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文学教育类 > 正文

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与同理心的关系外文翻译资料

 2023-04-05 08:04  

英语原文共 14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与同理心的关系

摘要 虽然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与各种积极结果有关,但对其发展和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仍然很少。这项6波纵向研究调查了青少年整个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时对观点采择与移情关注进行了纵向关联调查。被试由497名青少年组成(平均年龄为13.03岁,43%为女生),他们报告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移情关注和观点采择。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亲社会行为水平在 14 岁之前保持稳定,然后在 17 岁之前有所增加,之后略有下降。对于女孩来说,亲社会行为在 16 岁之前有所增加,然后略有下降。就纵向关联来看,移情关注始终与随后的亲社会行为相关。然而,观点采择只是通过对移情关注的影响间接地与亲社会行为相关。对影响方面的测试表明,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可以预测随后的移情相关特征,但仅适用于女孩。研究结果支持了亲社会发展的认知发展和道德社会化理论,以及道德情绪在预测亲社会行为中的主要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是通过强调道德情感而不是青春期的道德认知来为促进亲社会行为提供了策略。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移情关注 观点采择 青少年 发展

引言

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或旨在造福他人的自愿行为(Eisenberg,Fabes,amp;Spinrad, 2006),已研究与一些积极的结果有关,包括高自尊、学业成功和高质量的人际关系(Laible et al.2004;Padilla-Walker and Carlo 2014;Wentzel 1993)。尽管先前的研究一致表明,亲社会行为在儿童早期会增加(see Eisenberg et al.1998)但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显示出相互矛盾的结果(Carlo et al.2007,2015;Eisenberg et al.2005;Luengo Kanacri et al.2013)。关于亲社会行为的潜在预测因素,同理心被认为提供了表达帮助行为的动机。对他人内心状态的理解(即观点采择)和对他人的关注感受(即移情关注)都被认为有助于促进亲社会行为(Batson 1991;Hoffman 2000)。相反,参与亲社会行为也可能会促进青少年表现出观点采取和移情关注的倾向(Carlo et al.2015)。然而,以前没有研究调查过纵向联系对整个青春期的亲社会行为(反之亦然)的观点采取和移情关注。因此,这项 6 波研究首先调查了13至18岁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其次,检查了观点采择、移情关注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纵向联系。此外,由于先前的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可能同时存在于发展(e.g.,Carlo et al.2007; Van der Graaff et al.2014)和亲社会倾向的预测(e.g.,Caravita et al.2009)中,我们在所有分析中测试性别差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尽管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亲社会发展,并且报告了从婴儿期到成年早期与年龄相关的普遍增长(see Eisenberg et al.1998;Crocetti et al.2016),但只有少数纵向研究调查了青少年时期的亲社会行为的变化(i.e.Carlo et al.2015;Luengo Kanacri et al.2013)。然而,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身体、认知和关系会在青春期发生一些变化,影响社会功能。首先,青少年的身体成熟和自主权的增加可能使他们能够参与更广泛的亲社会活动(Carlo et al.2012; Fabes et al.1999)。其次,观点采择的进步(e.g.,Van der Graaff et al.2014)可能促进更高阶段的道德推理,进而促进亲社会行为(Blasi 1980; Eisenberg and Spinrad 2014; Kohlberg 1969)。第三,同伴互动频率的增加以及对亲密和浪漫关系的兴趣随着社会能力的提高而发展(Steinberg and Morris 2001),并且还可能促进青少年的其他导向行为(Fabes et al.1999;Wentzel 2014)。然而,青春期的其他变化可能会对青少年亲社会倾向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情感处理和大脑成熟的变化可能会挑战青春期中期的情绪调节(see Crone and Dahl 2012),这可能会暂时降低青少年将注意力转向他人情感需求的能力,从而降低亲社会倾向(e.g.,Eisenberg et al. 1996, 2000;Padilla-Walker and Christensen 2011)。因此,从概念上讲,亲社会行为的平均水平可以预期在青春期增加或暂时下降。

此外,男孩和女孩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可能不同。根据性别社会化理论家的说法,女孩被社会化是为了表现出养育和关怀,而男孩被社会化是为了抑制这些亲社会行为(Brody 1999)。在青春期,特定性别的社会化压力被认为会加强,男孩和女孩可能会越来越坚持性别刻板印象(Alfieri et al.1996; Hill and Lynch 1983),这可能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性别特定发展趋势。 此外,先前的研究揭示了道德推理(Eisenberg et al. 1991)、移情关注和观点采纳(e.g.,Carlo et al.2015;Van der Graaff et al. 2014)方面的性别特定发展趋势。鉴于这些结构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概念联系(e.g.,Hoffman 2000;Staub 1978),研究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也很重要。

先前关于青春期亲社会发展的少数纵向研究的结果尚无定论。虽然发现 13 至 16 岁之间对陌生人的亲社会行为(Carlo et al. 2015),以及 15 至 18 岁之间的帮助行为(Eisenberg et al. 2005)有所增加,但其他研究发现 12 至 12 岁之间呈非线性增长14 (Caprara et al. 2015),自我报告的亲社会行为在 10 至 14 岁之间保持稳定水平 (Nantel-Vivier et al. 2009),甚至在 13 至 18 岁之间下降 (Carlo et al.2007; Luengo Kanacri et al. 2013)。关于性别差异,所有这些研究都显示男孩报告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低于女孩,但发展模式中潜在的性别差异问题却很少受到关注。只有两项研究调查了性别调节,其中一项显示没有显着的性别调节(Carlo et al.2015),但另一项发现男孩的亲社会行为减少比女孩更强(Carlo et al.2007)。

鉴于文献的不一致,以及对这一主题的综合全面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的目的是扩大我们对青少年亲社会发展的理解。据我们所知,这项六波纵向研究是第一个调查青春期早期到晚期(即 13-18 岁)的年龄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当前研究的综合设计允许对潜在的复杂和特定性别的发展模式进行彻底调查,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先前研究之间的不一致。

移情关注、观点采择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纵向联系

移情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多维结构,涉及情感和认知过程(see Davis 1996;Decety and Jackson 2004)。情感共情是指与被观察者的情绪一致的替代性体验,通常会导致共情关注,包括悲伤或关心他人的感觉。认知移情或观点采择可以定义为对他人情绪的意识和理解(Davis 1983)。先前关于移情关注和观点采纳的平均水平发展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特征在青春期仍然会发生变化(Van der Graaff et al.2014)。移情关注和观点采纳都可能促进亲社会行为(Batson 1991; Hoffman 2000),尽管在预测此类行为中“感觉”与“理解”的相对重要性存在一些争论,纵向研究着眼于移情关注和观点采纳两者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的很少。

关于移情关注,对他人的悲伤感知被认为是减轻他人痛苦的重要动机,因此可以表现出对他人的帮助或关怀行为(Batson 1991; Batson et al.1989; Eisenberg and Miller 1987)。先前的研究为青少年的移情关注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正相关提供了实证支持,尽管证据主要来自横断面研究(e.g.,Berger et al.2015;Caravita et al.2009;Eisenberg and Miller 1987;Eisenberg et al.2001)。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移情关注也可以预测1年后青春期早期到中期的亲社会行为(Carlo et al.2015)。

在观点采择方面,高度倾向于想象他人心理观点的人可能会以他人为导向,并了解他人的需求。因此,与缺乏观点的人相比,他们可以更好地找到帮助他人的方法(Eisenberg et al.2015)。然而,有人提出,虽然采取观点可能有助于积极行为,但它也可以用来操纵或利用他人(Hawley 2003; Sutton et al.1999)。因此,观点采择本身并不能直接预测亲社会行为。然而,相反的观点认为观点采择可能会通过移情关注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也就是说,倾向于采取他人观点的个人更有可能关注他人,并可能随后表现出亲社会行为(Batson et al.1989; Eisenberg et al.2001),尽管之前的一项研究(使用潜在变量)表明,观点采择并不能预测 14 至 17 岁之间的移情关注(Van Lissa et al.2014)。先前关于观点采择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联系的实证研究的结果确实好坏参半(see Carlo et al.2010a,元分析综述)。例如,虽然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观点采择与保护欺凌受害者之间没有显着关联(Caravita et al.2009),但一项纵向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观点采择确实预示着更高意愿干预欺凌行为(Espelage et al.2012)。此外,较高的观点采择与较高的亲社会行为直接相关(Carlo et al.2010b),并且发现高度亲社会行为的青少年在观点采择和移情关注上都得分较高(Berger et al. 2015)。然而,另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观点采择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联是通过移情关注产生的间接关联而非直接关联(Eisenberg et al.2001)。

总而言之,但移情关注作为亲社会行为的预测因素得到了一致的支持,尽管证据主要来自横断面研究。然而,关于观点采纳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理论和实证文献是混乱的。因此,这项纵向研究旨在阐明移情关注和观点采取是如何与整个青春期的亲社会行为相关的。

亲社会行为对移情关注和观点采纳的预测

虽然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情关注和观点采择作为亲社会行为的预测因素,但这种关联很可能是双向的。首先,参与亲社会行为为青少年提供了表达对他人的关注和接受他人观点的机会(Malti et al.2009)。其次,亲社会行为通常会引起成年人和同龄人的积极反馈,这可能会加强塑造出青少年对人有爱心和理解的人的形象,并可能强化他们的行为(Carlo and Randall 2001; Crocetti et al. 2016)。事实上,亲社会行为、情感和认知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可能会导致更加综合的道德自我意识,这有可能解释了强烈的道德认同(Carlo et al. 2015; Hardy and Carlo 2005)。虽然有这些概念作为基础,但之前为数不多的研究亲社会行为对移情相互影响的研究并未包括观点采择,尽管它们确实为亲社会行为和移情关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初步支持(Carlo et al.2015; Eisenberg et al. 1999)。因此,目前的研究是第一个调查整个青春期亲社会行为与移情关注和观点采取之间的双向关系

纵向联系的性别差异

如前所述,性别和道德社会化理论家假设性别特定的社会化经历使女孩倾向于培养、表达和关怀行为。相比之下,男孩通常被社会化为男性化的行为,包括工具性、断言和竞争性(Eagly and Crowley 1986;Leaper 2015)。性别刻板印象和针对特定性别的社会化实践不仅可能会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平均水平存在差异,而且还可能影响其与移情关注和观点采纳。例如,先前的研究表明,观点采择的认知过程是男孩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更强动力,而移情关注可能在女孩的亲社会行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Eisenberg et al.2001)。此外,在参与亲社会行为时,女孩可能比男孩获得更多积极的反馈(Brody 1999;Eisenberg et al.2006),这可能导致亲社会行为对女孩的观点采取和移情关注具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尽管先前的研究为观点采择、移情关注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联中的性别差异提供了一些支持(Caravita et al.2009; Eisenberg et al.2001),但这个问题尚未在整个青春期得到彻底研究。因此,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探讨了这一方面,调查了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亲社会行为和同理心维度之间的纵向关联模式是否不同。

目标和假设

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调查13至18岁之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鉴于先前研究的不一致结果,我们在没有做出坚定假设的情况下探索了整个青春期亲社会行为的平均水平发展。然而,基于先前少数实证研究的理论和结果,我们预计性别会调节发展模式。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检验观点采择、移情关注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纵向联系。我们假设移情关注会积极预测亲社会行为。我们还期望用观点采择来预测亲社会行为,尽管这可能主要是通过移情关注的间接联系。相反,我们假设亲社会行为来预测随后的观点采择和移情关注。最后,我们探讨了观点采择、移情关注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纵向联系强度在男孩和女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053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