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服装产业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4 10:05  

文 献 综 述

改革开放后,我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纺织品及服装的产量与出口额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曾长期作为我国的传统比较优势产业。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服装产业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提供了重大利好;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工资水平上升,我国正逐渐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且近年来服装业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造成服装积压。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也亟待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否会影响中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服装产业该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应对,从而推进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化,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

李双燕,张红(2013)认为,2001-2011 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及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呈上升态势。并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来论证了这一观点。并认为,我国服装产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削弱,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徐燕,杨红宇(2006)认为,服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企业生产规模增长过快, 产业链供需失衡,管理混乱,服装出口技术含量低,品牌意识不强,国际营销水平较低。以上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并提出了品牌营销、国外投资建厂等建议。

王秀芝(2008)认为,绿色壁垒、服装品牌、服装质量、反倾销、环保服装五方面影响了中国服装出口,对于推动中国服装出口、促进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翟普,齐利芳(2009)认为,熟练劳动力和丰富低廉的原材料是我国服装产业的一大竞争力,但劳动成本的逐渐提高和发展中国家服装业的崛起,使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大大降低。目前,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仍面临技术依赖强、核心竞争力低、自主品牌少等问题。在全球经济低迷,服装产业成本提高的大背景下,积极承接来自欧美国家服装产业的转移,调结构、促升级。

邱白玉,邱明玉(2008)认为,中国缺乏自主品牌,几乎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服装设计大师;服装企业虽多,但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少;面辅料行业,尤其是面料,只适合内销服装,其质量还打不到国际品质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