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应用化学 > 正文

基于喹啉的分子探针合成与性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3 04:05  

文 献 综 述 1. 荧光 1.1 荧光产生条件和原理[1] 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

当化合物多重性不变跃迁吸收的能量小于断裂该化合物最弱的化学健所需的能量时,那么该化合物可能会产生荧光。

另外,当化合物结构中含有荧光基团(如:-C=O、-N=O、-N=N、-C=N、-C=S 等),用激发光照射化合物时,也会产生荧光。

荧光产生过程,如图1.1图[2],S0为基态单线态,S1为激发单线态,T为激发三线态。

当化合物收到光激发,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子后,分子中的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的激发态。

多重态以2S 1表示,由于大多数分子的外层电子数是偶数,因此大多数有机物分子的基态是单重态。

吸收光能后,电子跃迁至激发单重态,由于后者是禁阻跃迁,所以不跃迁到三重态的电子激发态。

而较高的单重激发态电子能通过内转换跃迁回最低的激发态能级,激发态最低能级分子发生辐射跃迁,放出光子返回基态,产生荧光。

而S1也能以系间窜跃的方式转化到T1,而T1能经过振动驰豫到最低振动能级再到S0放出光子,产生磷光;也能直接通过无能量释放的系间跨越,回到基态,荧光猝灭。

1.2 荧光与荧光团分子结构的关系 1.2.1 共轭双键(π键)体系对荧光的影响 能产生荧光的化合物分子结构中通常都含有共轭π键,而且共轭π键体系越大,离域π电子越易被激发,荧光也越容易产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