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化学 > 正文

对硝基苯胺/羧基吡啶酮类分散染料的合成与波谱表征文献综述

 2020-05-01 08:05  

文 献 综 述 1.1 染料的介绍和发展 染料能通溶于水或分散在其他介质中,通过与被染物质发生结合使得纤维或其他 物质染成鲜艳而坚固的颜色[1]。

颜料与染料的主要区别在于,颜料一般不溶于水或溶剂对纤维没有吸附能力,需要通过粘合剂作用黏着在纤维表面或内部。

染料主要应用于纺织纤维着色,颜料主要在油墨中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染料的认识不断加深,染料正向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 染料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掌握了染色技术, 2500年前有资料记载中国和印度开始从蓝草中提取靛蓝,1400年前中国形成了颜色齐全的亚麻布染色工艺。

从上古时期至19世纪中叶,人们所用的染料大多来源于天然动植物、矿物,这些染料虽然历史悠久,但品种不多,还存在很多如染色牢度差、步骤繁琐等缺点。

[3] 1856年英国化学家perkin 制得苯胺紫,开创了人工合成染料的历史。

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行业的扩张,人工合成染料也取得长足发展。

1863年Greabe 合成了第一个偶氮染料俾斯麦棕,1880年德国Baeye 人工合成靛蓝。

随后相继出现了碱性染料、活性染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