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正文

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升级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1 04:04  

1.目的及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地位以及基于上述分析提供相应的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升级的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在全球价值链中发展至一定地位,但在质量与效益、创新与研发等方面依然与世界汽车产业强国存在着一定差距,受到科技、工艺、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桎梏。出于上述考虑,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下的转型升级。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次提出了国际分工的概念,认为分工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间三者的混合型分工新形态,并最终向跨国公司为载体、生产要素的跨国间流动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过渡。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从价值链、价值增值链、全球商品链、全球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的。价值链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Porter的著作《竞争优势》(1985)中第一次被提出。Porter认为企业是一个通过将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共同创造价值的集合体,创造价值的这一动态过程即被称为价值链。

Kogut提出了价值增值链的概念,更进一步的分析了比较优势在价值链中的作用,企业对价值链各环节的空间配置过程体现了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不同区位价值链环节上显现的优势,反映了价值链的垂直分工特征和空间配置功能。

施振荣(1992)利用“微笑曲线”表现产品在不同环节上创造出不等量的附加值,“微笑曲线”形象地描绘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内容。

20世纪90年代,Gereffi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GCC,Global Commodity Chain),将价值链的概念和产业的全球组织联系起来。

Gereffi(2001)继续在全球商品链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的概念。

英閒Sussex大学的发展研究所(IDS,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2)作为研究全球价值链问题的重要机构提出:“全球价值链是产品从构想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活动,这些活动是以产品的生产为中心,各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基础,以价值链不同增值环节的利益分配为推动力的一种全球性跨国生产网络组织”。

全球价值链带来的国际生产分割不仅提高全球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而且对于参与国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刘庆林、高越和韩军伟(2010)通过重新测算中国的国际生产分割指标,考察了其对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参与国际生产分割有利于工业行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对不同行业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中低技术行业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肖文和殷宝庆(2011)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 27 个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考察了行业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