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金融科技支持下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0 01:04  

1.目的及意义

目的及意义

普惠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小额信贷年时提出,之后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普惠金融强调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与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由于地域、技术等因素,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发展受到限制。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借助其天然优势,给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金融科技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结合金融科技的发展,构建新的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数,并利用新构建的评价指标对湖北省普惠金融发展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在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来看,论述了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结合的必要性,并且加入金融科技因素构建了新的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局限于传统普惠金融的研究,而金融科技在快速发展,普惠金融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研究金融科技支持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实践上看,运用新构建的指标对湖北省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反映金融科技在湖北省普惠金融发展中的贡献,这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普惠金融概念、意义、发展方向、绩效评价等均有较为广泛的研究。

2006年,世界银行扶贫小组(CGAP)在《服务于所有的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一书中提出了普惠金融的内涵——通过不同途径,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储蓄、保险、信贷等差别化的服务,让所有人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利。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普惠金融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英国、印度、肯尼亚等国家以及世界银行在内的众多机构对普惠金融开始研究。在普惠金融指标的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有金融包容联盟(AFI),这个指标体系包含了可获得性和使用正规金融服务的情况两个维度,5个指标。在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G20峰会上所构建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中维度变成了可得性、使用情况和金融服务,指标增加到了19个。之后,FinScope指标体系,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Findex数据库,2012),都为后续的对于普惠金融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国内,王伟等(2011)利用2008年的数据测算了中国金融排除度。王婧等(2013)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来构建普惠金融指数。伍旭川和肖翔(2014)利用世界银行、国际基金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选用改进型指数功效函数模型,编制出世界133个经济体的普惠金融指数。焦瑾璞等(2015)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情况以及服务质量等3各维度,建立了包含19个指标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之后对于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研究使用较多的方法还有层次分析法。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在2016年发布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专门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分析后,可以发现国内外大多数是对于传统普惠金融发展评价的研究。本文借助北京大学课题组关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研究,与一系列传统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加入传统普惠金融发展评价体系,构成金融科技支持下的普惠金融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湖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