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3-05-31 09:05  

论文总字数:9247字

摘 要

: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评价儿童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有效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目标中明确指出:“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基础在于语言。”可见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通过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现状的了解及其原因分析,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学生数学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Abstract: Expression of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ssessing children"s observation, thinking, imagination, but also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children"s intelligence. With the new reform of curriculum,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goal clearly pointed out: "to improve the thinking ability and culture is based on language." So pupils language ability is not only the main task of Chinese teach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upils" mathematical language ability and analyzing its causes, try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tudents, mathematics teaching,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culture

目 录

1前言 3

2 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3

3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3

3.1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3.2 教师示范作用做的不规范 4

3.3 课外没有加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4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4

4.1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4.2 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6

4.3 在课外延伸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前言

人们常认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数学的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时,语言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正如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斯托利亚尔指出:“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数学语言的学习中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之间的配合不当。形式和内容的脱节实质上是数学符号和公式与它们所表示的东西的脱节。[1]”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文章将从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原因来阐述其改进策略。

2 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在实习中发现许多学生会解题,但是让他说出自己的思路时,却显得尤为困难。例如:教师在教《农村新貌》这一课时,问:“根据给出的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大多数同学一会儿在作业纸上写出了算式。但当教师问他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对应的问题是什么的时候,不知其然。即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差。当课堂中需要发言或提问时,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支支吾吾,说的一点儿也不流畅。要不就是声音如蚊子般小。即学生不自信,不敢回答问题,不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教学《认识千克》时,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物品的重量。学生1回答说:“那个是1千克,不对不对,这个是……”学生2回答的时候声音超级小。学生的这种不自信的心理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再有,学生会受教师不规范示范数学语言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表达或养成不好的语言表达的习惯。我在实习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低年级的要好些。当然也有高年级的学生虽然知道答案,但是不愿意表达的情况。

3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3.1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如:教师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省时间,多数都是自己讲。要不就是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说,而其他人只能听。其次,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而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声音稍微小点了,教师就立刻打断:“声音怎么这么小,坐下!”或者学生回答不完整了,教师不耐烦地说:“坐下,坐下,这么几句话都说不好。” 再有就是教师一般比较注重教学前的准备和教学环节的联系,而忽视最后两三分钟的课堂小结。许多教师伴随着铃声匆匆收了个尾,要不就是压根没有小结,直接进入练习环节。直接忽视了这个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

3.2 教师示范作用做的不规范

比如:在教《分与合》时,“ 5” ,教师表达成:“2和3可以,合成5。这时教师教

2 3

学语言表达就不准确。还有在实习的时候我发现有些老师有口头禅。如:“就是说……”,“啊……”,“然后……”等。这不仅会误导学生去模仿,给学生语言表达上带来误导。还会让学生觉得听着就心烦,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言表达。再有就是有些教师板书杂乱无章,这儿写一点那儿写一点。整节课下来,黑板上写满了字,但是不知道重点在哪儿。导致小结的时候,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

3.3 课外没有加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太多,一下课、一回家便是埋头苦干。根本没有时间去游戏,去阅读。积累的少,自然表达能力会比较弱。

4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通过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现状的了解及其原因的分析,我尝试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

4.1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1.1给学生机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有的天生胆大,有的则很羞涩。那么教师应该多给不善于言辞的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鼓励他大胆地回答问题。从而发现不足,“对症下药”,以便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为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实习的导师还设计了问答记录表:回答较好的学生画个“☆”;回答一般的画个“+”;不回答的画个“-”;学生主动回答的画个“☺”。此外我的导师还会当场给大胆回答问题,回答又好的同学额头上贴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老师对此的重视,便于鼓励更多的孩子大胆发言,积极发言,增强其信心。

4.1.2 分组交流,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在组内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然后派一名组员做最终的汇报。规定每次进行汇报的是不同的人。例如:在教学《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过程中(课件出示一片树叶的图形),我的导师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问:“像这样一片树叶,我们如何量出它的的周长?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束后让小组派代表回答他们小组的测量方法,并说出为什么那样就可以测量。如:第二小组学生1回答:“我们小组成员拔了自己的一根头发,用头发绕树叶一圈,然后把它展开成一条直线,这时再用直尺量下这段头发有多长。量出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第六小组学生2回答:“我们小组用毛线绕叶子一圈,再把毛线展开用直尺量便知道了它的周长。”像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了解其他人的思维过程,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养成更加主动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知识的好习惯。

4.1.3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遇到学生不自信、不敢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其他同学为他鼓掌,增强其信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让他感受到回答问题带来的乐趣,感受到表达出自己想法后内心的那种舒畅。或者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应该给他们改正的机会。鼓励他们耐心地、慢慢地想一下,然后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思路。一旦他有所改进,就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当学生很紧张,语无伦次的时候,教师可以和蔼地说:“没关系,慢慢说,你一定能很流利地表达出来。”当学生回答错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他:“哦,这里你可能是把某个地方搞错了或者混淆了两个相似的知识,你再想一想呢!或者我们来一起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的。”当学生说的不太完整,教师可以帮助他:“恩,你回答的已经很不错了,要是在某个地方再注意一些,你的答案就很完美了。”然后再请他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一下。或者请其他同学帮忙补充,然后再让第一位回答的同学重复一遍,加深印象。 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3 4=4 3),从这个等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自己先想想,然后同桌交流交流。”交流后学生1回答:“调换了两个数的位置。”此时教师引导:“他发现3和4的位置交换了,还有什么发现?”见学生1不能再发现什么后,教师说:“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2补充:“3和4的位置交换了,结果没变。”教师引导:“3和4的位置交换了,我们可以说成交换……这是一个加法算式,那么结果不变我们会说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2说出:“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学生2完全表述正确后,教师又请学生1重新说一下。当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时候,教师应该毫不吝惜地表扬:“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想法。真棒!”即在评价体系上应当因人而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合他们的,必要的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1.4 注重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的包办或者跳过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其实课堂小结不仅巩固提升了新学的知识、理顺其结构,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使课堂有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例如:在学习《认识乘法》之后,课堂小结时,教师提问学生:“回忆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同桌交流后可能有的学生说:“知道怎么读‘几乘几’。”有的学生说:“知道式子中每个数代表的意思了。”有的学生说:“知道了几乘几就是几个几相加。”有的说:“知道了相同加数可以写成几乘几。”……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所学的知识,使知识在学生脑中形成了一个纲要,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2 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长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逐步形成的。

4.2.1 教师的示范作用

首先,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要求。课堂中表达要清晰、有条理、语句要完整。如果教师语句颠三倒四,学生如何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一定要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对不确定的知识,教师宁可放一下,课后查阅资料后再告诉学生。也不要用:“大概、可能、或许、应该”这些词语干扰学生的思维。如:在教授《24时记时法》中,“几时”学生经常喜欢说成“几点”,这是因为生活经验让学生语言表达太过口语化。在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再有就是教师应尽量改掉自己的口头禅。有学生会花一节课去数老师说了几次口头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备课的时候就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力求做到语言简练、条理清楚,叙述有条不紊。换言之,就是要通俗,即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客观事实时,应“直来直去”,用数学的习惯用语和符号。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知道如何有条理有逻辑地回答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24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