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从社会心理浅析中国男女平等的发展毕业论文

 2020-04-13 11:04  

摘 要

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当公平地对待女性,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在当今社会性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有必要明确当前中国性别歧视的现状,有所定位才能有针对地进行修正。因此,本文综合运用定量的方法,利用stata分析CGSS数据库中一万多个数据样本,分析得出当前社会对女性既希望其能在经济上分担家庭负担,又期待其保留传统贤惠持家的性别角色,这是社会思想新旧交替时分的必然结果,但也意味着女性在这一阶段受到的压力较之以往会更大。

关键词:男女平等;社会心理;CGSS;性别角色理论

Abstract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orce in the production of today's society, we should treat women fairly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ir potential.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still exists.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current statu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China,so that we can correct the situ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uses a quantitative method to analyze more than 10,000 data samples in the CGSS database by using STATA. It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society expects women to share the family's burden economically, and also expects that they will retain the traditional gender role of the virtuous family. Thi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alternating old and new social ideology, but it also means that the pressure on women at this stage will be greater than before.

Key Words:gender equality;social psychology;CGSS;gender role theory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 相关概念界定 1

1.2.1 社会心理 1

1.2.2 男女平等 2

1.3文献综述 2

1.3.1国外学者主要观点 2

1.3.2国内学者主要观点 2

1.4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3

1.4.1 研究方法 3

1.4.2 观点创新 4

第二章 理论背景、研究假设及核心变量的操作化 5

2.1理论背景 5

2.1.1 性别角色理论 5

2.1.2家庭与家庭结构中的男女平等 5

2.1.3 女性的社会角色/职业角色 5

2.2研究假设 6

2.3核心变量的操作化 7

第三章 中国男女平等社会心理的现状与变化特征 8

3.1 年龄与男女平等社会心理 8

3.2 性别与男女平等社会心理 10

3.3 户口与男女平等社会心理 11

3.4 教育与男女平等社会心理 12

3.5 多元回归分析 14

3.6 总结 14

第四章 改善男女平等状况的建议措施 16

4.1 在公共管理中运用性别意识 16

4.2 完善男女平等的法律保障 16

4.3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女性权益 17

4.4塑造良好的男女平等社会文化环境 17

4.5增加女性就业培训 17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2017年,“女权主义”成为韦氏词典的年度热词,这至少反映在英语国家,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正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的议题之一。

而在中国,早在上个世纪“男女平等”就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但围绕性别歧视产生的社会热点依然层出不穷。从《欢乐颂》引发的处女情结热议到浙大教授的女性歧视言论,甚至清华在2017年末爆出的一起“报告疑似抄袭”事件本质上是 不同学科专业能力歧视,却因主人公的性别,关于男女不平等的争议再次甚嚣尘上。

1.1.2研究意义

反对歧视,追求男女平等有着极重大的意义。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或社会的妇女的解放程度。”以及“妇女的解放同人类的解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女性在世界人口总数中占了一半,当今时代发展谋求的是全人类的福祉,那就必须正视社会上这一半群体的利益,发生在女性身上的问题最终也会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产生影响,而女性的解放则意味着生产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追求男女平等过程中探索到的出路与经验,也可以运用到针对其他弱势群体的解放、不平等现象的改善中去。

1.2 相关概念界定

正如上文所述,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社会心理浅析中国男女平等的发展,因而为了明确研究分析框架和测量指标,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 行范围界定。

1.2.1 社会心理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理,是指能够影响社会群体的认知、行为及情感,代表了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的实际心境情况、思想倾向等心理诸要素的总合。

社会心理研究个体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如何被实际的、想象的或者潜在的他人影响,这里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心理学变量。声明他人的存在可能是想象或暗示的,这表明人类即使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可以受到社会影响,比如在看电视或遵循内化的文化规范时。社会心理学家通常解释人类行为是内在精神状态和社会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

1.2.2 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要求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做出选择,而不会受到刻板印象、僵化的性别角色和偏见的限制。男女平等意味着男女的不同行为、期待和需求被同等地重视和评估。这并不意味着女人和男人必须变得相同,而是说个体的权利、责任和机会并不取决于其天生的性别属性。甚至于,男女平等更深一层的意味在于,要在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实现公平[2]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学者主要观点

1995 年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89个国家一致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确定了赋予妇女权力的议程,并被视为关于两性平等的关键全球政策文件。

自那以后,国外女权理论著作被引介、译介入中国。

如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这部作品试图解释“为什么即使在今天,女性的状况仍然妨碍她探索世界的基本问题。”,书中对精神分析的攻击启发了后续包括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1963),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1969)和杰梅恩格里尔的《女太监》(1970)等女性主义辩论。

再如女性主义哲学最早的著作之一,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所撰写的《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以及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她在此书中认为传统女性主义错误地看待女性,她开始质疑“女性”这个范畴,并以这种观点检验“男性”和“女性”。

还有阿莉森·贾格尔所著的《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试图将女性主义运动中各种不同的、往往矛盾的陈述整理成连贯的思想体系。在此过程中,她追溯了关于人性的假设,这些假设隐含着解决妇女不平等的方法。

1.3.2国内学者主要观点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展开了对女性的研究,并产出大批成果。

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男女平等,如郑也夫的《男女平等的社会学思考》(1994),从群婚制度时期男性统治的确立,分析到当下因为行政力量与市场经济带来的重新分工的思考[3]。再如学者吴小英在《市场化背景下性别话语的转型》(2009)中分析了社会市场化背景下,中国性别话语的几次转型,这些转型表现了个体对自主选择的诉求与应对策略[4]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中国的性别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因此王毅平在《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2001)中剖析了社会性别理论,这一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的重要成果,对于我国妇女研究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5]。也有学者重点思考并分析了对毛泽东时期男女平等状况,左际平在《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2005)中梳理了那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引发的争议,指出毛泽东时代的措施确实确保了女性在就业和法律上与男性享有平等地位,但这并没有真正消除实际上的及那些措施背后的不平等[6];金一虹的《“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2006)中描述了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里,国家的动员模式如何影响劳动性别分工,该文献认为,那一阶段的劳动计划模式是一个蓄水池机制,具有强制性,并伴随着对女性的去性别化,这些影响既有正面性意义也有负面性[7]

将当前的男女平等与改革开放前的研究相比,许多研究反映出的一个变化是,问题本身更加凸显出女性自身的特点,即基于女性视角提出社会问题,同时发展向着更深层次进行。在中国,学术界研究女性权益集中于社会性别角度。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为保护女性权力和利益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角,许多学者都运用这一视角进行研究。例如林建军《lt;妇女权益保障法gt;修改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就基于这一视角,聚焦女性的政治参与和女性就业[8]

保护女性权利、保证男女平等不应当停留在形式上,社会性别研究是当前女性主义发展的形态。尽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研究都是主要讨论女性的压迫与解放,但两者的切入视角、具体研究方法和关注点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借鉴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也要整合其关注点。

而国外的研究由于起步早于我国,行动力度更大,其内涵和外延也更为丰富,可以为我国研究者开拓思路和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样本用于学术研究,我们需打开视野,了解世界范围内男女平等的发展、性别研究的现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这些工作对于我们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具有积极的作用。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