不羁的态度,不被现实中的伦理禁锢,突破传统的视角,把真实的没有经过文字修饰的生活当成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把一切想说的想做的,希望通过文章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意味全一股脑的表达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慢慢发现,那些你真正想表达的才不会因为各种顾虑最终被隐藏起来。这也印证了笛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对我来说,写作并不是生活的任何一部分,而是我对抗生活的方式。”[5]

大多“80”后作家都写过青春生活,但是,如果仅仅着眼于无病呻吟的情感发泄,如果作品呈现出来的除了颓废就是虚无,除了忧伤就是疼痛,那么难免会给人留下虚无的印象。当然,这类作品的本身也是没有任何文学价值的。相反,笛安从开始创作之初就力图攀爬新的高度,她没有停留在青春的表面,而是通过青春去深刻思考她面临生活时的感想与启发。在青春和成长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笛安对“青春”与众不同的理解,表达了她真实的内心感受以及对青春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说的每个不易察觉的细节中,笛安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投射在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一位新兴80后写作者思维的成熟。这些都是笛安带给我们的惊喜,也正是因为笛安真实情感的流露,才使得小说能够到达人性的深处,去发现那些容易被别人忽略的东西,去寻找那些来自生命本在的东西。

  1. 艰难中前行——以文学为工具,负起作家使命

文学作品第一要呈现的是美好的理想,这些价值是通过艺术作品而被人们体验的。所以,一部好的小说,一定要对读者的生活有意义,有深度并能启发读者产生共鸣的小说。但是现在看来,这一使命似乎已经被大多数的作家忘记了,作品所传达的启蒙的声音也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迎合现实的个人化叙述和市场的功利化需求。与笛安同时代的“80后”这一群体在商业化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其文学表达也逐渐落入平庸的境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再将传统作家的文化责任作为追求,也不再把启蒙作为文学的任务了,他们更关注的是迎合市场需求,其次是满足自己的自恋情结。无论前辈还是同侪,在很多人与文学前进轨迹背道而驰时,笛安毅然选择在艰难中前行,担负起文学的使命。也许她还不能完全承担启蒙这一重大的任务,但是笛安在尽她自己最大的努力担负起作家的职责,改变“80”后这一代备受争议的批评与判断,以文学为工具不断地进行反思,重新构造美好积极向上的“理想”。

笛安说“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作家与人物对话的过程,我在塑造他们的时候,也在被他们塑造着,从而在互动中找到一个认识的基点。”[5]笛安对《告别天堂》中的人物和对人物所遇的情节是结合她对青春生活的理解上的,所以她对小说中的五位人物以及他们在成长中的所作所为都给予了一种最彻底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是隐藏在文本中的。作家苏童在《西决》中亲自为其写序到“年轻的笛安的叙述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料,甚至超出了我的智商。”[6]在《东霓》出版后,作家刘恒也为她写序说“青出于蓝而绝不弱于蓝”,可见一般。[7]在众多的赞誉中,笛安没有洋洋自大,她凭着内心对写作的热情,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创作。因为对她而言,写作不是炫耀技巧或者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而是一种表达自我、展现情感的方式,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的人生经历产生怀疑,认为她资历尚浅不具有说服力,但是她以朴素的情怀,以写作这种方式去追求美好理想,以最精准的文字描述生活来打动人心,这种勇气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如果说,一部好的小说的使命除了要对读者产生激励、指引乃至启蒙的作用外,那么小说的另外一个使命就在于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现实的存在进行反思。 《告别天堂》确实具有这样的追寻。笛安对此的解释是,她写小说的时候最先考虑的不是故事的情节,而是人物性格中最基本的冲突,因为只有在人物性格互相冲突的情况下,才能将其作为一条隐形的线贯穿于整个小说。笛安说:“我喜欢写那种微妙的变化,只有处理好这种变化,才能在推进所有情节时看似不留痕迹。”[5] 笛安充分发挥了她的语言天赋,这种富于穿透力的叙述语言充满了智慧,她的文字脱离了矫情和自恋,让我们看到了笛安对文字的恰到好处的驾驭能力,以及语言的老到干净,这无疑成为她小说的最出彩的地方。首先,这体现在笛安对词语的整体把握和细致揣摩上,给人一种想要将语言的距离拉近之感。比如她在《告别天堂》中有段话写到“一瞬间,一种熟悉的悲凉像那只篮球一样砸在我心里最柔软的部分。”[2](p112)这段话中使用的“悲凉”一词真是美妙的难以形容,悲凉,真的凉凉的,带着一种树木的清香。其次,笛安小说的语言还有着一种意气昂扬的智性和一点点青春的任性,颇有点冷幽默的味道。第三,笛安的语言还拥有一种自然的诗性色彩,天然浑成的同时又拥有十足的意蕴。举例来说笛安在《告别天堂》的第三章中表达了对海子的诗的感受,她写到“那是一种幸福而又孤单的哀伤。这哀伤难以描述,用古人的话讲叫‘至大无外’,用海子的话讲叫‘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2](p186)

纵览笛安的小说,就能发现在叙事方面笛安有着自己的思考。其中笛安最为关注的是怎么样才能将作品写的扣人心弦。笛安曾经表示“好作品一定在表达两件事—浩劫和劫后重生。”[3]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笛安是非常重视小说的叙述的,因此笛安小说的重点也就成了怎么样才能让小说写的很“好看”,读起来久久不能忘怀。所以笛安在注重叙述的同时,也注重运用多线的形式进行叙事。作家苏童评价笛安的《西决》时说,“笛安把一部与‘好看’无关的小说写的如此‘好看’”, [6] 也就证明了笛安这方面的能力。她叙事的能力充满了灵性和极强的艺术感。

《告别天堂》取得成功后,笛安致力于小说技法的成熟。为了使小说更加引人入胜,笛安对小说进行了形式探索,在长篇小说《西决》中,笛安抛弃她固有的写作手法,而转向尝试家族叙事的手法,这一做法就能看出笛安对于小说探索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更高的文学追求,以此来超越她青春作家的身份。正是她的努力和自我提升的心态,使得她的写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外,笛安的小说还借鉴了小资言情叙事的策略,这点从她的作品中就能看出来。在细节和故事情节上,是能够看出笛安的有意安排的。特别是在人物的描写上,《姐姐和丛林》中“我”和小姨所从事的艺术专业,《东霓》中东霓是一位咖啡店的女老板。从这些人物的安排中,很明显的暗示了人物的走向:她们美丽高雅,追求自由,可以为了爱情赴汤蹈火,在岁月的历练后自然而然的带有成熟的魅力。当然这也透露出笛安的作品也在迎合喜欢小资言情观众的口味。但需要注意的是,笛安虽借用这种叙事方式,但是其严肃的青春仍然是探讨的主题,归根到底是笛安精心构建的一种人自身的完善,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她的笔下,无论是理想中的城堡,还是现实的人生, 都是在正面诉说着人性的真善美。

从笛安的小说中我们能看到她对小说写作的思考,当然如何将小说在市场和文学中获得双赢,还是需要笛安不断进行探索的。不可否认,笛安的小说还是有很多为了故事而故事的情节,也没有脱离“无巧不成书”的写作模式,但是笛安还年轻,她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去进步。因为文学不是商品,而小说的创作过程也不是追求利益,要想让作品的文学价值更加深刻,还是要不断的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创造出不一样的文学作品。

结 语

笛安是文坛上逐渐发光的一颗新星。作为一位极有文学功底的年轻作家,回顾她的创作历程,从《姐姐的丛林》的初露头角,再到长篇小说《告别天堂》的发表,她严肃的创作态度,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人不禁对这个“80”后女孩刮目相看,也让人看到她文学创作的潜能。她用一种缓慢沉着的笔调娴熟地讲述着一个个温暖心田的故事。她对文学谨慎的态度、对真善美的坚持、对所有人的理解、宽容和爱,使她早已超越同辈作家。笛安没有以市场口味为准而迷失自己的写作方向,没有追求利益而复制降低写作的质量。笛安以压倒性的实力证明自己独有的魅力和属于文学的希望。阅读笛安,我们不单单能看到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更能看到笛安对于人生、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独特理解方式。

25岁的笛安平心静气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学追求,执著地挖掘适合自己创作的方式。我们看到了她不凡的实力,看到了她不骄不躁的写作姿态,看到了她摒弃急功近利的喧嚣和浮躁,看到她远离装腔作势的虚伪和做作,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少见的干净和厚重,通过文字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知,不断缔造着新的理想和高度。所以,我们给予这个实力派的作家真诚的祝福,希望笛安可以坚持她的创作态度,希望她能拒绝诱惑,坚守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希望笛安在当今商业化的背景下学会取舍,期待笛安温暖和理想的回归。

笛安值得期许,也经得起嘀咕。

参考文献:

[1] 笛安:《我用诚意铸就写作》,读写天地,2012年第1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10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