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科学 > 正文

低浓度TCEP对赤子爱胜蚓的氧化损伤及神经毒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11 04: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tcep学名磷酸三(2—氯乙基)酯,分子式为(clch2ch2o)3po,是一种新型含卤磷酸酯阻燃增塑剂。这种阻燃剂是国际上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和纺织品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助剂。一、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无臭味,挥发性低,密度1.42(20/20℃),粘度20.810~(-3)pas/37.7℃,闪点222℃,凝固点-20℃以下。分解温度272℃。阻燃性非常强;二、化学性质:不溶于脂肪烃,微溶于水,溶于 醇、酮、酯、醚、苯、甲苯、二甲苯等,能与氯仿及四氯化碳混溶,与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氯乙烯、酚醛树脂、聚丙烯酸酯等高聚物相容性好。而tcep作为典型的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代表,现研究表明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特点会导致其极易进入土壤环境中,因此单方面重点研究其低浓度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有助于为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利用土壤生物来评价和预示土壤环境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技术,而蚯蚓是土壤中生物量最大的一类无脊椎动物,且广泛分布于各种土壤环境中。同时蚯蚓处于食物链的底端,是最易受到环境污染物伤害的土壤生物之一,能富集大部分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由于蚯蚓生态种群的健康直接影响到食物链中更高级别生物的安全水平,可将蚯蚓作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作用的桥梁。此外,蚯蚓还具有分布广泛、体型较大、敏感性和易于养殖等优点,因此常被用来指示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在生态毒理学中,研究蚯蚓对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反应,不仅可以用来指示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还可以通过其毒性效应来评价土壤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是使用最多的标准物种。

本论文通过利用人工土壤法的实验手段分析不同程度低浓度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对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影响,并且研究不同浓度tcep暴露下对蚯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蚯蚓神经毒性效应,旨在探讨了tcep对陆生无脊椎动物蚯蚓的致毒机制,为tcep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表明有机磷酸酯类(opes)的使用频率和用量均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有机磷酸酯类在沙尘、空气中的分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并且在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存在,而且其特点导致其极易由周边环境进入到土壤环境中。而 tcep作为有机磷酸酯类的典型的代表,研究可知tcep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因此对于研究不同低浓度tcep对土壤生物蚯蚓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及作用机制成为必要。而选用赤子爱胜蚓作为土壤中的指示生物就是由于它能指示土壤中tcep的污染情况,并且研究土壤生物中的部分生态种群的健康直接关系到食物链中更高级别生物的安全水平,可以作为研究毒物对人类健康的桥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的研究现状

2)、人工土壤法对低浓度tcep对蚯蚓的致毒机制进行分析

3)、低浓度tcep对赤子爱胜蚓的氧化损伤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1)、利用人工土壤法对不同低浓度tcep对赤子爱胜蚓的个体水平产生的毒性效应导致对生长影响的比较。

2)、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检测cat、sod、gsh以及mda、8-ohdg等产物比较蚯蚓产生的氧化损伤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崔隽, 姜洪雷, 吴明艳, 田胜军. 阻燃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1).

[2]li m, liu z, xu y, cui y, li d, kong z. comparative effects of cd and pb on biochemical response and dna damage in the earthworm eisenia fetida (annelida, oligochaeta) [j]. chemosphere 2009, 74: 621-625.

[3]徐恩斌, 张忠兵, 谢渭芬. 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3, 01: 73-7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