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正文

基于加速度的汽车驾驶性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0:04  

1.目的及意义

1.1 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驾驶舒适性已经成为当代人们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因素。所谓汽车驾驶性是指汽车在纵向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操控车辆的容易程度以及乘坐舒适性的综合主管感受,它反映了汽车纵向运动的瞬态响应品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性受到发动机动力、变速器性能,车体振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良好的驾驶性有利于保持汽车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驾驶性评价在汽车制造和性能评价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国外驾驶性相关技术保密,大多驾驶性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都有严格专利保护;国内驾驶性优劣的评价主要依靠主观评价,然而主观评价存在着容易受到评价人员以及环境影响、重复率低、评价结果不易转化为工程语言等缺点,难以指导驾驶性能的前期开发。随着测试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客观指标分析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已成为驾驶性评价的重要手段。而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分析,汽车加速度都是影响车辆行驶过程中操作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加速度将主客观评价结合,能更加全面的对汽车的驾驶性能做出评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9年R.E.Dorey学者将测量的客观车辆数据与相对应的主观评价结果进行关联,以, Tip-in/Back-out为例,将加速度上升速率和超调量与主观评分结果进行相关程度分析,通过客观指标量来表征驾驶性主观评价结果。

2000年Schoeggl Peter学者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将主观评价与客观物理量有机结合对驾驶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一种新的技术,该技术将驾驶员的主观驾驶感觉客观化,运用神经网络来模拟复杂的主观感受,并利用模糊逻辑来检测驾驶性相关的运行状态。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是由大量测试的主观评价结果和与之相对应的物理量组成。该学者第一次实现了将性能、油耗、排放和汽车驾驶性同步进行优化。

2003年Olivier Hayat学者对动力传动系驾驶性进行评估,分析简化了动力学模型,从九大方面分析影响车辆驾驶性的因素。九大方面包括发动机、动力需求、车身、变速器、 轮胎、发动机悬置、传动链、悬架和顾客需求。

2012年Josef Girstmair学者通过利用扩展动力传动模型对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进行分析,并对车辆驾驶性进行评价,基于AVL-ARTE实时平台将该模型进行测试,评价过程能达到实时性。

2012年兰州大学的郑诚学者以汽车操控性能和动力性能的客观评价指标为基础,以专业评车师的主观评价结果作为研究目标,构建评价驾驶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将动力性能、操纵性能、制动性能作为驾驶性评价指标。以几款轿车为研究对象,进行客观评价试验,然后通过专业评车师对其进行主观评分,与此同时获取客观性能指标参数,运用模糊灰色理论方法,分析指标参数与主观评分结果之间的关联程度,确定该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权重,并编写了“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汽车驾驶性评价”的评价软件,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2014年同济大学朱阳学者对ISG单轴并联型混合动力轿车驾驶性进行试验分析,考虑了车辆起步、加速、换挡、制动以及模式切换过程中的驾驶性,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以冲击度为指标,判定混合动力汽车驾驶性是否满足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