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历史地段保护成功因素研究——以淮安都天庙为例

 2023-09-27 10:09  

论文总字数:18175字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度的城市化和组团膨胀威胁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反映着城市特色和市民的归属感,应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规划,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归纳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六个成功因素:历史文化底蕴、公众参与、政府行为、社区营造、经济补助(如容积转移)和景观风貌。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对成功因素进行整合,结果显示:形成了两个阶层的阶层图,其中只有历史文化底蕴位于阶层图的第二层,是最基础的因素,对第一层的公众参与等其余五个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研究成果可提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面的加强,对于淮安都天庙历史地段保护提出指导建议和经验借鉴,以有效的保护历史地段。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功因素,解释结构模型(ISM)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excessive urbanization and group expansion threaten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n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the citizens. They should be well protected and planne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urban developm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six successful factor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protecti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public participation, government behavior, community building, economic subsidies (such as volume transfer) and landscape featur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onl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lies in the second layer of the hierarchy map, which is the most basic factor. It has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 on the other five factors, such a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first layer.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nd provide guidance and experi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Districts of Dutianmiao in Huai"a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Historic Districts.

Keywords: Renaissance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Blocks, Success Factor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SM)

目 录

1 绪论 4

1.1 研究背景与范围 4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1.3 研究框架与限制 4

2 文献综述 5

2.1 概念 5

2.2 发展沿革 6

2.3 现状 7

2.4 案例分析 7

3 方法 10

3.1 文献回顾法 10

3.2 案例分析法 10

3.3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 11

4 结果与讨论 12

4.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成功因素 12

4.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功因素ISM模型构建 15

结 论 19

参 考 文 献 20

致 谢 22

附 录 A 23

1 绪论

近代,大拆大建的城市化运动破坏着城市的传统文化和景观风貌,削弱着城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点,而且具有城市的一般属性[1]。历史文化街区反映着城市的地域特色,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应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规划,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问题已然成为城市规划问题的重中之重。

1.1 研究背景与范围

过度的城市化和城市组团的膨胀,破坏着城市的传统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反映着城市的地域特色,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应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规划。淮安都天庙历史地段是清江浦老城区仅存的街区文化聚集处,北有东大街,南临文渠,西接淮海南路,东邻文庙、慈云寺历史文化区,文化价值深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都天庙日渐衰败,人们对街巷的记忆也日渐消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整理美国波士顿贝肯山、韩国首尔仁寺洞和中国台湾迪化街以及苏州平江路几个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功的案例,研究在不同的国家背景下各国的街区文化和街区保护模式,探析街区保护的成功因素及相关性,应用ISM建立结构模型,并据此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都天庙历史地段的保护模式。

(1)理论意义:

本文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思维进行梳理,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成功案例,得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成功因素,探讨适合都天庙历史地段保护的规划理念。

(2)实践意义:

在当前城市的高速发展下,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民众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急切寻找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记忆。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总结经验,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有效措施,对都天庙历史地段的保护具有实践意义。

1.3 研究框架与限制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比预期更多的限制。专家问卷调查中,专家以城乡规划专业背景填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成功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政府企业等对于成功因素的相关性理解,调查方向片面,未考虑因素关系的特殊性。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因素涉及社会制度、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他们之间的存在和作用是强有力的,难以系统思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有关经济、环境、制度等的各种层面。

图1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首次提到“历史街区”:“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2]。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华盛顿宪章》重提“历史街区”的概念:“不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这些地区除了自身历史作用之外,还体现着传统的城市文化价值”[3]。1986年,我国在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的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等”[4]。200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将“历史文化街区”列入不可移动文物范畴,具体规定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5]

2.2 发展沿革

2.2.1 国外案例历程

大约在19世纪中期,国外学者开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进行探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法国在1913年的《历史性纪念物保护法》和《景观保护法》提及了古建筑及其周围建筑的保护[6]。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首次提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问题”,并指出“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善保存,不可加以破坏”[2],初步形成保护理论。1964年,《威尼斯宪章》指出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必要性,扩大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并提出了历史地段保护的整体性[7]。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优秀的当代建筑物也该纳入历史区域保护的范畴”,并指出“除了维护历史区域的物质层面,更应该关注历史文脉的传承与保护”[8]。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讨论并通过了《华盛顿宪章》,强调对历史城镇及城区的保护,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9]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17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