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导入

 2023-07-27 09:07  

论文总字数:9402字

摘 要

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学导入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作用愈发突出,这应当引起每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概念、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教学导入的措施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改变部分思想品德老师对课堂导入的认识,使得课堂导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而让思想品德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存在问题;导入策略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moral teaching

Xiong Feng

(College of Marxism,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moral classroom teach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ort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ich should cause every moral teacher"s attention. The main concept of this article imported from moral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problems and introduc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introducing their own views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proposals. To draw the attention of relevant teaching workers, changing part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 moral import of understanding, so that classroom teaching is widely used in teaching practice,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s become more lively and interest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thought moral character, classroom import, existing problems, import strategy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蔓延开来。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也做出了相关规定,为新式的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课改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更加看重课堂的教学质量。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大一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忽略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这使得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氛围十分沉闷,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要想上好一堂45分钟的思想品德课,必须得有一个能够抓住学生兴奋点的课堂导入。

一、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概念和价值

(一) 导入

导入,俗称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步骤,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集中学习注意,明确学习方向,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的实施做好最有效的铺垫。“导”是指教师根据最新教材内容,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言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入”是将学生引入到对知识的学习氛围中,进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诱导启发,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展开。由此可见,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必不可少的。

(二)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导入

翻开初中思想品德的课本会发现,每一个教学单元前都有主题探究和导入语两个板块。其实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语,就是通过名人名言等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所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导入就是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引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好奇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把自己的思维方向引向的课堂的教学氛围里,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最理想状态。

(三)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价值

1.是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催化剂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一个黄金阶段。与此同时,初中学生步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会特别的强烈。这是因为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后存在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制性和冲动性、封闭性和开放性等一系列矛盾心理。正是这些矛盾使得青春期的学生们会不由地抵触、排斥一些“己所不欲”的事情。因此,对于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而言,通过强硬的手段逼迫学生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往往会适得其反,走向极端。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主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相关知识呢?课堂导入就显得愈发的重要和关键了。因为教师只有设计出具备足够吸引力的导入,才能使学生对“新授”等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充满期待,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所以,课堂导入是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最好的催化剂。

2.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课堂导入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的好坏有时甚至能够决定一堂课的成败。俗话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头”开好了,无疑会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最完美的基调,从而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把课堂导入这个“火车头”设计好了,才能为“新授、课堂小结”等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是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思想品德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思想品德教师在运用“教学导入”这一环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整理总结后归纳了这些问题的类型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希望对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存在的问题

1.内容过于枯燥,无法吸引学生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也敦促着思想品德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果老师能够把当今的社会热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势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老师将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展示在了学生面前,或许能够赢得学生的赞赏,这有利于塑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思想品德教师在讲述“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时,多半仅仅使用课本上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这使得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整个的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

例如: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上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长辈》这一框时,课堂导入运用的就是课本上47页“田世国”的案例。通过儿子田世国给患尿毒症的母亲换肾的事迹导入本堂课的教学,然后告知学生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

其实这故事本身很难引起学生真正的共鸣。因为对于一名十三四岁的未成年学生而言,“捐肾救母”这一事迹离自己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他们很难体会田世国当时的心情以及做出这样的决定意味着什么。一堂情感课最重要的应当是引起学生的共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感悟情感的价值。因而从这个角度出发,这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导入”很难算的上是成功的。

由于“教学导入”的不成功,学生整堂课都未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阐述自己的事迹。思想品德课上到最后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我们不能指责学生不配合老师的上课方式,也不能埋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应当从自身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

试想一下,如果换一种“教学导入”的方式,譬如选取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或者运用多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是否这堂情感课的上课效果会有所不同呢?

2.导入时长不一,影响教学效果

由于一堂45分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流程包含了导入、新授、课堂小结、课后探究等环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配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占比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学环节的“头儿”,导入应占用多少时间直接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教学导入,不仅仅要求导入本身十分精彩,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导入时间的分配上拿捏准确。

由于每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对“教学导入”的态度不同,他们花在“教学导入”上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有时,老师会为了追求课上的精彩而有意延长“教学导入”的时间,这使得“新授”的时间大大缩短,不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安排。而有些老师为了多留出些时间用于“新授”和“课堂小结”,有意缩短“教学导入”的时间。由于“头”开的太匆匆,未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引发学生有深度的思考,这也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教学效果。

其实一堂完整的思想品德课,用于“教学导入”的时间应当在3到5分钟比较合适。这样既不耽误教学进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听七年级下册第20课《法律伴我成长》这一框的课时发现,老师在讲述“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时,仅仅用了1分钟左右的时间,完全是教师一个人一段话的独白。

由于“教学导入”的时间过短,整个“教学导入”的过程似乎老师是在唱独角戏,忽略了学生的存在。短短的几句话很难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氛围都十分沉闷。学生45分钟几乎都在记笔记和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互动时间很少,这其实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而换了一个班级,另一名老师讲同样的课,她在讲述“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时用了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她以当今的社会热点“企业私纳童工”为例导入该堂课的教学内容。其实这样的导入本身十分巧妙,即结合了当今的社会热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由于让学生互动讨论的时间过长,加上老师对两个问题总结和让学生记录的时间,“教学导入”花费了15分钟。这肯定会影响上课进度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本堂课的教学安排也未能完成,只能拖到下堂课了。这也同样不能算作是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

3.导入偏离主题,材料选取有误

教师“教学导入”时的选材十分重要。这好比厨师做饭前去市场买菜,挑选什么样品质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最终菜的质量。如果想做红烧牛肉却选取了上好的羊肉,那么,这样的厨师一定不合格,会被老板炒鱿鱼。虽然挑选的羊肉品质上乘,但是做“红烧牛肉”这道菜根本用不上。

同样的,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导入”时如果“选材”出现了问题,那么,整堂课无疑是失败的。

笔者在阅读一位初一思想品德老师关于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第一框的教案时发现,她是以一个小视频导入自己的教学内容的。

这个小视频时长约5分钟,时间不算长。标题是“我从哪里来”,整段视频讲的内容大概是小男孩因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联想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然后去问自己的父母,闹出了一些小笑话。

其实整段是视频本身十分有趣,但是用于本堂课的导入似乎有点牵强,因为本堂课的题目是“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导入”应当让学生感受的是生命的意义或者生命的价值之类的,而不是去探讨生命从何处而来。

当然,如果花一两分钟讨论“生命从何处而来”,也可以,但是,在“教学导入”最后一定要转回“生命只有一次”这一话题上来,否则最终只能是想做“红烧牛肉”买成了上乘羊肉,材料虽好,但是这道菜用不上。

(二)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笔者为了弄清“教学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走访了一些一线教师,与他们有过深入的交流,并通过查阅相关期刊等著作,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教师不重视“教学导入”

通过阅读部分思想品德老师的教案,笔者发现,在“述教学流程”这一环节时,很多老师都没有写“导入”,而是直接从“新授”部分开始写,这也直接反映了老师们对“教学导入”的忽视。

既然备课都没有“教学导入”这一环节,那么课堂上如果要讲述“教学导入”,老师们势必会轻描淡写甚至出现选材出错等现象。这其实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对一堂课的学习的。“头儿”没开好,怎能拥有一个好的“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头”没有了,火车也就失去了动力。

2.导入方式不同影响导入时长

每一名思想品德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导入方式。有些教师会选择通过自述的方式开门见山地导入教学内容;有些教师会选择通过提问学生,并让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还有些教师会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例如通过播放一首歌曲或一段小视频亦或是一则小故事从而导入教学的内容。

正因为不同的教师选择导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导入的时间占比不同。如果教师采用的是自述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那么导入所占用的时间不会过长。因为这样的方式本身就很单一,教师不太可能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七八分钟。如若这样的话不仅教师自己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也会听得很厌烦;如果教师选择提问学生并让学生互动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那么导入的时长不会太短。因为首先,教师的抛出一个与该堂课有关的问题,然后要给予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时间,接下来还需要请学生代表发言,自己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从而导入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方式至少要四五分钟的时间;如果教师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式,那么用在教学导入上的时间一定会比较长。因为教师要想利用一个小视频或者一首歌曲作为导入的材料,材料本身所占用的时长可能就会有四五分钟,再加上给予学生思考互动的时间,很容易就使得导入时长超过了五分钟甚至更长。

所以,之所以导入时长不一,这跟教师选取的导入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3.备课组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

现在许多学校给教师开展了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但是,很多老师都应付了事,根本不注重同一备课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很多思想品德老师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理论知识不存在问题,只要自己做好备课工作,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轻而易举。根本不需要再向他人去学习。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老师们之间很少互相听课,互相探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似乎有着一种“文人相轻”的观念。而对于学校倡导的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部分老师也不以为意,依然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上课。因而,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导入”环节出现材料选取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三、完善教学导入的措施

(一)思想上足够重视“教学导入”

基于以上的论述与分析,笔者认为,想要上好一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环节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哲学上常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对“教学导入”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并且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善自己的教学导入环节,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有合适的导入策略

所谓的导入策略是指教学活动或新课内容开始之际,教师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为指导,运用适当的方法,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系统策划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现笔者就几种典型的教学导入策略进行阐述。

1.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针对前面学习过的教学重难点且与新的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导入本堂课教学内容的方法。

譬如笔者在听七年级下册《让人生更加灿烂》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截至目前,回忆一下你们十三四岁的生命历程,感觉灿烂吗?”

学生一阵欢笑过后随即进入了回忆当中。老师随后挑选了几位学生代表回答了这个问题。从学生的回答当中笔者也能感受到他们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然后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生可以看做是灿烂的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李白,苏轼的文坛巨子;有的学生说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还有的学生说梅西,科比等体坛明星。经过了一场热烈的互动之后,老师进入了本堂课的“新授”环节。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40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