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网络政治舆情中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与引导机制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毕业论文

 2020-02-15 04:02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表达诉求和利益的方式。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个人都能无门槛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网络政治舆情应运而生,深刻影响当下大学生们的政治情感和价值观。思想较单纯且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其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极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在网络政治舆情中进行政治参与的湖北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原因,从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素养,创新引导办法,构建系统规范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在网络政治舆情中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引导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舆情;政治参与;引导机制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 express their aspirations and interes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elf-media represented by Weibo, WeChat, Today's headlines, etc., enables everyone to become the creator and disseminator of information without a threshold. Internet politics and grievances have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profoundly affecting the political feelings and value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whose thoughts are relatively simple and immature, whose ideas, codes of conduct and values ​​a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chan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ow to use Internet technology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China's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conduct research on Hubei colleg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political public opinion,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and innovate guiding metho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normative mechanism is based on the guiding mechanism of the orderl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political public opin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political public opini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guiding mechanism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4

1.3.1研究思路 4

1.3.2研究方法 4

1.3.3创新之处 4

1.4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5

1.4.1舆情 5

1.4.2网络舆情 5

1.4.3网络政治舆情 6

第2章 网络政治舆情中政治参与的现状与特征 7

2.1问卷调查分析 7

2.1.1调查对象 7

2.1.2基本情况 7

2.2网络政治舆情中政治参与的现状与特征 8

2.2.1关注网络政治舆情话题广泛化 8

2.2.2政治参与媒介多元化 8

2.2.3政治参与目的功利化 9

2.2.4政治参与情感冷漠化 10

2.2.5政治参与行为无序化 11

第3章 网络政治舆情中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3

3.1网络政治舆情中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3

3.1.1政治参与的不理性 13

3.1.2政治参与能力的局限性 13

3.1.3政治参与的低效能感 14

3.2网络政治舆情中政治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5

3.2.1舆情治理法规不完善 15

3.2.2网络道德规范不完善 16

3.2.3学校教育工作不完善 16

第4章 网络政治舆情中有序政治参与引导策略研究 18

4.1健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管理制度 18

4.2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 18

4.3创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导方法 19

4.4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 21

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A 24

附录B 28

致 谢 29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网络政治舆情,指公众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媒介和平台表达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治事件情感态度的总和,并在一定阶段内引发人们持续的关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媒介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网民们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速的获取信息,并与其他人在网络上针对某一事件进行无障碍交流。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在网络上关注政治舆情信息越来越普及,几乎已成为主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强烈碰撞,使得我国社会矛盾越来越呈现错综复杂的趋势。加之互联网的匿名性、时效性,各种网络平台应运而生,使得网络政治舆情的影响力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再像以前一样简单纯粹,大学也不再是学子们的避风塘。信息化时代的95后青年大学生们,通过网络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多元媒介在网络上参与政治活动,当政治舆情发生时,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发声,向自己感兴趣的公共事务进行评价,在网络上进行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大学生们大多年龄较小,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社会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大学生们相比于社会人士,其思想也普遍比较单纯。由于其思想的不成熟,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加之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弱,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理性与非理性并存,所以极易被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干扰或煽动。在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态度、理想信念等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大学生在网络政治舆情中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机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显得十分重要。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校在网络政治舆情发生时对学生的管理带来极大挑战。由于大学生热衷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成为网络政治舆情的最大推动力,因此高校对网络政治舆情的管理是目前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如何才能在网络政治舆情发生时,提前进行预警并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净化校园网络政治舆情环境,维护学校的教育秩序,成为高校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频发的网络政治舆情事件告诉我们,高校网络政治舆情的治理,是关乎校园长远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高校必须加强学校网络信息建设,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引进专业人才,对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正确引导,保证学校网络政治舆情的正向发展,为建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通过调查湖北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政治舆情中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和特征,探究湖北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政治舆情中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立足于高校在网络政治舆情工作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度剖析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大学生政治参与引导机制的建构,以期达到净化我国高校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切实提高高校工作的可操作性,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政治舆情中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网络政治舆情概念的研究

对于网络政治舆情的研究,国内还没有学者写过专门的著作。但是作为网络舆情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网络舆情的概念研究中找到参考。学者们认为网络政治舆情属于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舆情的概念基础上,来定义网络政治舆情的概念。网络舆情是人们对在网络上表达自己诉求和利益的总和。我们可以定义网络政治舆情为人们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政治价值观的总和。

(2)关于网络政治舆情治理与引导的研究

对于网络政治舆情治理的研究国内同样还没有一本专门性的著作。国内学者对于网络政治舆情治理和引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方面。

东北大学的何超建(2010)认为,“治理网络政治舆情,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政治舆情的方向性引导;规范网络社会秩序,净化网络政治舆情的传播渠道;真实报道,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加强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提高网民的政治意识[1]”。

华中师范大学的秦连正(2016)认为,“方向性、主动性、及时性、疏导性和以人为本为网络政治舆情的管理的基本原则。网络政治舆情的管理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在理念创新方面,要树立善治的管理理念,树立以德为先的自律理念,实现从“维稳”向“促和”理念的转变;其次在健全制度方面,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网络政治舆情管理的法律制度,健全和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监督问责制度。最后在完善机制方面,需要做到完善网络政治舆情监测机制,完善网络政治舆情预警机制,完善网络政治舆情应对、引导机制[2]”。

湖北工业大学的王波(2017)认为,“政府是我国网络政治舆情治理的主体,网络传媒是实现网络政治舆情善治的平台,网民是实现网络政治舆情善治的关键,善治理论为解决政府网络政治舆情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要均衡各方利益实现网络政治舆情治理的多方合作[3]”。

就国内学者对于网络政治舆情研究的总体来看,学者们对网络政治舆情的治理与引导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在他们延展了网络政治舆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首先,都是对网络政治舆情的研究都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论述,没有深入具体到对高校网络政治舆情治理和引导研究。其次,都是从政府角度进行网络政治舆情的治理和引导研究,缺乏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网络政治舆情进行治理和引导的研究。最后,缺乏大学生在网络政治舆情中的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总的来说,学者们对网络政治舆情的研究聚焦在政府身上,对于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舆情研究还存在不足。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政治参与也取代传统政治参与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参与方式。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借助其及时表达自己对于网络政治舆情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建议,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政策制定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本研究将主体放在大学生身上,具体探究在网络政治舆情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和素养,规制高校网络政治舆情治理。

1.2.2国外研究现状

在理论方面,美国著名学者沃尔特·李普曼在舆论研究中享有极大的声誉。1992年沃尔特·李普曼出版文明海外的经典专著《公众舆论》,书中系统的梳理了成见、公意等一系列问题,揭示舆论现象的内在与外在本质,为后人对于舆情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著名的“拟态环境”或称“似而非环境”是李普曼在著作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的盛行,民众在现实中接受到的信息的环境,并不是真实的客观信息环境,而是大众传播媒体将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后在报道出来的信息环境。然而这种加工以及结构化的活动通常是在人们看不见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而把“拟态环境”当成客观事实来看待。李普曼的研究认为,人们接收不到现实世界的真实信息 ,我们只是生活在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中。某些善于将信息加工的人,通过媒体将加工信息进行传播,以此影响人们的判断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舆论的产生源头在于大众传媒的信息报道。李普曼在书中也分析到,舆论就是民众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对某件事物发表的看法。反之,我们也可以从民众的发言中,了解他们的意志和想法,回馈他们的反应出的需求[4]

在实践方面,国外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分析与政治相关的数据,对相关的重要数据如何进行监管和控制,了解民众的思想动态,对传统舆情和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对比,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政府政策。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监管网络政治舆情数据中,民意调查是他们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在美国大选中,各候选党和候选人通常需要通过民意调查,及时调整他们的战略计划。由此美国也滋生了很多专门进行民意和舆情调查专业机构,他们使得候选党和候选人能够快速获得新信息,以拉拢更多选票,从而增强大选的胜率。此外,许多国家为对网络政治舆情进行规范化治理,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德国通过的《多媒体法》、美国颁布的《传播净化法案》。这些法律法规和措施的出台,为治理网络舆情开了先河,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国外多用于政治用途。

总体来看,国外虽然很少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舆情的研究,但在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较多。国外的网络舆情研究大多聚焦在政治舆情中或是与政治相关的重大经济事件等,对于研究政治舆情不仅有非常多的理论依据,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我们可以利用国外研究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从中汲取对我们研究有帮助的部分,以此对我们研究网络政治舆情提供很多参考和借鉴。

1.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1.3.1研究思路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舆情、网络舆情和网络政治舆情的理论,分析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政治舆情中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和特征,探究大学生在网络政治舆情发生时在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引导机制。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网络政治舆情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合,并在CNKI中国知网中查找相关论文作为参考文献,全面并科学的了解该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并从中找到最佳的引导策略。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指通过可控式测量对研究问题进行度量。运用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对调研对象能产生一个全面的认识,可以启发我们的写作思维。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湖北省大学生在网络政治舆情中的参政情况,为探索其引导机制打下基础。

1.3.3创新之处

选题创新。笔者通过在知网上的查阅,发现国内研究舆情和网络舆情的研究较多,专门针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舆情的研究较少,对于网络政治舆情的研究则更在少数,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系统和框架,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书籍。因此,本文将研究内容前提放置于网络政治舆情中,以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以湖北省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从微观角度研究网络政治舆情中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机制,选题较为新颖,也能够为大学生的舆情参政引导提出建议。

1.4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1.4.1舆情

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大多数群体对于社会热门事件不自觉产生的统一看法,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独特的特征,舆论区别于舆情。舆情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张克生教授认为,“舆情是国家在进行决策时对于与人民利益相关的客观情况,以人民意志为出发点,对客观情况和国家决策产生的主管政治态度[5]”。学者曾润喜则将舆情的定义为,“人民借助载体,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情绪及行为的总和[6]”。学者刘毅认为,“舆情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公民们对自己相关利益的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7]”。广义上来说,舆情会围绕中介性的社会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人民群众,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多种情感相互交错的总和。从各个学者对舆情给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舆情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以民众意见为主体,其次以公共事务为客体,最后是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传播。

1.4.2网络舆情

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逐年增加,网络成为舆情和网络舆情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对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网络成为一个便捷的、快速的民意表达平台。作为现实舆情的一部分,网络舆情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对于与我们生活十分密切的互联网,其中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舆情的走向。对互联网中数据的提取,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有助于各个部门特别是政府后续工作的进行及对民意的疏导。同时,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负面网络舆情和不实网络舆情,并迅速对其做出回应,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企业、政府的形象和利益。网络舆情的概念是建立在舆情概念之上的,网络舆情就是将舆情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网络舆情比舆情具有更大的传播面和影响力。王来华教授在提出,“民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各种不同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就是网络舆情 [8]”。学者陈海娇认为,“民众在个中国网络平台中,对热点和重大事件,表达出的认知和态度就是网络舆情 [9]”。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认为网络舆情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在某个事件发生后的一段事件,人们在网络上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态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舆情传播方式。网络舆情有这几点内涵:首先是以网民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其次网络舆情有其特殊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最后其虽属于舆情,但又区别于舆情。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