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浅析周恩来家风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2023-09-26 02:09  

论文总字数:9982字

摘 要

周恩来十分重视治家,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家风思想。建立在理论实践基础之上的周恩来家风思想,其核心是“十条家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国为重,无私奉献;二是公私分明, 不搞特殊;三是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四是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在当今时代,研究、学习周恩来家风思想,有助于深入发掘和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发挥典型家庭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关键词:周恩来,家风,时代价值

A brief analysis of zhou Enlai"s thought on family style and its value of The Times

Liang Qiurui

(School of Marx doctrine,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Zhou Enlai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family management and formed a distinctive family style. The core of Zhou Enlai"s thought on family traditions, which is based on theory and practice. It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First, the count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selfless dedication; Second, the public and private, do not engage in special; Third, diligence and thrift, hard work and plain living; Fourth, lead by example and discipline yourself. In the current era, the study and study of Zhou Enlai"s thoughts on family traditions are conducive to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promotion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elp to play the role of typical family demonstration, guidance and driving; Help to build a good party spirit, political and social atmosphere.

Key Words: Zhou En lai, family style, time value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1]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格外重视家风,从《朱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到周恩来《十条家规》, 都体现了家风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 ,而作为时代的楷模周恩来,其家风思想凝结了大严大孝、大爱深情的家国情怀,堪称古今中外的典范,值得世人敬仰学习。

一、周恩来家风思想的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周恩来家风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些宝贵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做了详尽论述,成为了周恩来家风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爱情观和婚姻观上有相同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从根本上说婚姻的基础取决于当事人所处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 [3]周恩来的爱情观来源于此,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产生的,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的模范夫妻。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内涵十分丰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能把家庭作为一种孤立的存在,它具有社会性。社会上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家庭问题。家庭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和谐关系着每个人的幸福,所以我们要把家庭置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注重家庭这个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在确定了家庭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之后,他们指出父亲、母亲等称呼并不单单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相互的义务关系。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有担负起对彼此应有的责任,努力履行自己的使命。

周恩来家庭观总结为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以志同道合为纽带的大家庭观;第二,“八互”公约的爱情观;第三, 既严又爱的家教;第四,尽心尽责的敬老观”。 [4]这四个方面是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基础上发展的。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组成革命的家庭里,对待晚辈,即严格又关爱;对待长辈,给予敬爱和尊重,周家长辈夸周恩来“孝顺”,夸邓颖超“知礼”。 [5]在父母与孩子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都存在着义务关系,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扣好生命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这些构成了周恩来家风思想的重要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家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是周恩来家风思想的文化根基

周恩来家风思想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积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所汲取的最好的精神营养,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内心。从古至今,家风家训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我们便有些耳熟能详的家庭故事,如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欧母画荻教子”等等,不难看出中国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家风家训被文字记载下来,用于规范家庭成员,将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优良的家风家训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促进家庭的不断发展壮大,以至于成为名门望族。如《颜氏家训》、《郑氏家训》、《谢氏家训》等等,周恩来从下便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而这些优秀文化使其养成爱国爱民、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是周恩来家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优良家风是周恩来家风思想的重要借鉴,中华传统文化对周恩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优秀的家风家训有很多,但对周恩来影响最深刻的还是《周氏家训》,周恩来一生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与周家的祖训密不可分。周家先祖周敦颐是宋代大理学家。他创作的《爱莲说》,便是他的人格写照,“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周家便有了“视富贵如浮云,以忠厚为家风”的优良传统。周敦颐后裔有很多且分布范围广,目前已经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国。走进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周氏家族,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周家人的气节风骨。周恩来《周氏家训》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撰写的。该书周家用来教育、训导家人及子女如何为人处事的,周家的处世观念主要包括慎交友、戒烟酒赌、行善及不贪、俭、诚、忍等等。同时还涉及祖上、祭祀、医药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心内容是教化孙辈如何做人。从周恩来将自己家庭中所珍藏文物赠予国家,再到周恩来与张冲仇敌变好友,都展现出《周氏家训》对周恩来养成的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等优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从周敦颐的《爱莲说》到周嵩尧的《周氏家训》为周恩来的家风思想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三) 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周恩来家风思想的现实基础

家庭是养成德行最好的场所。周恩来之所以能在青年时期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豪言壮志,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家庭环境在其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周恩来感受到家庭教化的重要性,并使其成为家风的重要来源,为其家风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童年幼年时期的家庭变故,使周恩来与同龄人相比更加成熟。1898年5月6日,周恩来出生于淮安城内驸马巷中段一所宅院里,他刚出生不久,由于其叔父周贻淦身患重病,其父将其送给叔父养,为叔父“冲喜”,不久叔父去世,由嗣母照顾他,1907年,周恩来生母万氏嗣母陈氏相继去世,年仅十岁的周恩来为其母亲办起了丧事,后来跟随八婶母杨氏生活。周家的衰落使周恩来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为周恩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家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可靠的事实基础。

四位女性的早期教育对周恩来的成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生母万氏,其父亲万青选是清河县知县,为官宦闺秀,生性豁达开朗,办事精明干练,能识大体、顾大局,善于调解矛盾纠纷,对幼年周恩来基本礼仪、人情来往、做事认真细致的人生观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嗣母陈氏,出生于书香门第,博学多识,较早的对周恩来进行文化教育,教他讲故事、背唐诗、学儒学等等,周恩来曾说: “母亲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她知道怎样使自己所心爱的孩子得到家庭教育的好处。八年的母教使周恩来至今不忘:‘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6]两位母亲对周恩来性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谈到“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7];乳母蒋氏,出身贫民家庭,在周恩来小时候蒋氏便教他各种农活和植物常识,让周恩来从小便知道农民的艰苦生活。将爱国爱民、以国为重、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了周恩来家风思想。八婶母杨氏,在其生母嗣母去世后,她把周恩来抚养成人,教会了他家庭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她们四位对周恩来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影响着他,对周恩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是刻骨铭心的对于周恩来的成长来说,使周恩来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家风思想。

此外,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组成一个革命家庭,夫妻二人共患难,同进退。坚持“八互”的爱情观,即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由此形成正确爱情观、婚姻观是周恩来家风思想的根基。无论是青少年时期家庭变故还是与邓颖超组成的革命家庭,两者所营造的家庭环境都对周恩来家风思想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周恩来的成长经历中得到证明。

二、周恩来家风思想的主要内容

周家是个大家族,如平常家庭一样,子孙满堂,人口众多。建国后,周家以周恩来为核心,以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为聚集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家族成员会出现就业工作等问题,周恩来治国有方,治家严格,他组织家庭会议并要求后辈们应当严过“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并着重强调“亲属关”。在多年的总理生涯中,周恩来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十条家规”,用此来规范后辈的作风习惯,这些家规是周恩来平时对晚辈的教育,是由晚辈总结出来的。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主要包括:一是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有出差顺路时可以看望。二是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是一律到食堂买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有工作的由他代买。四是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是不许请客送礼。六是不准动用公家的车子。七是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办的事,不要别人来办。八是生活要艰苦朴素。九是任何情况下不要说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8]

仔细阅读、品味周恩来的10条家规,有以下四点核心内容:

(一)以国为重,无私奉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立场是决策的前提。作为党的楷模,周恩来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因此,周恩来坚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从小到大对于他而言不论是学业还是工作的选择,都以此为前提。在家庭教育中,周恩来教育后辈,不论何时何地,始终把国家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核心地位。

侄辈参军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对于侄子周秉钧高中毕业后,参军还是考大学,周总理鼓励他放弃高考前去参军,究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足,国家需要军人投入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周秉钧最终舍弃小我,以国家的利益为重,选择从军。侄女周秉建在去蒙古插队落户几年后,应征入伍。但由于当时很多干部想要子女离家当兵,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他劝侄女回蒙古去,不要参军。周恩来对两者的不同态度教育了后辈在工作和学业上应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以国家为重。

在周恩来心中,首先是作为总理的角色,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其次才是亲属的角色。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告诫后辈要坚持以国家为重,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公私分明,不搞特殊

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一生大公无私,公私分明,从不搞特殊化。他处事一向注重一视同仁,对于亲戚甚至更加严格。周恩来经常跟教育晚辈们讲: “头脑里千万不要滋长特殊化的思想,不能骄傲,要谦虚,要尊敬老师,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向劳动人民的子弟学习” [9]。对于晚辈,周恩来侄子周尔辉为了夫妻便利,将其妻子从淮安接到北京工作,对此周恩来批评说:“这几年国家遭受自然灾害, 中央调整国民经济, 北京大量缩减人口, 你们为什么要搞特殊化?大家都跟我的亲属学, 北京压缩人口怎么办?” [10]随后不仅让侄媳妇回淮安工作,而且要他要同妻子一同回去。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周恩来以严格家规规范晚辈的行为作风,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风气。对于妻子,周恩来这样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小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11]虽然有人认为总理太过于苛刻,但这种公私分明的做法是明智的,有助于预防腐败滋生。

周秉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从小周恩来就教育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不要享受任何特权,比如上下学想用私家车接送而被批评,工人打扫卫生,因没有帮忙而受批评,她说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这种不搞特殊的观念融入血液中去。周恩来坚持言传身教方式的示范引导后人,为周家人形成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优秀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三)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

周恩来出生在内忧外患时期,周家父辈衰落,使他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在这种环境下使他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周恩来所制定家规中的重要内容, 更是他一直坚守的工作作风。周恩来在生活上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在有些方面还不如普通百姓,在他的办公室里,台灯、墨盒等办公用品是由工作人员自制的并要求工作人员不能随意的添置用品。在饮食上,建国后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仍然经常吃粗粮,少吃肉。在穿着上,身为国家总理,周恩来注重仪表,但穿着朴素,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了几十年。

周恩来严格要求晚辈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周秉德曾说:“周恩来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刻苦工作,不能讲吃讲穿,更不能追名逐利。” [12]在周恩来教育下,周家后辈大多成为农民、工人并且在偏远地区工作。“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多年来周总理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周氏后人,使他成为周氏家庭树立家规、教育子女的不变楷模。

(四)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家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家规的制定在于落实,只有落入实践才能让其发挥作用。对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他是这样提出的,也是这样做的,为让晚辈信服,他带头去执行,言行一致,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引领的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

周恩来日理万机,但仍坚持自己整理衣物和办公用品,还经常带领干部下乡劳作,吃的用的和当地工人一样;对于私家车,因私事用私家车并将自己付费。在饮食方面,坚决吃粗粮,不浪费一粒粮食。这些都是他要求后辈做到的,他自身也用一生去践行。周恩来常说:“要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还要改造到老。”[13]他以自己为实践对象,坚持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周恩来就是以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亲人的。作为时代的楷模,周恩来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成为了一面无形却颇具有说服力的镜子,为全党及周家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三、周恩来家风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周恩来家风思想有助于深入发掘和大力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

周恩来家风思想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其源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第二、受家庭环境影响;第三、以周氏家训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家风家训文化。而这三个方面中家风家训文化对周恩来家风思想影响最为深刻,而周氏家训又深深的根植于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由此看出周氏家族从周敦颐的爱莲美德到周恩来的十条家规,都根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集中的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了中国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勤俭节约、爱国敬业、清廉自守、诚实笃信、自力更生等优秀品质,以及敬业乐群、公正无私、谦恭礼让等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十条家规”中可以看出,周恩来注重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等品质,并且教育后辈要发扬这些优秀品质。在当今时代,我们应当继续遵循周恩来的家风思想,同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运用于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尤其在领导干部的家庭中,不仅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还应当重视与家庭相关的外部关系。领导干部应坚守自己的底线,注重自我教育时,更不能忘记家庭教育,坚决远离不正之风。周恩来家风思想汲取了传统文化中优良家风的精华,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更深层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从而创新出社会主义优良家风。

(二)周恩来家风思想有助于发挥典型家庭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在当今社会,家风与个人、家庭、社会紧紧相连,好的家风的形成就如修身养性一样,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坚持,离不开榜样的引领示范。作为时代楷模的周恩来,他的家风思想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建设幸福家庭,有助于传承优良家风。

正如古人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周恩来重视家风,并具有积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学习周恩来的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周恩来无私奉献、以国为重的家国情怀,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周恩来一边处理繁重的工作,一边有经营着自己幸福的家庭,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在恋爱、婚姻、家教与敬老等方面做出了值得称颂的榜样作用。家庭教育当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亲自示范,在后辈的心目中,长辈的能力、品格、习惯都会占有重要的地位。当下,周恩来的家风思想引领我们:作为父母,应当对子女负责,营造一个较好的家庭氛围;作为孩子,应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照顾父母衣食起居。

(三)周恩来家风思想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

家事既是自家的事,又是事关党风、事关政风、社会风气的大事。古人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解决好家庭这个“小家”,才能处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周恩来的家风思想能够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加强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以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加强党风建设

当下,国家坚持反腐倡廉,在这个过程中,习总书记强调“干部领导要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构筑起不想腐的思想堤坝,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反对特权现象,树立好的家风家规。”[14]这是通过无数个腐败案件中总结出来的,从而得出家风在党风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领导干部只有治好家才能治好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

在周恩来心目中,人民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亲人。他认为领导干部是由人民选出来的,是人民赋予其权利,因此党员干部应当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周恩来坚持创造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艰苦朴素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端正党风。现代的领导干部要以周恩来为榜样, 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将家风建设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要想促进国民整体家风建设的全面发展,需要党员各级干部带头改善良好家风。

2.改进政风建设

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优化。首先,在国家的建设中,党员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一个党员政治生活中的行为作风,不但会影响到其他党员干部的作风,而且会影响家庭教育。其次,由于我国注重权力公开透明,党员及其亲属要更应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因此,党员干部避免不了要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训。从“十条家规”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重视勤俭节约、大公无私、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党员干部应当学习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注重实事求是将优秀的家风文化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有助于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优化党内政治生活。

3.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中,社会上出现子女无人管教,青年人丧失吃苦耐劳精神,老人无人孝敬等问题。这些问题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国家出现了拜金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奢侈之风等错误思想,危及国家未来。而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还是与其家风、家训、家教有关。习近平曾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家庭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出发点,建设和谐的家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建设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思想,我们利用优秀的家风来改善社会风气。作为老一代的革命家周恩来,他所坚守的“勤劳节俭、诚信守信、严于律己”等优秀家风思想与当下不正之风相互碰撞。促使错误思想被消除,有助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周恩来家风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相一致,将周恩来家风落入实践,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鲍鹏山.家风乃吾国之民风[N].光明日报,2014-2-24(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98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