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广告学 > 正文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创新研究——以《国家宝藏》为例毕业论文

 2021-12-04 07:12  

论文总字数:23494字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文化类节目的播放热潮,这类节目基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是探索传统文化在传播层面上创新发展的良好范本。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由于其优秀的视听体验仍然是众多媒介中最适合传统文化传播的媒介形态。

本文认为,在文化传播的维度上,传统文化创新这个问题可以被归结为在现代社会的融合与生存。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基于《国家宝藏》展开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话语与叙事分析,探究传统文化现代性生存面临的困境,总结出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话语中形成新的文化形态的基本通路,并为我国相关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媒介语态研究;新媒体技术;文化产业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set off a wave of cultural programs, which basically tak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main content, which is a good model for explor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communication level.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television is still the most suitable form of media for tradi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audio-visu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n the dimension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issu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 can be summed up as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integrate into modern society. The research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text analysis, and the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tent based on National Treasure to explore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surviva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ity, 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path for traditional culture to form a new cultural form in the discourse of modernity. And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traditional cultural industries in China.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Media discourse study;New media technology; Culture Indus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文献综述 1

1.2.1 传统文化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1

1.2.2 文化类电视节目研究文献综述 1

1.2.3 传统文化与现代性问题文献综述 2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2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3

1.4.1 研究目的 3

1.4.2 研究意义 4

第2章 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及定位 5

2.1 国内文化类节目发展的主要定位 5

2.2 国内文化类节目的现状与比较 5

2.3 《国家宝藏》热播现象 6

第3章 《国家宝藏》的创新及传播效果 7

3.1 《国家宝藏》的叙事创新 7

3.1.1 专业化——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 7

3.1.2 娱乐化——明星担当国宝守护人 8

3.1.3 综艺化——小剧场演绎历史故事 8

3.2 传统文化与现代性话语融合 9

3.2.1 现代性问题的厘清 9

3.2.2 新媒体技术的转译链接 10

3.2.3 话语融合的探索 11

3.3 在年轻受众中的传播效果 12

第4章 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机遇和挑战 15

4.1 原创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根基 15

4.2 泛综艺化策略带来的机遇与误区 16

4.3 叙事方式转化的挑战 17

第5章 传统文化汇入现代性的出路和展望 19

5.1 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 19

5.2 建构传统文化新形态 20

5.2.1 传统文化的现代创造与融合 20

5.2.2 坚守传统文化的价值 20

第6章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电视媒介都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特别是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兴起,以独特的电视影像语言为传统文化展示开辟了一条路径,这种创新化的表达方式既彰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品格和底蕴,又实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新编码与传播。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扶持下,国内涌现出了许多叫好又叫座的优秀电视文化类节目,并在前电视人的基础上实现不断创新。例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都有着不错的收视率,使得文化电视类节目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节目类型。

在这个电视文化类节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宝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节目市场的极大欢迎。《国家宝藏》独具匠心地将承载中华文化的宝贵文物作为节目主体,围绕国宝文物进行叙事,融合了多种表现方式和艺术语态,特别是以真人演绎的“小剧场”模式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将传统文化置入现代性话语之下,用主流的文化语态展现了国宝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

1.2 文献综述

1.2.1 传统文化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对传统文化类型的电视节目研究时间并不长,以“传统文化”为关键词和“节目”为摘要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共得出426篇研究结果,最早的相关中文研究论文是从2007年开始的,大多数是以《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2014年开始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研究开始快速增长,这也和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播放热潮时间吻合,14年以后的研究对象变得多样化,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研究、文化认同建构这四个方面。

1.2.2 文化类电视节目研究文献综述

从2013年开始,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火爆播出,成为国内最受青睐的类型节目之一,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的带领和推动下,各类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并且有着较为良好的势头。文化类节目作为主流的电视节目之一,反映了我国近年的“文化回归”现象十分明显,国内学者从节目创新、文化自信和价值挖掘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学者胡智锋、邓文卿(2018年)认为,在新时代环境背景下,文化类节目需要与时俱进地拓展创新,做好内容融合、形态融合、渠道融合三个方面的融合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者叶志良(2017年)总结了多档央视中国文化类节目,认为这是重建中国文化公共知识空间的有效实践,是一条彰显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原创道路;评委戴清(2016年)提出电视文艺栏目要避免“泛综艺化”倾向,开掘文艺节目的历史文化内涵。

1.2.3 传统文化与现代性问题文献综述

随着文化类节目火爆播出,传统文化尝试以各种方式融入现代人的话语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这个问题关系着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社会中的生存与传承。学者晏青(2018年)认为,传统文化的时代错位性,使得它无法直接进入大众传媒语法,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话语转化,传统文化汇入现代化进程仍存在着许多障碍。学者曾一果(2019年)认为,在一些人的文化记忆中,传统文化是一种“创伤性记忆”,某种程度上这来自于现代与传统生活之间的内在冲突,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处于劣势,以至于部分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本身丧失信心。学者关玲、张师讯(2019年)总结了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认为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制作在年轻化语态、时代精神连接和大众化转向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文本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四种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及分析而形成研究基础的方法。为全面掌握不同学科关于现代性研究的观点、方法和成果,在论文构思和写作期间阅读大量相关国内及国外文献,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关背景及现状以及不足作出总结,从而提出研究的必要性。

(2)文本分析:旨在运用符号学和语义学分析节目文本的结构和意义,并通过对节目中出现的文本、场景和符号进行深入挖掘,寻求不同意义上的解读。本文以《国家宝藏》作为具体研究案例,因此对节目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至关重要。在前期阶段,笔者首先观看了《国家宝藏》两季的全部节目内容,并对节目中的语言文本系统进行了完整的解读,对其中现代性语境下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新媒体技术的符号化运用进行探究。

(3)案例分析:收集大量案例,选取与研究内容相符合的案例,在案例的基础上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影响、发展和困境进行整理和分析。本文选取《国家宝藏》作为研究案例,并从叙事方式、文化融合及语态平衡等方面切入,对节目本身和传统文化传播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主要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融合与困境。

(4)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与其他案例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近年来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将《国家宝藏》与其他文化类节目进行对比,就节目制作、表现形式等方面找出差异与共同特征,总结出在现代性话语下传统文化表现与传播中的有效实践,找出《国家宝藏》节目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从黑格尔和尼采提出现代性的问题肇始,现代化生活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现代性精神成为了每一个现代人的品格属性。经过漫长的两个世纪,现代的生活方式融进了我们行为、观念、话语的每一个角落。但是现代性的基础是西方的文化、制度和科学技术,传统的中华文化因此在主流的现代社会中逐渐沦为“他者”的角色,在谈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时必须首先意识到这两个主体是割裂开的。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是传统文化逐步融入现代性话语的通路。在电视节目领域,《国家宝藏》是一个在电视新媒体技术下成功展示传统文化的案例,对其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可以为我们总结出两者融合的有效方法,同时进行反思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性中的误区。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曾就提示过“真正的危险不在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大众媒介的内容,而在于大众媒介可能会成为传统文化的内容[[1]]。”在融合过程中传统文化重组的边界和谁是主体的问题,都有待探索。今天国内的文化产业链上,很多新作品都在不断尝试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精神相结合,以期让古老的故事和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借由对《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分析,从传播学和媒介语态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纠偏,得到现今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创新的启示,这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文化类节目在我国已经有了持续五六年的热度,电视节目和纪录片仍然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即使出现一些新兴类型的自媒体视频,也是在电视节目的框架之下制作的,所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以电视节目为主流的文化传播方式,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着深厚的意义。

其次,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和舞台及电视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为电视节目呈现和传播提供了更多元的方式。以依托技术升级为契机,提升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口碑,有利传播覆盖更大面积的人群和地域,这将是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重要举措。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349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