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正文

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

 2020-03-19 12:03  

摘 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现在经历过几次重要的变革,从计划经济到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市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也从农业大国逐渐转变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转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从量变走向质变,势在必行。

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三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地区虽然拥有有利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政治条件,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京津冀地区内部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北京和天津之间竞争较激烈,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的合作较少。并且京津冀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资源导向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处于主导的地位,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弱,环境污染比珠三角和长三角也更加的严重。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研究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基本定义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然后分析了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 产业结构 现状 对策 高新技术产业

Abstract

Chinese economic system has undergone several important chang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government-le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o market-le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China has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into a manufacturing country. In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 manufacturing power to a manufacturing powerhouse, it is imperative to transform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quantitative change to qualitative change.

As one of China's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growth pole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favo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strong industrial foundation and good political conditions, but compared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re is a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there is less cooperation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still in a low development level, the resource-oriented industry and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are still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s weak,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more serious tha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i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patter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trategic goal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n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 and then give it to you.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High-tech industr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产业结构的基本内容 1

1.2 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1

1.2.2三次产业分类法 1

1.2.3 资源密集度分类法 2

1.2.4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2

1.3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2

1.3.1 配第克拉克定律 2

1.3.2 库兹涅茨法则 3

1.3.3 产业内的演变 3

1.3.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

第二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5

2.1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 5

2.1.1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5

2.1.2 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 7

2.1.3 主要问题 8

2.2 京津冀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8

2.2.1 京津冀地区之间各省市之间的行业发展 8

2.2.2长三角地区行业的发展 9

2.2.3 主要问题 9

2.3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 10

2.3.1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10

2.3.2 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 10

2.3.3 主要问题 11

2.4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11

2.4.1 京津冀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11

2.4.2 主要问题 12

第三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13

3.1主要结论 13

3.2政策建议 13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第一章 绪论

1.1 产业结构的基本内容

产业是某些具有相同性质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一般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产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第二个是指产业之间的关系。在经济研究中,一般是指产业间的关系 [7]。本文也主要分析产业间的关系。影响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很多,经济的发展水平,新技术的发展情况,自然资源禀赋,消费投资,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国家的政策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人类社会也是从农业社会逐渐进入到工业化社会,并且正在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其中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一个国家的政策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英国重商主义大大促进了英国从农业化社会转向工业化社会,但牺牲了农业的发展。

1.2 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产业分类就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划分的标准不同,产业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2.1 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即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该理论是由马克思提出,划分标准为社会总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生产资料主要指物质产品的生产,包括建筑业、机械制造业、农业和其它用于再生产的材料;后者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教育、金融、保险、卫生等提供服务型,而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的部门。物质资料主要用于满足社会的再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主要满足人们的生活的需要。两类产业不能偏重,要协同发展。建国初期,国家大力发展钢铁行业、汽车制造业等生产资料行业,消费资料的生产落后,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况。但是两大部类分类法有其缺陷,该分类方法不够细致,有些行业分类困难;并且分类不够细,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困难。

1.2.2 三次产业分类法

C·克拉克提出的三种工业分类方法是目前已知的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分类方法,也是大多数经济研究人员所采用的分类方法。生产物直接取自自然界的没有经过人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主要为农、林、牧、渔,其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人的加工;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也被称为工业,所有的工业产品都是人们经过二次加工生产出来的;为生产和生活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像影视媒体业、体育娱乐业、教育业等就属于第三产业。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水利。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石油工业等。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主要包括政治文化、金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像工业、科研、教育产业、零售业、旅游业、国家机关、保险业等都属于服务业[8]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产业分类法,对研究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产业进行划分,在经济落后时期,产业门类少,在当时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门类逐渐增多,三次产业的分类法也变得越来越不满足经济的发展。

1.2.3 资源密集度分类法

资源密集度分类法是在生产过程中,对每种要素投入所占比重的多少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主要有资源、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电脑组装行业就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其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比例较大。软件产业、互联网和计算机产业被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以其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靠国内的资源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依靠资源和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依靠技术和资本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更高的要求。

1.2.4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又称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避免各个国家产业划分的混乱,颁布的lt;lt;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gt;gt;(ISIC)。将产业划分进行标准化,使其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期是1988版的第三修订版。这套《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分为A-Q共17个部门,其中包括99个行业类别。这17个部门为:A、农业、狩猎业和林业;B、渔业;C、采矿及采石;D、制造业;E、电、煤气和水的供应;F、建筑业;G、批发和零售、修理业;H、旅馆和餐馆;I、运输、仓储和通信;J、金融中介;K、房地产、租赁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M、教育;N、保健和社会工作;O、社会和个人的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和机构[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一套标准的产业分类法便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使产业划分的标准有章可循,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和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的演变也具有一定的规律[10]。产业结构的演进伴随着产业数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 [11]

1.3.1 配第克拉克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著作中根据三次产业附加值的不同提出了三次产业演变的基本方向。随后克拉克对其理论进行完善,形成配第--克拉克定律。基本内容如下:经济发展初期,第一产业占据着主导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增多。其中伴随着劳动人口在各个部门的转移。产业结构转型的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增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行业的发展是不同的。历史的经验也表明,在早期的封建社会,绝大多数人口都会集中在农业部门,在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开始向工业部门集中[12]

1.3.2 库兹涅茨法则

库兹涅茨研究了产业结构的转变规律得出结论:在长期过程中经济增长是伴随人口结构的转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比第一产业的多 [5]。其主要内容为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和第一产业中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逐渐上升,但是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或者保持不变,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比重不断增加,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同步的。我们把这种变动规律称为“库兹涅茨法则” [13]。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会逐渐下降,同时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逐渐增强[4]。无论是配第克拉克定律还是库兹涅茨法则都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将减少,二、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不过库茨涅兹对产业结构转变规律的阐述更加的完善。

在建国初期,我国三次产业分别为50.5%、20.9%、28.6%,到改革开放初期,农业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27.7%,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例为47.7%、24.6%,到2016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6%、39.8%、51.6%,在产业结构上也表现出了第一产业逐渐减少,二三产业逐渐增加的规律。

1.3.3 产业内的演变

农业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农业比重的减少必须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中的劳动人数逐渐减少,但是农业的产量是不变甚至增长的,这是由于技术的大量投入,在农业中技术的投入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虽然农业从业人口减少了,但是生产的效率提高了。

从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在农业社会,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伴随着工业革命,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向外扩张,落后地区也主动被动的进入工业化社会。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其中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为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奠定了科技和经济基础,工业化也经历了从简单的初级加工发展到深加工,从集约化发展到强调技术的作用等几个重要的阶段[14]。所以在第二产业工业中,其也是从初级的加工制造到更高级的制造业转变。生产要素从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占较大的比重转变到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占更大的比重;从初级加工到深加工转变;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转变。

当前中国正处在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是我国的制造业还处在一个更低的阶段,大多是简单的初级加工,只是简单的产品组装,核心的生产技术都由发达国家掌握。同时我国的农业也处在一个落后的水平,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加大农业的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须。

1.3.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种产业从出现到衰退都有一定的规律,一方面,每当社会上出现新兴的产品,那么相对应的旧的、落后的替代品就会被淘汰。另一方面,当一个地区的生产条件不在适应某一产业的发展时,该产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寻找生产成本最小的地区,实现最大利润,进行转移。不管是新产品替代旧产品还是生产条件的改变导致产业的转移,其中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成本最终决定了某一国家的某一产业进口国还是出口国[2]。当发达国家的生产条件不再适应某种产业的发展时,该产业就会从该地区转移出去,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15]。该理论也适用于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转移。以美国为例,现在在美国本土生产的钢铁已经占据很少的一部分,美国大部分的钢铁都需要进口来满足国家的需求,同时,一些低端的制造业也都从美国转移到欠发达地区。

第二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衡量三次产业所占的比例有很多的方法,每个产业劳动人口所占的比例,每个行业的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等,但最主要的指标是把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作为划分依据,本文也是按照这一方法论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4.7%、45.5%、39.8%,到2016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6%、39.8%、51.6%。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渐的优化。但是我国还存在着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不合理等问题。

2.1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1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表2.1 近十几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单位:%

北京

天津

河北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3

2.6

35.8

61.6

3.7

50.9

45.5

15.0

51.5

33.5

2004

2.4

37.6

60.0

3.5

53.2

43.3

15.6

52.9

31.5

2005

1.4

29.5

69.1

3.0

55.5

41.5

14.9

51.8

33.3

2006

1.3

27.8

70.9

2.7

57.1

40.2

13.8

52.4

33.8

2007

1.1

26.8

72.1

2.2

57.3

40.5

13.2

52.8

34.0

2008

1.1

25.7

73.2

1.9

60.1

37.9

12.6

54.2

33.2

2009

1.0

23.5

75.5

1.7

53.0

45.3

12.8

52.0

35.2

2010

0.9

24.0

75.1

1.6

52.5

46.0

12.6

52.5

34.9

2011

0.8

23.1

76.1

1.4

52.4

46.2

11.9

53.5

34.6

2012

0.8

22.7

76.5

1.3

51.7

47.0

12.0

52.7

35.3

2013

0.8

22.3

76.9

1.3

50.6

48.1

12.4

52.2

35.5

2014

0.7

21.3

77.9

1.3

49.2

49.6

11.7

51.0

37.3

2015

0.6

19.7

79.7

1.3

46.6

52.2

11.5

48.3

40.2

2016

0.5

19.3

80.2

1.2

42.3

56.4

10.9

47.6

41.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