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基于认知理论的对外汉语名词教学毕业论文

 2020-02-19 04:02  

摘 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汉语热现象也随之蓬勃发展,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名词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作者在本科学习的四年期间,通过课下与留学生的日常交流,对他们课本内容的辅导,以及进入留学生课堂进行亲身体验等实习活动发现,名词的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本篇文章的对外汉语名词教学中,作者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并在字词讲解上提出“直译法”的一些缺陷,并提出在名词教学中“字形释义法”“语素教学法”的重要性,以及汉语课堂上“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最后一章中,作者依据不同阶段的汉语学习者,给出两个具体的教学方案,在其中运用到多种教学方法,也在教案的最后,进行了优缺点的分析。希望能对对外汉语名词教学有所帮助,提高汉语课堂效率,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认知理论;对外汉语;名词教学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he phenomenon of learning Chinese has also flourish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noun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However, during the four years of undergraduate study,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y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unseling with foreign students.This paper, based on cognitive theo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hortcomings of literal translation in the explanation of words,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glyph interpretation method" and "morphem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noun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teaching" in Chinese class.

In the last chapter,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earners of different stages, the author gives two specific teaching plans, in which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applied. At the end of the teaching plan, the author also analys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I hope it will be useful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nouns as a foreign language,and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class, and strengthen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outside world.

Key words: cognitive theory;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noun Teaching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研究综述 1

1.3 研究目的 2

1.4 理论基础 3

第2章 名词的分析 3

2.1 名词的定义及分类. 3

2.2名词教学技巧 4

2.2.1 展示新词的方法 4

2.2.2 讲解新词的方法 5

2.2.2 练习新词的方法 6

第3章 教学案例 7

3.1《今天冷还是昨天冷》教案 7

3.2 《愉快的傣乡行》教案 10

总 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作者在本科阶段于第一学年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对外汉语老师专业实习,主要负责两名留学生的汉语辅导答疑,一位是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另一位是来自津巴布韦的非洲留学生,在与他们的接触交流中,作者了解到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汉语交际能力。而在所有词汇中,名词占的比重最大,而且日常交流中也更加常用。在课文的辅导中,作者发现名词在课文词汇中占的比重也相当大,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但是作者在交流辅导中发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名词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仍是翻译法。比如:春天(spring),桌子(desk),老师(teacher),老板(boss)等。这种教学法固然有其简单易懂,方便教学,节省课堂时间的优势,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法未能体现出中文的魅力,不能让留学生感受到汉语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不能满足更高的学习目标。在之后的大三学年,作者参加了一个月的留学生语料库建设的实习,在这次实习中,作者通过对留学生中文作业的大量录入,发现在其写作中,名词误用,错用现象也是非常突出。一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非常简单,常见的用法,对于外国留学生却很难掌握。比如:上年,我来到中国,开始学习汉语。这句话意思非常明确,留学生想表达的是last year 的意思,却无法准确得写出“去年”这个时间名词;对于一些书面用语和惯用语的细微差别,留学生也很难掌握,比如:“老婆”,“爱人”,“太太”,“夫人”这四个词会出现一些语用上的偏误。

在大四学年,作者参与到学院创办的留学生汉语老师这一体验实践中,与小组成员一起备课,参与试讲,接受批评,指导,并不断完善,之后也以老师的身份上了几节课。在这次实践中,我发现词汇中的名词讲解部分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新手老师来说,很多时候在讲解中无法考虑到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接受能力,会出现用更复杂难懂的词汇去解释生词的现象。之后,作者也去马房山校区的对外汉语课堂,观摩学校有经验的老师的对外汉语课,发现经验更丰富的老师,越能用简洁的语言,有趣的游戏,贴近生活的道具,来传达生词的意思。针对这几次的实习经历,作者选择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名词教学来作为本科论文的研究方向。

1.2 研究综述

广西师范大学的刁子龙在《对外汉语名词教学研究》中,以《体验汉语》为研究文本,从名词的教学技巧,偏误分析,课堂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目的是找到科学有效的名词教学方法。[1]

山东的闫玥琪在《对外汉语名词教学中语素教学的方法探究》中,提出教师应该在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语素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语素的意义来扩大自身汉语词汇量,了解汉语词特点的能力。[2]

陕西师范大学的刘婷在《对外汉语抽象名词的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名词中的抽象名词是语言教学的重难点,据此她提出搭配法,对比分析法,语境法三种主要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3]

西安工程大学的张蕾在《认知理论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启示》一文中提出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有效的知识必然是与其他各种知识互相关联的,“联系性”是知识长时记忆的关键,在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了量词教学的三个阶段(初中高)所应该使用的教学方法,并指出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高教学效率。[4]

周姣术,朱华在《浅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意义》一文中提出教育一定要重视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以偏概全”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大覆盖”,而是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教学中既要适应学生的认知阶段,又要合理穿插新知识不断打破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平衡。[5]

1.3 研究目的

长期以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会更加注重语法的教学,认为语法是串词成句的关键,而忽视了词汇教学。但是考虑到名词在汉语词汇中的突出比例,名词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对于各国的留学生而言,无论他们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是出于何种需求(升学、就业,娱乐,了解),他们必然都有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渴望。名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强的文化意味。因此作者认为在名词教学中加入文化因素,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教育背景,生活习惯,认知方式等因素带来的学习障碍。

本文希望以认知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名词教学中加入文化因素,通过对名词教学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字形释义法”,“语素教学法”来提高对外汉语课堂名词教学的效率,促进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名词。

1.4 理论基础

认知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心理学,主要是指人作为一个具有主观意识的个体对世间客体的认识活动。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主体在面对外部刺激时能将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顺应是指主体在面临外部刺激时,改变自身来适应新情况。当已有的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时,个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也就是同化和顺化)来调整这种不平衡,最终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认知,语境,知识水平,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能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中文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必须对自己所学习的语言材料进行认知加工,才能将学习材料转化为学习能力上的提高。认知心理语言学提倡多元化的语言输入,在语言教学中具体是指以下两点: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输入可理解,易掌握的语言材料;教师在备课,授课中要有意识得锻炼学习者整理,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关注学生认知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发展。[7]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应该重视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事物的结构就是事物本身与许多其他事物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同时他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准备,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但又合适的机会使其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发展。在一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都比较注重学生分析思维的培养,老师应该扮演一个优秀的引导者的角色。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对最终的学习成果有强烈的影响。这种主动参与性主要是源自学生内心的渴望,也就是内在动机,而不是来自于竞争因素,父母的赏罚,教师的评价这种外部刺激。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所学习的东西是有意思并且有用的,是非常重要的。

第2章 名词的分析

2.1 名词的定义及分类.

在现代汉语中,词一般分为实词和虚词这两大类。名词属于实词这一大类。马建忠称“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省曰名”。[8]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一书中称名词“包括指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词,也包括指称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实物的社会组织和哲学上或科学上对于某一事物所给予的名称”。[9]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名词的定义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由于作者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现代汉语课程的教材都是由黄伯荣,廖旭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所以对于名词的分类也将参考书中的分类方法。

在该书中,名词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专有名词(中国,天安门,毛泽东);普通名词(同学,群众,欲望,空气);时间名词(上午,现在,冬天);处所名词(旁边,郊区);方位名词(上,下,前,右)。[10]

2.2名词教学技巧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学习,学生都必须要进行大量记忆活动,名词学习也毫不例外。但是考虑到机械的学习肯定会使学生觉得单调乏味,而产生一种“汉语很无趣很难学”的错误心理,教师必须承担起“让学习变得有趣”这一责任,所以名词教学必须讲究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一个新词的掌握过程有四个阶段:认知,理解,记住,运用。以此为基础,词汇教学也分为四个阶段:展示新词,讲解新词,练习新词,检查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步骤不是从一到二的顺序,而是在教学中不断重复,穿插。

2.2.1 展示新词的方法

在展示新词上,教师可使用:领读,齐读,点读,认读。这种教学方法不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比较常用,能够让学生先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词语的读音,点读的方式便于教师调动听课学生的紧张度,专注度,也能帮助教师抽查到哪些词的读音有问题,给与及时的教学反馈。但也略微有些枯燥,不应该在名词教学中占据太长的时间。比如学生如果反复朗读:上海,今天,公司,咖啡,礼物这五个词,就会产生一种学习上的麻木感,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合适的教学时间,适时切换下一个教学步骤,给与新的刺激。

图片展示法比较适合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的展示。这种方法可以跳过“解释”这一步骤,不需要教师用学生的母语来翻译新名词的意思,学生只需要看到图片就能立马领会,方便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热水壶)这类名词时,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先理解意思,再认识单词,进而达到记忆,运用的结果。这种方法虽然在学生对新名词的理解上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不配合其他方法进行记忆,运用,在学生的大脑中记忆会不够深刻。

实物演示法,比如教师在讲解服装类名词(上衣,裤子,领带,袜子,鞋)时,就可充分利用班级同学的衣着进行现场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走到山本同学身边,请他站起来,指着山本同学的上衣,对全班同学说:上衣真好看;指着丽莎的裤子问:你的裤子是什么颜色的?在师生问答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对之前所学进行复习,来加强记忆。但是能供展示的名词本身也受限,很多名词是无法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展示给学生的,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

2.2.2 讲解新词的方法

直接释义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快速领会新词的意思,但是忽略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模糊性,可能会使学生在运用上出一些小差错。 比如老师在教“桌子”这一名词时,可能会直接解释为“desk”,但是“desk”在英语中具体是指“书桌”,也有的老师会解释为“table”,而这一单词在英语中又具体是指“餐桌”。虽然用这种方法讲解新名词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模糊,但这种模糊性相比起过于详细地解释单词的非常具体的意思,而给学生带来认知上的负担而言,利是远远大于弊的。必须说明的是,这种方法一般是用在基础词汇的讲解。在对一些已经具备相当水平的汉语基础的留学生,教师在讲解分类很细的词比如:桃树,杏树,梨树的时候,不能仅仅用一个单词“tree”来一以概之。

情境体验法也是新词讲解中很常用的方法。主要操作方法是,由教师有目的地创造一个相关情境,并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掌握新词,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发展。比如在讲解“价钱”“超市”“水果”“牛奶”这些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班级创设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情境”,配合PPT上的图片,通过引导性对话,使学生在心里感到“掌握这些生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购物”,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进而在情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语素教学法是指通过对具体语素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具备“扩展理解”的能力。词是由语素构成的,那从语素的角度入手进行词汇讲解自然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偏正名词”的教学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男人”“女人”“好人”“坏人”“残疾人”,这些词的讲解都离不开留学生对“人”这个语素的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留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构成规律,也能帮助他们在面对生词时,克服盲目的畏难心理,通过观察猜测词义,扩大词汇量。

字形释义法作为名词教学法的原因在于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表意特征。它能够帮助留学生发掘汉字词本身所具有的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本人具有比较深厚的字源学功底。比如教师在讲解:“爪”,“瓜”这两个字的区分时,就可以通过字形演变,追溯这两个字的字源,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爪”的本意是“手向下时的样子”,而“瓜”的意思是“枝条上垂下来的果实”,多的那一个“,”才是“瓜”这个字的本意。这样学生在书写时,就不会出现混用现象,并且产生一种汉字词也有据可循的新奇感。这种方法虽然比较费时,耗力,无法对每个字都展开这种教学方法,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一些特定的,有代表性的字进行“字形释义”,也会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2.2.2 练习新词的方法

问答法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生词练习方法,教师创设情境,对课堂上所学习的生词进行引导性的提问。比如:教师通过:你去,你去哪里买菜?引导学生说出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生词“超市”。这种方法能够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即时的反馈,并及时纠错。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以及提问的同学的多样性,不能只针对某一学生,或是不断重复某一问题。虽然这种方法无法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只要教师使用恰当的方式,比如问题的随机性,提问的突然性,就能调动起全班同学的紧张度,关注度和参与度。而且在教师纠错过程中,其他同学也会以此为依据,反思,纠正自己的问题。

看图说词也是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便利高效之处在于,无需教师进行解释说明,学生通过图片就能明白教师的意思,(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使用过这种教学法的学生),大大节省了课堂的教学时间,也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到更多同学的学习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只能检测出学生对生词的“认读”能力,无法检查学生的“运用”情况。

交际法是一种更加“高级”的生词练习法。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至少运用本课的三个生词组织对话,或者情景剧表演,或者讲故事。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课堂活跃度会比较高,而且学习生词的目的就是交际,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教师还能进行“适当的纠错”,纠错的前提是不过分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对不影响交际的小错揪住不放。但是这种方法会比较耗时,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的准备时间比较长,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虽然如此,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准备阶段,在教室里观察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掌控课堂节奏。

习题法是最不可缺少的一种生词练习的手段。这种方法能够让教师精准的掌握班级所有同学的学习情况,并且完全不占用课堂时间。但是在习题布置上,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度,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习题的难度应该低-中-高都有,既有课堂上教的部分,也应该适当的包含需要学生自己自学掌握的部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不使其产生挫败感,避免使学生产生“好多都不会,我真蠢。”的消极心理。

第3章 教学案例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大量分散,孤立的词语是很难被学习者记住,并内化到学习者的认知系统中的,只有这些词语与其他相关的概念,场景联系起来,才能进入长时记忆。这启示我们在词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运用“关联性”,将孤立的生词纳入学习者之前所具有的学习网中,在教学,练习和反馈中使其具有鲜活的意义。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三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况且语音其实是词语的读音,语法其实是词语“组词成句”的结构规律,所以语音和语法归根结底都要体现在对词语的掌握上。一个真正高效,有趣的课堂必然是经过精心准备和设计的。针对名词教学,以上文所做的分类和教学技巧为依据,结合认知理论,作者选择《今天冷还是昨天冷》,以及《愉快的傣乡行》这两篇课文来给出具体教案。

3.1《今天冷还是昨天冷》教案

教学对象: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