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正文

浅析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文献综述

 2020-04-21 04:04  

1.目的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缓慢下降,第二、三产业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入WTO组织,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也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关于产业结构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则在近百年兴起,国外学者如库兹涅茨,霍夫曼,罗斯托,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升级进行过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在引进了国外研究成果以后,将其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结合,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并给出了政策建议。武汉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辐射点,其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研究意义。

本文拟通过选取2001-2016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数据,先用静态直接比较法将武汉市产业比例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比例”进行比较,再运用偏离分析法(SSA)对其产业结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概述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及问题。选择社会需求,劳动力资源,技术水平,政策制度和社会资源作为影响因素。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构建影响因素与产业结构变化的方程,运用stata等软件建立模型,最终得到各影响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力大小。根据研究结果,对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一般认为源于17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研究。根据对利润与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他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20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发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1940)。该定律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美国经济学家、“GNP之父”西蒙·库兹涅茨在科林·克拉克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分布变化的规律,最终产生了库兹涅茨法则(1941)。该法则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工业部门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和服务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

德国经济学家W.C.霍夫曼在《工业化阶段和类型》(1931)一书中,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生产与资本资料工业生产的比例关系,得出了霍夫曼系数,并把工业化进程分为了四个阶段,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该定理指出: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提出经济成长阶段的理论,把社会发展分为必须依次经过的6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他还指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列昂惕夫发明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它是一种能系统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的经济分析方法。经过大半个世纪和数百个国家的检验,这一产业结构分析方法能广泛适用于各项经济体制及不同时期,为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出版了《产业构成论》,提出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这两个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基准条件。他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应率先在生产率上升快的主导产业中优化升级,并且在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应优化升级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或主导产业。

Foellmi,Reto,Josef Zweimuller(2008)研究了产业结构,恩格尔消费周期和卡尔多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Dennis,Benjamin N., Talan B.Iscan(2009)选取了美国两州的数据,比较了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国内开始重视经济发展,也开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孙桂芳(1991)从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演变的物质基础这一观点出发,阐述了如何借助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宋锦剑(2000)从统计现有条件出发,归纳总结了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群。王吉霞(2009)分别对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需求结构、制度安排、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刘芳,倪浩(2009)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找出其关键影响因素--技术创新,并提出一系列我国政府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韩颖,倪树茜(2011)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相结合,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因素新模型,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出口因素,消费因素和投资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产业结构变化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高远东,张卫国,阳琴(2015)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得出社会需求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最为显著,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最大;目前的制度安排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范德成,李昊(2016)选取单一赋权方法: G1 法、熵值法、离差最大化法和均差法,对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化影响因素进行赋权排序,之后选取均值法、Boarda法和模糊 Boarda 法对排序结果进行组合评价分析,研究得出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中人均国民收入因素的作用力最强,其后为社会保障支出,服务消费比重作用力最弱,其次为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等其他因素。郭凯明,杭静,颜色(2017)认为首先,恩格尔效应、投资效应和转移成本效应分别是影响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需求收入弹性低、劳动密集度高和存在转移成本是导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的原因,技术进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三个产业就业比重 差别的影响相对较小。{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基本内容:首先介绍产业结构升级定义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四种评价方法,再介绍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产业结构升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其次,选取2000-2016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数据,先用静态直接比较法将武汉市产业比例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比例”进行比较,再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A)对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概述武汉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特点及问题。然后,介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如:a.因子分析法,b.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amp;分位数回归法,c.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相结合,d.分解核算和反事实模拟定量评估amp;多部门模型等,并比较优缺点,选择方法。然后,再选择社会需求,劳动力资源,技术水平,政策制度和社会资源作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构建影响因素与产业结构变化的线性方程,运用stata软件建立模型,最终得到各影响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力大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