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金融的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0 11:03  

1.目的及意义

消费金融能够有效释放居民的现期需求,从而拉动内需并促进经济的增长。但社会保障体系和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不同的消费观念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崛起、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大数据的发展,以自有供应链为主线的和以他有供应链为依托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层出不穷。然而,与此同时,由于无法获取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贷数据,且各消费金融平台信息无法共享,这类平台存在一定的信贷风险,对这一风险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认知、创新国内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并完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长远来看,也能够促进国内金融领域的创新及技术化。

国内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风险的研究,一部分倾向于对风险产生原因的挖掘:肖振宇、张杰、谷瀛(2016)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虚拟性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存在的信贷风险并提出了相应建议;王慧(2016)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分为银行系、电商系及及新兴分期购物平台,对不同类型平台的信贷风险分别进行了特定的分析。另一部分倾向于研究某一特定的风险控制手段或信贷产品:叶文辉(2015)对“芝麻信用”评分体系从运作模式、数据采集的维度、评分结果的真实性等层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与FICO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龚丹丹、张颖(2016)对“花呗”“天猫分期”“京东白条”“苏宁小贷”等具体的信贷产品从授信程度、还款方式、逾期处罚、运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刘新海、丁伟(2014)则将目光转向了国外的信用评估技术,对互联网金融公司zestfinance的商业模式和大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尚未引起过多关注,大部分学者偏重对于信用卡模型的研究,当然也有一些学者留意到了中国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热潮。Nir Kshetri(2016)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对运用大数据作为信用评估手段的机构和大数据在中低收入家庭的信用评估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得出了中低收入家庭信用度完全可以达到借贷要求,只是以前缺乏途径的结论。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本文首先将对消费金融的内涵进行阐述并确定其在本文中的定义,从而推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消费金融在本文中的含义,紧接着对其进行简单的现状介绍与分类,并强调本文着重对消费者信贷进行研究。紧接着说明这一领域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与风险的特殊性,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者信贷的特点、市场发展状况、消费者理念等为依据,对风险进行分类与成因解释。然后指明信贷风险的核心是信用风险,在此基础上将信用风险的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并对第三个阶段后期,即大数据技术影响下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以阿里的芝麻信用和zestfinance的信用评估模型为例进行重点对比分析。最后从对比中发现国内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技术发展局限未能解决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及对未来风险管理方法改进的展望。

拟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文拟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法。首先,将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介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这一领域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纵向上分析信贷风险管理的变化,然后,横向上运用阿里和zestfinance的案例具体分析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创新点:

(1) 先纵向分析信贷风险管理方式的变化,再横向上重点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下信贷风险管理的区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