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协调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7 21:11:29  

文 献 综 述

当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想要得到发展都必须重视科技,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更高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当今的企业只要一下子没有跟上技术革新的潮流,就有可能从行业的龙头直接破产。但是技术创新不是信手拈来的简单事情,高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多后持续创新就显得尤为艰难。所以许多企业选择了合作创新这条道路,实行这种方式的企业间要如何协调,要建立怎样的协调机制,就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

一、 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

合作创新一般是以合作伙伴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者优势互补为前提。企业间会有明确的合作创新、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这种模式起源于70年代中后期,后来在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间迅速发展。

科技创新的运行模式,是通过创新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分工与优化组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创新主体,通过对创新活动的科学引导和调控,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目标的实现,促进科技创新效应的产生。科技创新效应的形成是一个集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化、技术扩散与协同创新的动态过程。胡冬雪,陈强(2013)认为,科技创新效应的形成一般包括”基础研究#8212;应用研究#8212;技术开发与扩散#8212;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8212;技术商品化与产业化#8212;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等几个阶段[1]

二、 协调机制的相关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创新合作的关键是协调机制的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协调机制就是为提高产业链系统整体效率而设计的解决方法,而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机制,要从多方面着手。李永周,庄芳丽(2012)从土地使用和区域联动的角度,探讨中国经济功能区土地使用的区域效应和协作机制[2]。李怡靖,蒋星(2012)立足于功能整合与创新协作两个方面,提出了区域创新协同的内涵特征与理论构架[3]。蔡简建,陈珊(2012)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从产业、科技、交通、生态、城镇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突破口[4]

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协调机制的相关研究

在现阶段,国内大环境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协调机制构建好后,在何种情下能够运作,该如何运作这就要从产业整体情况、企业自身情况和供应链的情况这三个方面入手。周青,曾德明,秦吉波(2016)也认同了合作创新的实施和运作必须要有好的协调机制这一个观点[5]

1.产业总体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的合作类型是很多样的,因此其协调机制也要分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李柏洲,罗小芳,张赟(2014)从产学研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情况对生产机制进行了研究,并论述合作创新运用协调机制的可行性[6]。王娜(2010)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7]。李怡靖,蒋星(2014)通过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对此进行了论述[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