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当下中国社会负面情绪的生成原因与调适对策

 2023-12-28 09:12  

论文总字数:10092字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显露。当前社会存在忧虑、紧张、抱怨、嫉妒、怨恨、仇恨和漠视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主要来源于压力、收入差距、同伴之间相互比较、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社会道德缺失和社会信任危机。对此,要从改善民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缩小贫富差距、完善道德与法制体制和建立诚信制度等方面来调适。

关键词:当下中国;负面情绪;调适对策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gative emotions Chinese Society

GU Lin-l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ic, social conflic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vident. At present, the tension, anxiety, jealousy, hatred, hatred of complaints and ignore the negative emotions, these emotions comes mainly from between pressure, income gap, peer comparison, corruption,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ocial morality and the crisis of social trust.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perfecting the moral and legal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faith system etc. to adjustment.

Keywords: The present Chinese,negative emotion,Countermeasures

当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2013年居于世界前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难以适应而产生心理焦虑,愤怒,紧张,抑郁,痛苦和悲伤情绪,这些情绪称为负面情绪。“社会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正面情绪能使人民群众情绪高涨,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排解,会发展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1]。因此,党和政府应重视负面情绪的产生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

一、当下中国社会负面情绪的生成原因

(一)压力导致的忧虑、紧张情绪

1.环境压力带来的忧虑情绪

目前,环境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是与工业化相伴相生的,现在的环境和以前的环境简直不能相提并论。改革开放以前,工业化基础薄弱,环境污染并不明显,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呈急剧上升趋势,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城市,而且也在逐渐向乡镇蔓延。当下中国私家车也越来越多,这不仅造成道路的阻塞,而且排放的尾气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雾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友各种晒照传达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甚至还有全国各大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排名,有网友表明口罩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不带口罩就不敢出门,有很多学校也因空气污染停止课间操,空气污染给出行和锻炼身体带来困扰。

2.社会压力导致的忧虑情绪

当今中国知识、文化更新迅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增强自身实力,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近年来,“网络用语”很受欢迎,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高端大气上档次;喜大普奔;土豪等词语,在交谈过程中,如果对方用了网络用语,你却一概不知,那么你们的谈话将会陷入无比尴尬之境。如今的人们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的百姓心系社会,心系国家。大街小巷对于周边新闻,国家新闻都了如指掌,所以你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对于没有“活到老,学到老”理念的人们多了一份忧虑。

3.工作压力导致的紧张情绪

工作场所是一个小社会,打工者总会担心被上司抓到“小辫子”,所以,不但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心情愉悦,工作效率倍增,相反,它会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否成功完成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是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本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评价中取得优异成绩。对于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而言,不是安于现状,而是要自我突破,看准自己的上升空间,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让同事、公司认可你。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充实而紧张。

4.家庭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

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既要承担做子女的责任,又要承担做父母的责任,夫妻之间还需理解包容。当前社会离婚率不断升高,夫妻之间一遇问题就大吵大闹,有些甚至大打出手,这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伤害,如今大多数年轻夫妻只要不满就提离婚,离婚这股恶风现已弥漫各个年龄阶段,这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无疑是一种巨大而不负责任的伤害。现在婆媳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这让做儿子忍受夹板气,从而形成紧张的家庭气氛。在中国,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庭关注的重点,对于工作繁忙的家庭来说,可能会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也不会检查孩子作业和教导孩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5.身体压力导致的忧虑情绪

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是造成身体不适的重要因素,“三高”人群不断增长。近年来,社会提倡绿色有机食品,群众也更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注重食疗养生,同时过度的工作疲劳使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血压升高,脊椎病等症状频频出现,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的紧张气氛会导致心理疲劳,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不管是来自环境、家庭、社会还是工作,身心的压力,都容易导致人们忧虑、紧张情绪的产生。

(二)收入差距导致的不满、抱怨情绪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是影响社会稳定、导致人们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跨区域、跨行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陈锡文表示,中国历史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时候是2009年,那时候收入差距达到了1:3.33,经过四年的努力,去年降到1:3.03”[2]。由此可见,差距依旧是相当大的,并且很难缩小差距。农村居民主要以农业、手工业等体力为主,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城市居民以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为主的城市劳动生产率。而且城市居民的子女就学设施、制度等都胜于农村居民子女,这种状况不解决,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便无法缩小,农村居民的不满情绪将加剧。

2.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东部、中部、西部有明显差异,其收入西部最小。由于地区原有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口素养与文化特征等因素,使得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不同,从而造成居民收入差距,除此之外,还受政策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获得特殊优惠政策,引进了外资,使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从而使得发达地区更加富有,贫困地带愈加贫穷,拉大了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使得贫困地区居民因不满收入而逐渐向待遇较好的城市转移。

3.行业之间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达到15倍,从目前的资料看,中国行业收入差距已跃居世界之首”[3]。目前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主要是通过比较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员工的收入状况得出的,这种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相对来说是不太合理的。社会成员因为地区、行业、城乡等因素共同作用才使得一些居民充裕的同时,另一些居民则陷入贫穷困难之境,由此对收入差距甚大表现出抱怨、不满等情绪。

(三)同伴之间相互比较导致的嫉妒、怨恨情绪

嫉妒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因别人在某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情绪,嫉妒也被大家成为“眼红,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愤怒、怨恨、羞愧等都是嫉妒的表现。更容易嫉妒的同学、同事和同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条件具有可比性。学生可能因成绩出众、某方面有专长、生活上的富裕而遭到其他学生的憎恨、嫉妒;地位、成就、财产、婚姻、社交、身材、容貌和穿着打扮等方面将成为同辈和同事之间嫉妒的对象。同学之间嫉妒、怨恨情绪主要受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的影响。家庭氛围、父母身教都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有很大的影响,生性好强的人喜欢争第一,出风头,一旦失败就比较容易引发忌恨情绪,当然,同辈、同事之间相互比较产生的嫉妒、怨恨情绪归根结底是因为经济状况相差较大,价值观有所差距,从而使他们产生落差感和无能感。“当所渴望的价值不能获得,而我们又在这个方面非要跟人相比时,嫉妒就导致怨恨”[4]。嫉妒会给人带来压力感、不安感和挫折感,理性的嫉妒可能会使他们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正确看待别人的优势,并以此为榜样,相反,不理性的嫉妒可能会用言语重伤他人,甚至会用极端的手法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服、不满和怨恨,这种病态行为将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四)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导致的仇恨情绪

当下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表明贫富差距还是很大,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并没有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如今,“富二代”、“官二代”、“土豪”、“炫富”等词语频频出现,与前几年出现的“蜗居”、“蚁族”形成极大的反差。近年来,“我爸是李刚”、“郭美美炫富事件”引发众人讨论,“仇富”、“仇腐”随之而来。“仇富”并不是仇视所有富者,而是对那些为富不仁者和非法暴富者的仇恨情绪。前几日,107岁乐善好施的老人—邵逸夫离开人世,他是影视大亨又是慈善家,影响力遍及全球,网上不断转发“你上过的学校有教学楼叫逸夫楼的吗?”传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未有丝毫反感,因为他为富仁义。到目前为止,民众仇富的仍是为富不仁,仇恨的是不公。造成仇恨情绪的原因主要是分配不公,相同的付出得不到同等的回报,心中就会产生不满和失落;违规现象增加,人们不合理、不合法的获取财富,加剧人们仇富心理;当时中国相关政策鼓励一些人、一些发达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但是先富的富了却并没有带动后富,从而拉大了贫富差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拥有职权的人通过骗取、私吞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钱财,这一行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贪污腐败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扰乱社会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其危害性之大,使人们对贪污腐败之人咬牙切齿。近期,陕西一位科长敛财五千余万被判死缓,它是陕西贪污腐败职位最低,却是涉案数额最大的案件,那么针对这一事件,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贪官污吏应该全部枪毙”,还有网友说“又是死缓,就不能死刑吗?”引发民众的愤怒、仇恨情绪,但国有国法,必须按法律处理。“在深谙世故的人们看来,贪污腐败如同通胀一样,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结果是那种愤世嫉俗的态度发展了,对行贿受贿的抵抗力降低了”[5]。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成为当下中国两大问题,中国先富者掌握了权力,并没有帮助后富,而是不断发展自己,使自己更富,更有一部分滥用职权,以公谋私,为富不仁,中国法律制度不完善,便成为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大众仇恨的主要因素。

(五)社会道德缺失导致的冷淡、漠视情绪

当下中国已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道德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当前社会道德水平难以恭维,社会道德问题备受关注。“瘦肉精”、“假奶粉”、“地沟油”、“建筑倒塌”都反映了食品安全、行业暴利、建筑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生产商的道德沦陷,引发群众满腹牢骚。最近,为人熟知的事件还有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无不充斥着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对于“老人跌倒后该不该扶”的问题,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到后来反被诬陷为肇事者并为此付出代价,这让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都变得冷漠,在他们看来,好心不会有好报,好事难做。目前,一些老年人跌倒,围观的人数不胜数,但不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遇到跳楼者,冷漠围观却还要打电话分享心得,居然还有人因此下赌注,有人催其快跳楼;小学生落水,人们袖手旁观……现在人们道德沦丧,英雄缺失,实在令人痛心。当下社会道德缺失是导致冷淡、漠视情绪的根本原因,生产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身道德,而人们逐渐追求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对于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一律不参与,甚至还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好心没好报”等,这无疑是在败坏社会道德风气。社会公德是确保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但是,当今社会道德呈现令人担忧的下滑态势,现在社会道德问题备受关注之后,很多道德问题都很难达到共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准则,遇到问题互不认可,坚持自我,导致问题难以解决。其实对于一些个别事件,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能将冷漠化放大化,就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奋力救人的国人还是占多数的。

(六)社会信任危机导致的担忧情绪

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然而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存在着信任危机,导致人们出现担忧的情绪。当我们看到地上有钱时,想到的不是找寻失主,而是怀疑是否是假币,担心有诈;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饭菜时,想到的不是它们有多可口,而是担忧菜是否有农药,肉是否新鲜;当我们看到路边乞讨的人时,想到的不是捐钱,给予帮助,而是怀疑他们是不是伪装的骗子;当明星出绯闻时,想到只是炒作……这些事情确实在我们周边发生过,人们只是不想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所以加强了自我保护。当下中国,人们的生活质量愈来愈好了,与此同时,人情味却越来越淡了,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现象也明显增多。假冒伪劣、坑蒙诈骗、走捷径成为社会信任危机的病毒,侵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个人、家庭、企业、社会都遭受毒害处处都有怀疑的眼神、到处都弥漫着不信任、担忧的情绪。“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2011年在京沪穗三地所作的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状况调查显示: 8.0% 的被访者对社会信任持怀疑态度,在人际信任上最信任的是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最不信任的是网友和陌生人”[6]。现实状况往往比社会调查结果来得更为严重,目前,“杀熟”在社会保险领域最为突出,和传销的手法一样,专挑亲朋好友下手,表明在亲朋好友之间也存在信任危机,使得人们更为担忧。当前,人们对商品的信任度极低,广告对商品的性能极度夸大,商家说价格是跳楼价,对于这些天花乱坠的描述,让人们如何相信,久而久之,买家变得麻木,只是蔑视的一笑罢了,除此之外,人们对于陌生人也持有不信任态度,“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几乎是每个家长都对子女叮咛的话,可是超市的售货员、交警、商场的销售员、餐厅的服务员等等,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的话,试问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呢?以前政府在百姓眼里就是权威,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而今,随着贪污腐败的曝光,人们对于政府工作的实施存有怀疑情绪,人们逐渐不信任政府了。当今社会,信任所带来的结果让人们苦不堪言,因此人们对亲朋好友、对企业商品、对陌生人和对政府都持不信任态度,社会信任危机使群众透露出担忧的情绪。

二、当下中国社会负面情绪的调适对策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

如今,民生问题是导致负面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因为它关系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必须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人们最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在教育方面,提高农村教育场所与设施建设,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完善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避免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就业乃是人生之本,人们只有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才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社会才会和谐。当下中国面临“就业难”问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严重,对此,国家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尽力让他们创业有路,政府应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就业者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引导中小企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劳动者还应树立正确就业观。当下中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价的迅速上涨使得“房奴”数不胜数,国家应控制房价,限制购房数,同时降低贷款利率,圆一部分有困难人的买房梦。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是人们老生常谈的问题,同时也是人们忧虑的来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停困扰着人们,因此,务必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保障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他们在失业、患病、生育、年老以及工伤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安置和社会福利等制度,在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帮助。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保障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缓解甚至消除与之相伴的负面情绪。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当下中国社会负面情绪的产生离不开外因的作用,但是起直接作用的还是内因,人们自身产生一些心理误区从而导致负面情绪的生成,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社会要有和谐理念,要有和谐精神,人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要用和谐的方法去处理,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要树立公平竞争意识,更要培养自尊、积极的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其次,在寻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追寻精神财富,积极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增强精神文明需要,积极参与健康进取的文化活动,努力抵制落后文化生活。面临困难时,主动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心理疏导和关怀,从而消除失落感、忧郁感。每个人都有一些负面情绪,只是消除的方式不同,一部分人通过宣泄消极的负面情绪来理顺情绪、调节情绪平衡;最后,社会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社区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开展心理健康电影节活动,同时还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点、心理咨询热线轨制等。当然,人们还可以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心理治疗训练等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消除由自身心理引起的负面情绪。

(三)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反腐力度

缩小贫富差距是解决负面情绪的关键,而扩大就业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再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演变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鼓励学生去开创自己的事业,通过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收入分配也是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导致人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之一,对此,要加快农村建设,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建设,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打破垄断,减少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注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注重效率与公平。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外因,外因在关键时刻也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缓解社会负面情绪的举措,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类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后,要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腐败是引发负面情绪的原因之一,如今,加大反腐力度已成为当前中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打“老虎”也要打“苍蝇”,“苍蝇”是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安全的,是极其严重的。就内因而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那些贪官污吏在追求自身物质文明时,往往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为此,要两手抓,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精神文明的社会将陷入善恶不分的社会,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就会变得和谐、团结、友爱,腐败问题就会随之消失。就外因而言,要健全反腐倡廉法制,加大对贪污腐败事件的查处力度,加强廉政教育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坚持标本兼治,增强资产的透明度,处理好腐败问题将会消除因此产生的愤怒等负面情绪。

(四)完善道德与法制建设

冷淡和漠视等负面情绪的存在,是社会道德缺失的具体体现,需要通过完善道德与法制建设予以化解。道德和法制制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方面法律为道德通信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另一方面,道德对法律有补充作用,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统一结合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法律规范主要来自于社会道德规范,同时法律意识也是社会道德主要组成成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法制建设的基础,一个道德沉沦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法治的,通过立法,增强道德义务的约束力,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7]。加强道德建设首先要进行社会道德教育,逐渐形成道德行为习惯,才会不断积累良好的社会道德,其次,对当前社会成员进行正确的伦理观念教育,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做扎实的基础,最后,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引导社会形成讲道德的良好风尚。此外,要完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监督机制,遵守法律,严格执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诚信制度

“霍布斯认为,一个有效的政府对于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和普遍信任的社会至关重要”[8]。为此,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诚信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主,时刻关注人民的生活状态,不断为百姓谋利益;第二,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诚信奖惩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第三,提高民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鼓励百姓积极参加民主决策,必须广泛征求百姓意见,增加政务公开的透明度;第四,认真履行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涉及大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及矛盾。诚信缺失问题主要发生在政府信用领域、个人诚信和诚信经营领域,因此在这些领域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在个人诚信领域要建立个人综合信用评价制度,制定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细则,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在政务诚信领域要加强公共权力行使的诚信制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要发展和完善权力监督制度,把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公民监督等外部监督和政府自身的内部监督结合起来”[9]。在商务诚信领域要树立诚信意识,完善安全信用档案,健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诚信经营的职业教育,制定失信惩戒公示制度,建立诚信考核和监管制度等等,诚信制度的建成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消除由诚信缺失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5-23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09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