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1 10:05  

文 献 综 述

1999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首次最先提出建设创新平台的构想。科技创新平台,也称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或科技服务平台,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一系列共享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包括知识、技术、信息、人才、政策及其相互联系。它通过集合区域内物质性的公共设施与组织,有利于平台中各成员进行创新信息收集、交流和扩散,从而促进原创性理念和生产过程的产生,是对创新思路和产品进行研究幵发、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转化的共享媒介。浙江省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及经济发展环境,然而科技创新资源的缺乏是困扰浙江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为使浙江省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设施的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然成为浙江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浙江省致力于打造区域创新平台,近年来建立了多个区域创新平台,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2004年以来,浙江省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基本思路,通过跨单位、跨部门、跨地区的科技资源整合,已建设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4个,其中,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8个行业科技创新平台33个,区域科技创新平台43个(浙江省科技厅,2015)。这些平台为浙江省广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咨询、分析、测试、产品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了平台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作用,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为浙江生省创新型城市建设发挥作用,同时平台自身也得到了较好发展。平台依托浙江省具备科技基础条件、有较强的科研开发与服务优势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重点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联合组建,主要有两类:一是公共科技基础平台。通过整合、优化现有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科技信息、质量检测、知识产权和标准数据库等科技基础资源,提供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的科技服务;二是专业(行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块状经济发展重点,开展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孵化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范海霞,2014)。很多专家学者对浙江省创新平台做出了诸多研究。其中,丛海彬等(2015)研究了浙江省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戴丽华(2013)以浙江省为例实证研究了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运行效率;翟运开(2010)以杭州市区域创新平台为案例探究了区域创新平台的内涵与结构;范海霞(2014)对杭州市开放式创新平台构建进行了研究;张小蒂等(2011)等以桐庐制笔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对象,考察了集群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不断提升的机制;汤达金(2013)基于对杭州、台州、温州的调查探究了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与不足;王丽英(2014)研究了淳安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项永忠(2013)对青山湖科技城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策进行了研究;胡俊超(2015)以东阳市红木家具产业为案例探讨了浙江省区域经济技术创新平台;张海戈等(2011)以浙江为例对创新科技载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应向伟(2011)研究了浙江省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及其途径;孙文友(2012)从推进农业发展方面研究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推动力。

二、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问题与对策

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起点早,充分发挥区域内产业集群优势(虞锡君,2006),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蒋泰维,2009),但是同样面临着平台建设不够成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浙江省区域创新平台数量整体呈现 ”南少北多” 的不均匀分布态势,且随时间推移,分化趋势更为明显(丛海彬等,2015)。

(2)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体现为:校企协同创新方式较为单一,合作水平不高;创新主体问分工不明确,创新主体功能趋同化明显;高校的考评机制存在局限性,阻碍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范海霞,2014)。

(3)缺乏全球特性的开放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跨越组织和国家的文化界限,获取全球性专业人才与服务资源。

(4)企业对创新平台的参与度偏低,社会风险投资尚未涉足,创新平台吸引企业和社会机构投入的动力机制还未建全,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