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浅析中国意象油画中的“似与不似”精神

 2024-02-06 10:02  

论文总字数:6303字

摘 要

中国意象油画是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实现民族化、本土化的艺术样式,其“似与不似”的绘画精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美学范畴,是中国画重神似、重情意的两种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影射出浓厚的东方文化精神,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审美特色。本文就这一审美追求进行探究,分析中国意象油画中的“似与不似”精神在空间设计、造型表现、色彩处理和意境营造这四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意象 似与不似 空间设计 造型表现 色彩处理 意境营造

Abstract: Chinese image oil painting is to realize 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artistic style in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like and not like "the spirit of painting is an aesthetic categor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is a product of Chinese painting in spirit, heavy affection of two kinds of methods of combining, it affects emitted strong spirit of the oriental culture, with our unique nation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inquiry, embodied in the Chinese image oil painting "like and not like" spirit in the design space, shape, color processing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e these fou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Key words: image similarity and spatial design color processing artistic conception

目 录

1 引 言 3

2 意象油画的审美精神 3

3 “似与不似”的精神内涵 3

4 “似与不似”精神的具体体现 4

4.1 空间设计 4

4.2 造型表现 4

4.3 色彩处理 5

4.4 意境营造 6

结 语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1 引 言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油画的传播和影响,一批具有现代思想的艺术家开始走上新的艺术探索道路,他们将我国传统艺术中意象化的造型理念和精神内涵与西方油画的基本笔法和传统语言相融合,从而出现了本土化、民族化的中国意象油画。

2 意象油画的审美精神

简单地从字面上看,意象油画既包含了意象又包含了油画这两个层面。也就是说,首先依绘画种类来看,它的性质无疑是油画,是油画就要在创作时遵循油画所特有的一些创作规律。其次意象油画的另一个层面则是意象,意象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绘画中,主要指“寓意之象”。总之意象油画,其内涵是油画,外延就限定为意象。画家胡继灵说过“意象油画:意,意境;象,心中之象(相)。万事本无相,相由心生。心中无相则无意,更无意境也。”这无疑指出了意象油画的表现语言密切结合了油画与意象的审美架构,不再只是强调对客观自然的再现,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心游物外”、“物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中国意象油画是在中国传统审美精神文化熏陶下生成并迅速发展的,其外在形式上结合了油画的艺术语言和色彩表现;内在精神上具有我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征,讲究得意忘形、澄怀味像;在艺术创作中则追求抒情写意的表现手法。意象油画呈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风貌,移植中国绘画的叙述经验,传承中华民族本土自然意象的审美意趣和民族审美思维结构。

3 “似与不似”的精神内涵

中国画意象形态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程,苏轼在其《书焉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论到“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是苏轼凭借自己的绘画艺术实践提出的理论思考。他认为,在论画时,不能过多拘泥于物体外在的形象,以形似为标准是小孩子般的见识。“画骨画皮难画神”,“意境是无形的,气韵不可学也”,神韵是超脱于形之上存在的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只有绘画之物象给人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才是画家们最应该追求的。齐白石也曾说道“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绘画之物的“神韵”完全依原样画葫芦般地照抄物象外貌不行,完全抛弃客观物象的真实面貌也不行,必须在两者之间去提炼!尽管说法不一,苏轼和齐白石两者见解的内容实质却是不约而同的,那便是画家内心之中的意象,把客观物象同画面艺术密切联系起来,成为能够更好的反映画家内在情思意境的物质载体。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要求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主观想象,融入自己的情趣思考,通过画面彰显出物象不同于其它的独有神韵以及作者所追求的情感表达。“似与不似”精神传递的是属于中国艺术的思想,它在意象油画的画面上追求的是一种中国情怀,把中国画的传统艺术思想和技法巧妙地运用在油画创作中,是对中国写意精神点睛式的表达,是为有形世界挥洒出一种精神气质,是一幅画生命内在的灵魂。

4 “似与不似”精神的具体体现

4.1 空间设计

由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传统中国画并不注重时间和空间上的完全契合。西方中世纪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前的油画和中国山水画在空间设计上运用的都是散点透视,这种透视方法不拘泥于焦点透视的中规中矩,而是另辟蹊径。它的优势是可以走马观花、东顾西盼、搜尽奇峰、包罗万象。画面的构图变化相当丰富,不但有平面化的特征,而且有三维的空间感,光线、色彩和透视空间全都不遵循真实的空间规律,时间的移动及空间的跨越交错变化,给人一种跳跃的视觉感受。

从中国意象油画的空间设计来看,“似与不似”的绘画精神展露无遗,艺术家们并没有完全将西方这种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科学透视法运用到创作中去,其作品的形式反而以中国画所讲究的平面化和纯粹化的处理取代之前的繁杂和写实。在画面空间的表达上,并不是简单包含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而是运用平涂的技法,尽可能的压缩背景空间,将自然空间和艺术家内心孕育出的审美空间自然地融合。体现在画面上的结果则主要是从画家的主观感受和画面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融入了创作主体对描绘对象的理解与情感,讲究个人意绪的真情流露,有较强的表现性。

4.2 造型表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30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