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正文

CO2捕集工艺经济可行性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07 04:04  

文 献 综 述

1.1概述

为有效控制燃煤电厂产生的温室气体,实现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与环境保护协

调发展,CO2减排问题就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燃烧前脱碳技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应用在以气化炉为基础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发电过程,是利用高压下燃料与富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经冷却后,进行催化重整反应,生成以氢气和二氧化碳为主的水煤气,并对其进行提纯和压缩。随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被分离出来,氢气则作为燃料送入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因此,不同于燃烧后脱碳技术, 燃烧前脱碳技术所需处理的气体压力高,CO2浓度大、杂质少,有利于实现CO2的高效脱除,也是最具潜力的洁净煤电技术。目前已开发的用于燃煤电厂CO2分离方法主要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膜法、吸附法等。但考虑到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系统混合气特点,采用技术成熟度较高、CO2选择性好,吸收容量较大的物理溶剂吸收法将是现阶段较为理想的一种选择。基于此,本课题拟在典型CO2捕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相同工艺条件下的低温甲醇洗工艺、聚乙二醇二甲醚工艺、碳酸丙烯酯工艺进行模拟计算,并以脱碳过程所需的热量、冷量、电功以及溶剂损失等作为考察工艺运行费用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来寻求脱碳成本最低的工艺线路,以初步确定最优的分离方法及其经济可行性。

1.2 物理吸收法

1.2.1 低温甲醇洗工艺(Rectisol法)

低温甲醇洗,也称(Rectisol工艺),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德国林德公司和鲁奇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气体净化工艺,主要利用甲醇在低温下(-40℃至-60℃)对酸性气体溶解度极大的优良特性,进而脱除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合成氨、合成甲醇、羰基合成、城市煤气、工业制氢和天然气脱硫等气体净化装置中CO2 和H2S的脱除。

甲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在工艺操作条件下,可选择性脱除H2S和CO2,且气体净化度高,但甲醇毒性大,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需要对排放的甲醇残液进行处理。由于在低温操作,对材质和制造技术要求较高,设备制造也有一定困难。此外,为回收冷量,换热设备特别多,流程复杂,换热设备费用大,绕管式换热器制造成本和难度相对较高。

1.2.2 聚乙二醇二甲醚工艺

聚乙二醇二甲醚,其分子式为CH3(OCH2CH2)nCH3(n=3~9),也称Selexol工艺,是由美国联合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脱硫脱碳工艺,可以有效脱除H2S、CO2和硫醇,但脱硫和脱碳过程必须分开进行,溶剂再生可通过多段闪蒸来实现。Selexol工艺主要应用于天然气、煤气转化制合成气、蒸汽转化合成气和炼厂气净化等过程,该工艺对CO2和H2S酸性气体分离果好,对设备腐蚀性小,但流程复杂,溶剂成本也比较高。此外,中国南化公司研究院于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开发了一种与国外的Selexol工艺相似的NHD工艺,但二者所用的溶剂有所不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