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3-08-31 09:08  

论文总字数:10104字

摘 要

在辩证唯物论理论中,实践是其基本核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产生到发展很多时候都受到古希腊哲学家的实践思想影响,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基点可以从德国古典哲学实践观来追寻和衍生,《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向着成熟方向发展和跃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马克思实践观确立的基础和起源。本文从重要形式、主要原则、目标指向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哲学意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情况;价值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Wang Ziye

(School of Marxism,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In the theor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practice is its basic core, and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oint of view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practical thought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has exert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Marxist practical view. The utilitarian view of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is an essential theoretical source of Marxist practical view. The German Ideology is the maturity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thought and the basic establishment of Marxist practical view.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from three main aspects: the important form, the main principles and the goal orient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scientific value, the humanistic value and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the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Keywords:Marxism;View of Practice;New Situation;Value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从我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截止目前形成了众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观点,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探讨了实践本质规律,例如:徐长福教授对实践本质的研究侧重在运动方面,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实践观是产生于生命运动规律下的必然行为,是自然价值的体现,而不是自我价值的认知,这种实践观念需要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活动。还有的学者论述了实践观地位,将实践观理解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实践本位及核心论观点,也有一些观点忽视了物质属性,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在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徐长福教授认为,实践对应着多种理论,就是说一种实践活动中包含多种理论,物质与实践具有相似性,而理论则是对实践的体现。也有学者认为,格兰西与卢卡奇是早期实践观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们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念突出人的作用,但他们没有概括出主观能动性的价值,只是片面的强调人道主义。总之,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更彰显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研究的时代价值,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缘由之一吧。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渊源

实践是由苏格拉底在庭审中提出来的,后来经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解释,形成了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继承与批判前人的思想上发展得来的,要想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来源进行梳理和概述。

(一)古希腊哲学家的实践思想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更是西方哲学诞生与发展的地方。柏拉图对实践概念进行等级划分,他认为实践是下等人的日常活动。亚里士多德将实践在理论层次进行划分,他认为,实践是区别于理论的存在,等同于创制和发展[1]。亚里士多德将还对实践概念的目的、内容、形式进行论述。不过,由此可以看出,古希腊哲学家对于实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

1.苏格拉底的实践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曾有人将他和我国的先师孔子进行对比,而苏格拉底对于实践的论述侧重于道德修养方面。他认为,实践是人们提升道德品质的行为。[2]实践是强化人本哲学的有力内容。苏格拉底曾说,我将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我将劝勉每一个雅典公民,像你这样的注重金钱名位,反正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理,你不觉得羞耻吗?苏格拉底强调人本哲学,重视人的因素。很多人认为苏格拉底带有神圣的光辉和明朗,认为他是先知派来拯救世人的使者。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肯定人的价值,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二者具有一定的趋同。

2.柏拉图的实践思想

提到柏拉图,必然想起理想国,柏拉图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理想国的追求。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唯心主义学者。柏拉图认为,理论将决定实践,而他所有的学说都以理念论为基础[3]。柏拉图重视人们心灵的研究,他认为理性、激情、欲望是人心灵的主要构成,而与此对应的道德则是智慧、勇敢、节制,柏拉图将三种道德因素为依据对人们的心灵世界进行划分,他认为崇尚智慧,具备卓越的才智是统治者和哲学家的特征,他们属于理性的代表。而具有非凡意志和激情的群体则是国家的士兵和守卫者,他们渴望胜利,拥有着强烈的执着。第三个群体被欲望所支配,体现着愚蠢,他们是普通的工匠和被物质冲昏头脑的农民。等级划分一直是柏拉图实践思想的主旨。他认为,实践是底层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柏拉图的等级划分依托于奴隶制度的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限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所论述的上等贵族也具有实践的活动思维。

不过,柏拉图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都属于一种理想社会的构建,他们同样渴望绝对权威,他们主张在绝对权威之下建立相对的平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侧重于寻找阶级基础,并逐渐发展成较为完整的学说体系,体现了一定的客观规则,这是柏拉图实践思想所不具备的。

3.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思想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为哲学发展,逻辑学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亚里士多德对于实践思想的论述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方面,他曾在其著作《政治学》中阐述了关于实践思想的相关内容,他明确表示:“尘世间的善是所有学问的最终目的,而实践是实现善的方式。可以将实践理解为创造幸福的手段。”[4]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主要构成,与此等同的其他两种活动分别是理论活动和创制活动。由此看出,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思想的论述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体现了区别于理论的活动形式。但是,由于时代限制,亚里士多德的活动思想仍然归属于理论规范。

马克思认为,他同时代的学者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思想的论述,主要停留在黑格尔所概述的古代世界思辨思想家的角色。马克思还认为,亚里士多德变成了突破黑格尔思想体积的缺口,可以在摆脱黑格尔记忆的同时完成对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家对于实践思想的论述维持在道德层次,虽然亚里士多德涉及到了人的活动因素,但没有形

成系统的理论支持。

(二)近代德国哲学的实践观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源于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思想涵盖多个方面,不仅包含逻辑学、哲学、法学、更对哲学思想进行细分,它具体论述了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学科哲学等不同内容。而这些理论都不约而同的与实践相关联。黑格尔对于实践思想的阐述集中在人类实践活动上。他认为,实践应该是区别于物质活动的精神存在,他的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康德的唯心主义原则[5]。对此,他将精神活动进行具体概括,总结了一条真正通向实践概念的正确道路。其实,黑格尔哲学对实践思想的论述由来已久,早在1807年的《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就已经提出了有关哲学思想的命题。当时黑格尔论述的哲学思想包括在精神主体的能动过程中。最后,在逻辑学中详尽概述了实践观点的论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与黑格尔哲学的实践思想不谋而合。但马克思哲学实践认为世界的物质性原则,普遍认同世界是发展和变化的观点。黑格尔则强调“绝对观念”的运动,主张理论决定实践。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是对黑格尔“绝对观念”的批判,实践观认为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偏离了发展的角度。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详细论述了关于实践观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强调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区别于理论的神秘存在,他强调个人实践活动以及个人对实践活动的理解[6]。可以说,这段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旨。马克思始终认为,社会实践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阶段,任何形式的实践活动都可以成为实践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7]由此看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了人的能动价值,这也是与传统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个体地位。认为主观作用大于客体活动。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人本位的功能和价值,强调了行为人主体对客观环境的改变,传统唯物主义强调绝对物质原则,主张对自然界的适应,没有充分认识到个人主观能动性对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通过科学与合理的方法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以便更好地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批判了传统哲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认为,对于哲学的研究不能脱离实践活动而存在,应该充分联系客观现实,强调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是在这种强调实践活动价值的过程中诞生的。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确立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志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限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范畴作出约束。《德意志意志形态》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始终限制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活动对所有外部条件都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唯独没有约束人的实践活动,而与此对应的意识形式存在是无法通过精神消灭,而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述了革命实践形式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影响,就是生产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受限于实践活动的形式,是无法从事连续不断的创造和劳动。所以,实践活动是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前提,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保障。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实践就是人类社会的所有内容。可以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有着重要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主要形式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定义上可以看出,实践是体现思想和精神的重要组成形式,在阐述这一思想和观点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8] 我们可以将这一思想理解为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物质生产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基础的实践活动。这就充分说明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存在必然存在生产实际,为了具体分析生产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形式,马克思从经济哲学角度论述了生产实践的相关内容。马克思认为,这种生产实践有着内在的联系性,是存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阶段,基于这种联系,最终形成了稳定而复杂的社会关系。延伸来说实践活动除了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还包括另外两种实践活动。即社会政治和科学文化。所谓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社会关系,表明人民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政治活动。科学文化实践是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是把实践作为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运用科学的手段认识和改造世界。社会的存在、发展、变革取决于实践,实践极大地推动社会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更新进取,不断给予人类新的生产要素,不断地创造精神财富,甚至改变社会形态,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改观。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重要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实践是基本核心,进一步强调了对于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认识和改变世界。而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是实践活动的侧重点。注重通过个体因素

改变客观环境,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的核心。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这种延续并不只是生命和和肉体的必成,更是一种精神的发展,是依托于世界发展变化的主体。从这个角度说,客观存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总结来说,人们对于世界的改变是处于缓慢发展中的,是属于递进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错误,会因为私欲而影响整体的发展过程,但是,这种错误仍然可以促进人类认识和改变世界。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阐述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种螺旋上升的递进发展。

实践观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人们通过实践把主观的事物转变为客观,再通过对其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研究,将客观事物转变为主观,从而达到向精神的飞跃。在改造客观世界时,将主观变为客观,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研究其规律和本质,则可以检验人的主观和客观是否统一,并判断其真理性。由于各种客观方面的限制,往往主观与客观不能完全达到统一,这也是我们不断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缘由。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目标指向

在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主张个人的自由发展,可以通过哲学角度论述这种目标指向的发展过程,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体论述了涵盖人全面发展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不仅强调个人价值,并且突出了对个人价值只有在社会中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个人要想实现自由发展其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首先要解决自身生存的物质方面解放而并非意识;第二,解决生存时采用自觉分工。由于利益的阻挠,使得人们在分工时会采取自然分工,这极大的剥夺了人们的时间和自由,阻碍了人的自由发展。之所以主张个人自由发展,原因是相对于以往的不自由。纵观人类史,从早期人类开始就是追求自由的,但是那时候由于社会环境恶劣、生长环境受限、自然条件不足以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社会制度并不完善导致早期的人类的生产力严重低下,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根据马克思相关论述,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能自由地、平等地相处,在生产力水平发达的前提下,享有自由时间。马克思提倡的个人自由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的自由发展主要侧重实践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能动性,是人类活动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第二,这种目标指向体现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可以具体阐述为社会关系。第三,侧重于个人思想的全面开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和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人。而且,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指向侧重于描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匹配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将直接促进社会关系的丰富和谐,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价值

“求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价值,带有一定的价值指向,可以自然地描述出批判与指正。而在此之前,自然观是抽象的,这种抽象的自然观将人的目的性活动与自然活动区分,旨在强调自然的运动规律,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的改造。这种价值观点以抽象、独立为基础审视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而在这种条件下,自然界将成为一个实践抽象的自然主体,没有任何的实践性质可言。而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分别为生产资料和自然科学,这是对传统抽象自然主体的批判和指正,它强调了传统观念的片面性和抽象性特征,认为个人如果从抽象的世界中寻求本质,将会严重脱离现实。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价值旨在强调客观现实,需要从真实的社会出发,讲究求真的价值指向性。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求真价值体现在对客观存在的认知和理解方面。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将自然活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曾对实践和物质的关系进行探究,他突破了抽象思维的限制,侧重于实践活动领域的研究。马克思将生产劳动作为物质探究的基础,他主张思维和思维着的物质应该是联系在一起,并始终承认世界变化的物质性原则。马克思也对理论认识进行研究,他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9]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求真务实为价值标准,主张对物质世界和人类思维做出科学的认定,而且马克思主义求真的价值导向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研究的前提和原则,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求真价值指向,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人文价值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新时代,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人的本身”价值。而且,马克思侧重于对个人的研究,这种个人的发展不带有任何的阶级属性,就是普普通通的个体,是从事社会活动的人,这也非常符合马克思实践观对于社会关系的认知。但是,如果个体的人与社会活动或者社会关系脱离开来,就无法发挥个人的价值。基于这种条件,个人的发展需要与其他人的相互配合,只有彼此联动才能更好的体现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这种执向性就是马克思人文价值的最终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价值

实践观主张人们可以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是不同于其他哲学的主要区别。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而实践是客观历史性与社会历史性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论述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应该源自于实践,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可以对实践活动起到必要的指导作用。而实践则是理论的活动方式,是理论的表达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存在着统一关系。

而且,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正价值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哲学理性的追问,而我们很多时候存在过度追求实践的工具理性的现象,强调主观的满足,这就造成了消极实践的问题,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价值。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党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这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无不在体现着党和人民社会实践的成果。目前我们应该重要研究的是如何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基本方略为研究和探讨的核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发展道路规律的总结。科学主义道路发展到今天,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和探索创新。因此,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内涵,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做贡献。

结语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出了发展方向,明确了“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规划了中国梦的实现蓝图,而这一切都需要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得以实现。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南。这也就要求在实践中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侧重于描述历史发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然后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人们改造和认识世界行为的科学保障。马克思强调哲学的作用不是解释客观世界,而是认识和改造世界,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存于理论的特征,主张统一价值的实现方式。尽管,人类对于实践价值的掌握逐渐加强,这虽然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也造成了实践的异化。就是说,人们在享受实践活动带来的成果时,也经常感到社会发展的困境。人们需要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来解决当前发展问题,这正说证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茹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范式的确立及当代价值[J].现代经济信息, 2017,(14):446.

[2]杨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事实”何以推出“价值”[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 (3):72-7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10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