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弹性生态景观-南京秦淮区汉中门地块景观改造设计(三)文献综述

 2020-05-11 11:05  

文 献 综 述

选题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课题目的:

1、在毕业设计中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与设计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2、通过毕业设计加强专业扩展知识与综合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方案设计的实践能力。

3、以设计理论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思路对场地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设计。

二、课题意义及定位:

关键词:弹性景观;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生态景观;雨水系统;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这些水问题综合症是系统性、综合的问题,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这一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等突出共性问题日益严重。为从源头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国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提倡构建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强调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弹性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2014年11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发布;2014年底至2015年初,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并产生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一时间,弹性”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家对弹性”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雨洪的排放与控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雨洪的收集与利用变得越来越迫切。本设计以历史文化古城南京市秦淮区的汉中门广场地块为研究对象。因此探讨并总结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适合现代城市雨洪管理与利用的一系列措施,让”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徙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而来实现景观的生态弹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