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30 09:06  

1 引言 1.1 研究环境 在外部环境方面,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进入人类社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科技革命逐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世界各国争相发展制造业创新计划,致力成为新型的科技制造业强国。

在市场环境方面,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促使市场生产模式转变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

在国家政策方面,自从我国进入”十二五”发展阶段,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高增长动力转向”科技创新”,知识技能更新迭代加速,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提高。

单一的知识型或技能型或创新型的劳动者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涵盖知识、技能、创新三种特色的人才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的挑战,中共19大报告提出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强调劳动者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基础化、综合化、个性化、实践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由此提出了探索”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1.2 理论意义 有利于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三种特色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和要求的研究,以及对该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途径的研究,明确我国所需的”三型”劳动者的特征和要求,有利于完善我国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1.3 实践意义 在三十年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下,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学术领域、技术领域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优异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

在当今科技创新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时代,智能制造开始逐渐改变劳动力格局,劳动者职业知识与技能更新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目前形势的要求,促进人才供给,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迈上新台阶,保证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就需要通过人才培养途径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发挥和利用其潜能,使劳动者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身价值,将我国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储备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概念 2.1 知识型劳动者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1959)首次提出”知识工作者”,并在1999年《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明确对”知识工作者”进行定义,具体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