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泰州方言全浊声母字形音义分析毕业论文

 2020-02-19 04:02  

摘 要

泰州方言中的全浊声母清化的规律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涉及泰州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地理环境、经济政治背景等外在因素,还与其自身语言体系内部的变迁发展息息相关。部分研究表明,泰州方言全浊声母的变化发展有着其独特的规律。本文从全浊声母字入手,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意在探索研究泰州方言语言内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所得结果对于保护并探讨方言的新时代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泰州方言中的部分中古全浊声母字,从十个全浊声母中选取部分汉字,总结其浊音清化的规律,并结合文字学、汉字字源学、汉字构形学等理论,探讨这些中古全浊声母字的形音义特点及其字源的演变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从所选取的典型案例来看,泰州方言中的中古音保存较少,但仍有部分留存或者相近,同时泰州方言部分地区受普通话影响较深,较之普通话以及大部分的江淮官话有所不同,整体上呈现出地理上和语音上的过渡姿态;泰州方言音形义联系紧密,自成体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但现如今纯粹的泰州方言渐渐同化,是否应当保护方言及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这一问题也应提上议程。

关键词:泰州方言;全浊声母;形音义;语音演变;字源

Abstract

The law of the whole turbid initials Qinghua in Taizhou dialec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utonghua.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involve different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es,geographical environment,economic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but also with the local dialects of their own language system with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es are closely related.Some studies show that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turbid initials of Taizhou dialect has its unique law. Starting with the whole turbid initial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sound, shape and righteousness, which is intended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aizhou dialect language and its development law,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ng and discu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era of dialect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some of the medieval all-turbid initials in Taizhou dialect, selects some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10 full turbid initials, summarizes the laws of their turbid Qinghua, and discusses th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edieval all-turbid initials and their source evolution laws in the light of the theories of philology, Chinese character source and Chinese character co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typical cases selected, the medieval sounds in Taizhou dialect are kept l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retained or similar, while some areas of Taizhou dialect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Putonghua,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Putonghua and most of Jianghuai official dialect, and the transition posture of geography and phonetics is shown as a whole. Taizhou dialect phonetic meaning is closely linked, self-made system,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ut now the pure Taizhou dialect gradually assimilation, whether the dialect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should be protected should also be put on the agenda.

Key Words: Taizhou dialect; full turbid initials; metaphysical meaning; phonetic evolution; source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二、泰州方言研究现状 1

(一)近几年方言研究现状 1

(二)历史上的泰州方言研究成果 2

三、研究内容、特色及技术方法 2

第二章:泰州方言发展及语音特征概述 4

第一节:泰州方言发展历史及原因 4

第二节:泰州方言的语音特征 6

一、声母 6

二、韵母 7

三、声调及其他 7

第三章:部分全浊声母字音形义分析举例 9

第一节:中古全浊声母并母(奉母)研究 9

一、“拔”字 9

二、“白”字 10

第二节:中古全浊声母定母研究 11

一、“读”字 11

二、“地”字 12

第三节:中古全浊声母澄母、船母、禅母、崇母研究 13

一、澄母——“择”字 13

二、船母——“顺”字 14

三、禅母——“十”字 15

四、崇母——“馋”字 15

第四节:中古全浊声母从母、邪母、群母研究 15

一、从母——“匠”字 16

二、邪母——“寻”字 17

三、群母——“件”字 17

第五节:中古全浊声母匣母研究 17

一、“咸”字 18

二、“夏”字 19

第四章: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泰州话中的全浊声母清化与普通话中的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有所不同。同一语言体系、相似的社会历史演变背景,普通话与各地方言的发展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涉及各地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地理环境、经济政治背景等外在因素,还与各地方言自身语言体系内部的变迁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从全浊声母字角度入手,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成体系研究泰州方言语言内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有着一定意义。在越发注重社会文化的今天,方言作为一种地区文化的传承和象征,其影响力和存在意义似乎逐渐衰弱,随之而来的是对各地方言、文化、习俗的越来越重视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具有明显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方言、文化上,如吴语、闽南语、粤语等方言,而类似泰州方言这类范围更小、与普通话差异相对较小的方言则少有系统的论述分析。泰州方言独特的发展特点使其呈现出复杂的过渡性和发展性,有古有新,并仍在继续演变,因而在泰州方言的研究,尤其是语音的研究上,过往的研究成果依然不够完善,而泰州方言的这些特点和变化又与古音韵、文字起源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反映着地方语言习俗和传统文化。部分研究表明,泰州方言全浊声母的变化发展有着独特的规律,因而,从中古全浊声母字入手,进行音、形、义分析,研究字源及音韵特征,有利于丰富泰州方言的研究理论,探讨方言起源及其文化意义,从而对有争议的、复杂的方言进行分区和归属,也有利于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方言的系统研究和保护。同时,在现今党和国家保护语言文化的措施逐步到位的背景下,对泰州方言深入系统的研究是响应国家号召的正确做法。

二、泰州方言研究现状

(一)近几年方言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方言的研究较少,但国内方言研究近几年逐渐成熟,方言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日益壮大,与方言研究有关的文献杂志不断更新繁盛;方言研究人才辈出,各流派也日愈成熟,百花齐放;方言研究有关的学术会议、平台交流也频频举行,为方言研究提供了共享交流的机会。近几年各地方言研究逐渐系统科学,从重点研究语音逐渐转变为语音、词汇、语法并举;方言语音的研究上,则较多着力于对特殊语音现象的发掘与探讨;而在方言词汇语法上,方言语法的研究如今也成为方言研究的热点。此外,汉语方言调查也在持续发展,虽然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当前汉语方言的研究,正在不断完善向前。

(二)历史上的泰州方言研究成果

泰州方言的研究与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明清时期地方志及其他诗文题材中散见的方言语料。最早记录通泰方言特异语音现象的是康熙年间的安丰人王大经主编的《淮南中十场志》,其卷一中便讲述了部分泰州方言的语音变化现象,如“稻”读作“滔”,“咸”读作“寒”,“地”读作“梯”等等。通泰方言区的居民自己编纂的关于通泰方言的书籍是姜日章的《天然穷源字韵》,反映了如皋方言的韵母系统,但并不全面[1][1]。泰兴人何首著有《韵史》80卷,其素材多来源于通泰方言的如皋、泰兴方言。清代泰州人赵瑜的《海陵竹枝词》100首中有5首描写了当时泰州的方言,如“八属乡音自不同”一句说明泰州各地区的方言读音不完全相同。还有一本值得重视的文献是方音韵书《字音集义通考》,反映了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泰州方言的很多特点,其声母体系(记为19声母)与今泰州方言相符。上述这些研究属于传统方言学的内容,研究重点在于音韵,对于语法、字义等整体研究较少,但其在音韵上的记载和研究,在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十世纪初,现代方言学建立,赵元任、林语堂等方言研究大家纷纷为方言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和指引。而在泰州方言研究上,魏建功、俞扬、鲁国尧、丁邦新等人总结前人经验、结合方言现状,提出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向,撰写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献著作。其中顾黔的《通泰方言音韵研究》是一部通泰方言的总结性著作,承上启下,总结创新。

总的来说,泰州方言研究发端相对较早,旧方言学对其音韵研究较多,而新方言学则将重点转向音韵、语法、词汇的综合研究。泰州方言因其自身发展特点,体系复杂,属于“过渡语言”,因此,虽然泰州方言的理论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但近几年对于方言古音韵发展的规律及其与字源字义的关联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完善。

三、研究内容、特色及技术方法

本文从中古全浊声母出发,借助国际音标和普通话语音体系,从定量、定性研究角度深入分析,利用语音演变规律研究汉字、方言,探讨泰州方言与中古全浊声母的联系发展,整理归纳出泰州方言语音特征和中古全浊声母字在泰州方言中的发展及其音形义特点,并探究代表字的字源。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方言研究相关的文献,了解方言研究现状、成果以及各地方言的研究方向;搜集泰州方言记载书籍,走访泰州方言部分方言区和不同年龄层次人群,了解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从而分析泰州方言的语言内部结构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泰州方言发展及语音特征概述

泰州古称海阳、海陵。泰州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是江苏省中部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汉武帝时置海陵县,东晋设海陵郡,随后数百年,海陵县、海陵郡不断设立又被废除,至南唐取“国泰民安”之义,建泰州。

现代汉语主要有七大方言体系,包括官话、吴语等。其中官话占比最大,而江苏的大部分属于江淮官话区,少数如苏州等地属于吴语区,分布上呈现“东存古而西趋新”的局面。《江苏省志·方言志》中提到,江苏省的江淮方言又可分为南京、淮扬、通泰三片方言区[2]2。其中,通泰片方言是最为特殊复杂的一支,表现出“过渡”的特点,既是由官话向吴语的过渡,又是古音向今读的过渡。本文所研究的泰州方言则属于通泰方言区,是其中代表性较强的一支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呈现出过渡的复杂性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主要从语音角度,尤其是声母的规律角度探讨泰州方言的特点,从泰州方言发展历史及原因、泰州方言语音特征和部分中古全浊声母字音形义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笔者结合泰州方言本地关于现今声母的记录和应用,综合诸位学者对中古声母的归纳研究,整理得出中古声母和今泰州声母的对比表(见表2.1)。表中拟音多选自郭锡良的《汉字古音手册》、胡安顺的《音韵学通论》、《泰兴县志》和吕耕樵的《泰兴方言辞典》。表中左边一列“中古音”指中古声母读音及其代表字,右边一列“泰州”指今泰州方言中的声母读音及其代表字。

第一节:泰州方言发展历史及原因

方言是由语言分化造成的,而语言分化的原因很多,包括语音系统内声母、韵母自身的相互影响和变化,还包括地域与移民的影响。泰州有名称记载始于周秦的“海阳”,但有人口居住和语言交流并不一定从周秦开始。考古表明,早在公元前四千年,泰州境内就有居民居住,属于“良渚文化”,而良渚文化则属于“百越文化”系统,故当时泰州境内居民可能为古越民,通行语言为古越语,这一点可从今泰州方言和地名中窥见,如大部分地区仍存在牙音[ŋ],表示集镇的地名大多用场、墟(如今高港柴墟)。周朝时,中原文化与夷越文化融合,部分北方移民带来的语言在江南一带生根融合,形成今吴语的原型,至春秋,泰州归吴国,吴语开始传入今扬泰地区,故而泰州方言也保留有吴语的部分特点,主要体现在词语上,如“汰”指清洗衣物,“推泛点儿”(取音似),意为“差点儿”。

表2.1 中古全浊声母与泰州方言声母对比

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

(古称)

不送气的

清塞音、

清塞擦音

送气的

清塞音、

清塞擦音 

浊塞音、

浊塞擦音

鼻音、边音

和半元音

清擦音

浊擦音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全浊

中古音

泰州

中古音

泰州

中古音

中古音

泰州

中古音

泰州

中古音

唇音

重唇音

帮组

帮 [p]

[p]帮

滂 [pʰ]

[pʰ]盘

并 [b]

明 [m]

[m]门

轻唇音

非 [p̪f]

敷[p̪fʰ]

[f]飞

奉 [bv]

微 [ɱ]

[v]万

舌音

舌头音

端组

端 [t]

[t]到

透 [tʰ]

[tʰ]稻

定 [d]

泥 [n]

[n]南

舌上音

知组

知 [ʈ]

徹 [ʈʰ]

澄 [ɖ]

齿音

齿头音

精组

精 [ts]

[ts]知

清 [tsʰ]

[tsʰ]草

从 [dz]

心 [s]

[s]生

邪 [z]

正齿音

章组

章 [ʨ]

[ʨ]

济间

昌 [ʨʰ]

[ʨʰ]期旧

船 [ʥ]

书 [ɕ]

[ɕ]西

禅 [ʑ]

庄组

牙音

见组

见 [k]

[k]光

溪 [kʰ]

[kʰ]空

群 [g]

疑 [ŋ]

[ŋ]哑

喉音

喻 [j]

([j]衣)

晓 [x]

[x]好

匣 [ɣ]

半舌音

来 [l]

[l]来

半齿音

[ ]人

从周至汉,泰州地区多通用古越语、古吴语,或是古越语演变后的吴语。至三国时期,泰州地区沦为常年征战地,人口大量流失,几乎无人迁入,使用的仍为吴语。西晋末,“永嘉之乱”,大量北方士族南迁至此,形成东晋政权,以“洛阳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逐渐涌入,泰州地区的吴语受中原话影响逐渐开始向江淮官话转变,但仍然保留了很多的吴语。隋唐时期,泰州地区发展迅速,经济富庶,社会人口稳定,泰州方言也没有太大变动,兼具官话和吴语。至唐末,中原动乱,大量人口南迁至此躲避战乱,因而泰州地区吴语向官话的转变加快。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