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机械机电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正文

农业大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2022-01-11 05:01  

全文总字数:217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智能化的农业大棚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农业大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化的农业大棚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智能化的农业大棚是综合智能控温系统,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大棚,可以使农业的发展更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水平,提高现代化农业的效率,为植物和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农业的发展跟得上社会发展发展的水平,让我国的农业大棚实现自动化控制并向更先进、更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并且能提高我国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温室环境控制的研究现状欧洲的荷兰,中东的以色列,北美洲的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是设施农业十分发达的国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及网络等技术在温室环境控制及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温室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这些国家的设施综合环境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等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利用温差管理技术,实现了对花卉、果蔬等产品的开花和成熟期进行控制,以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目前以色列走在发展现代温室高产农业的前列其先进一体化智能光照控制温室、配套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及相关设备均为世界领先水平,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其本国农业资源、气候环境和基本国情的先天不足。

国内温室环境控制的研究现状90年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和蔬菜花卉研究所。研制开发了温室环境与管理系统,并采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控制软件。中国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在温室群环境参数分级监控方面做了一些研究,该系统中的PC机只用于存储测量数据及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型不高,作物生长小环境中环境因子调控程度很低,这样是温室生产的生产潜力与国外的工厂化蔬菜生产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农业大棚环境监测系统,使用stm32单片和dht11、ms5611、bh1750传感器,ssd1289液晶显示屏等进行开发,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读取和分析并作出处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

本设计分为三个模块stm32单片机的主要控制模块,各个传感器的环境参数模块,显示处理模块。

使用stm32单片机效果,包含光照,气压,温度,湿度,当温度高于26度时,小电机转动,模拟喷水或者降温。大约用十天左右完成,预期效果为设定正常光照强度为100当高于100时警报灯闪烁,当温度高于26度时自动开启风扇,温度下降后自动关闭风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郭东平. 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监测报警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2】孙扬.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棚环境可视化监测系统[D].浙江工业大学,2013.【3】杨秀清.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工程大学,2012.【4】张滢.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蔬菜大棚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信息,2014.【5】贾宝欣.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贾宝欣,2015.【6】吴滔. 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作物环境与长势远程监测系统[D].华东交通大学,2012.【7】彭剑,陈贤权. 基于农业大棚温湿度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韶关学院学报,2017.【8】郭鹏,马建辉.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9】康妍妍,吴昊,何英昊. 基于网络的农业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设计[D].电子制作,2016.【10】Hao Zhu-yinZhang YaLi FengChang Hai-jun. Design of Greenhous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M].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nference,2016.【11】YING HE. Agricultural Intelligent Greenhous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Z-Wa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M],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