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教育技术学 > 正文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创意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

 2021-03-10 11:03  

摘 要

在如今科技快速发展,全球文化交融的时代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汉字历经中华五千年的时代积淀,几乎每一个汉字本身都是由华夏人民的精神价值构成的,中国历史从未间断,汉字功不可没。

为了更好的宣传与推广汉字文化,本文尝试开发《中国汉字文化》微课,将汉字与文化相结合,利用多种媒体组合的方式表现教学内容,最后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从现有的微课资源出发,挖掘微课的优缺点,并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汉字文化本身的特色,设计适合教学内容和符合学习者习惯的微课,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研究结果表明,从汉字魅力的角度入手,利用多种媒体组合设计和制作适合教学内容的视频呈现方式,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和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和微课呈现方式,探索更适合教学内容的微课设计原则,希望能制作出适合中国汉字文化的微课以作为微课制作者的参考。

关键词:汉字文化;微课教学设计;媒体组合

Abstrac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blending in global cultural,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s our most profound cultural soft power, is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s of the Chinese nation.Chinese characters have accumulated over the past five thousand years, almost every Chinese character itself is made up of the Chinese spiritual value, Chinese history has never been broken,the Chinese character’s contributions cannot go unnoticed.

For better promo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this paper tries to develop the Chinese characters culture microlecture, combining Chinese character and culture, using a variety of media combinations to present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and then presenting the course content in the form of micro video . This paper adopted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 analysis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microlecture resources, digging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icrolecture , beside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learners and the fea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designing a micro-course suiting for teaching content and meeting the learner's habits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purposes.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from the view of Chinese character charm, using combination of media to design and develop the video present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content , can improve the learner's understanding in a large extent, and attract the learner's interest of learning .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microlecture, this paper analysed instructional content design and the way of microlecture presentation, explored the principles of microlecture’s design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instructional content ,hoping to make a more suitable microlec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makers reference.

Key Words: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Microlecture instructional design;Combination of media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2

1.2.1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资源现状 2

1.2.2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研究现状 3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6

1.3.1 研究方法 6

1.3.2 创新点 6

1.4 研究技术路线 7

第2章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的理论基础 8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 8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微课设计的指导作用 8

2.2 学习动机理论 9

2.2.1 学习动机理论的含义 9

2.2.2 学习动机理论对微课设计的指导作用 9

2.3 视听教育理论 10

2.3.1 视听教育理论的含义 10

2.3.2 视听教育理论对微课设计的指导作用 11

第3章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整体设计 12

3.1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总体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素 12

3.1.1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总体设计原则 12

3.1.2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设计要素 12

3.2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教学设计 13

3.2.1 学习者特征分析 13

3.2.2 教学目标分析 17

3.2.3 教学内容分析 17

3.2.4 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18

3.3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视听造型设计 19

3.3.1 表现形式设计 19

3.3.2 声音设计 20

第4章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制作与使用测试 22

4.1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制作 22

4.1.1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视频分镜头稿本设计 22

4.1.2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视频素材前期准备 24

4.1.3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视频后期编辑 24

4.2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使用测试 24

4.3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学习效果调查统计与分析 24

第5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A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人体验团听写数据 29

附录B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案例学习效果调查研究问卷 38

附录C 《中国汉字文化》微课案例学习效果调查问卷报告 40

致 谢 45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强调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如今科技快速发展,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融的时代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子女无论身处何地都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

中国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自从甲骨文产生,文字便成为记录事件的主要方式,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1]]”汉字被视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它对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网络化使得很多不规范的语言以及图像符号进入传播渠道,同时键盘输入取代了笔墨成为新的“书写”方式,许多中华人民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手写的文稿中错别字也是屡见不鲜。在外来文化和实用注意的影响下,传统书写方式日渐疏淡,汉字变得越发陌生,人们对汉字读写应用能力的削弱和遗忘即将引发更深层的文化传承危机。

新旧的过渡和发展需要适应和改变的时间,“传承”最重要的是“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味地回到古代,而应正视现实,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用现代化的手段去传承。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