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浅析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与制约文献综述

 2020-03-31 12:03  

文 献 综 述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一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焦点,在非常情况下甚至能左右政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体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各种传统媒体在不断创新,新兴的网络媒体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媒体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的化身,并逐渐成长为对政府进行监督的除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但是媒体是否真能对政府进行监督、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督有什么必要性和特殊意义以及媒体如何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一直没能得到更好的办法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问题本身出发做一简要探讨,以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所促进。

(一)我国媒体监督的特点

媒体监督具有更广泛、更直接、更具体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通过与其他监督形式在监督主体、监督形式、监督效果上相比较得出来的,陈红蕾(2007)提出,(1)监督主体:媒体监督的实质主体是公民,因此媒体监督是公民监督的实现途径;(2)监督形式:公开是实现监督的前提。随着政府与媒体互动关系的日渐形成,新闻发布会作为媒体发表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媒体在实践中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3)监督效果:媒体将得到的信息传播给公众,使公众以最快捷、最有效、最生活化的方式了解到国家政策、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其他公民的生存状况,了解政府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使政府的工作得到公民的直接监督。杨兰(2009)提出,(1)舆论监督以引导为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2)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媒体和政府之间正在形成良性互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舆论监督确定为十种监督制度之一,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3)媒体普遍重视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建设性舆论监督,是指记者在采访中与被批评者平等交流,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途径,为被批评者改进工作纠正错误,提出有益的建议;(4)舆论监督多集中在民生问题,当今,”民生问题”是直接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新闻媒体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把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搞得更加扎实有效、生动活泼。谢雅利(2011)提出,(1)媒体监督涉及的范围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广泛性的特点;(2)媒体监督具有公开性的特点,通过人人都知晓,人人都参与的形式进行;(3)具有及时性的特点;(4)媒体监督具有真实性的特点;(5)新闻媒体具有客观、真实性,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评价色彩,因此,新闻媒体的行政监督具有评价性。

(二)目前我国媒体监督政府的意义

陈堂发(2004)提出,(1)媒体为高质量的政府政策活动提供必备的条件即较高程度的民主与科学元素;(2)媒体能及时敏锐发现有新闻价值的”问题”并有效将之转化为政府政策问题;(3)媒体为政策方案的优化提供不需要支付成本的公共讨论平台。张燕(2011)提出,(1)新闻舆论监督行政权有助于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2)新闻舆论监督行政权有助于保障政府政治决策的顺利执行以及行政机关工作的顺利开展;(3)新闻舆论监督行政权有助于防止和克服国家权力机关公务人员的腐败堕落行为与不正之风;(4)新闻舆论监督行政权有助于保障广大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充分实现。陈红蕾(2007)提出,(1)媒体监督有利于责任政府观念和公开政府观念的形成。首先,政府责任相对应于政府权力,责任政府观念要求权力与责任的互相制约和平衡。其次,公开制度主要是指信息公开,它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2)媒体监督有利于民主参政、议政,有利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首先,提高决策的公共性是媒体作用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的表现。其次,推动政府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传媒的参与。最后,通过对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报道,有利于决策层和公民对政策及执行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杨兰(2009)指出,(1)我国政治体制决定必需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监督;(2)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3)有利于政府政务透明度提高和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4)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5)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媒体的监督,导致媒体与政府之间关系和谐。

(三)目前我国媒体监督存在的问题

刘宏明(2012)提出,(1) 监督介入困难;(2)监督范围有限;(3)监督影响力不大;(4)监督的效果不佳。史册(2009)提出,(1)媒体监督没有立法保护;(2)媒体工作者自身认识的偏差;(3)被监督对象干扰新闻媒体行使监督权;(4)新闻媒体缺少”被监督”体系。孙江波(2008)提出,(1)媒体监督的制度困境,缺乏制度环境下媒体监督的保障和规范;(2)媒体监督缺位和越位、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梁赞(2010)提出,(1)被监督对象的阻挠。尤其被监督对象是部门或单位,其负责人阻止媒体报道所花的心思,往往大过追踪新闻的记者;(2)市民顾虑大,记者取证难;(3) 熟悉行业与监督行业的悖论。记者也是人,而且他们的社会关系恰恰集中在自己分管的行业或部门,弄不好,一次监督足可以毁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工作关系,使其新闻线索数量直线下降,这已经影响到记者的生存;(4)媒体自身的限制。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在媒体还没有强大到舍利益而取影响的阶段,这种限制是必然的。

(三)媒体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的措施

谢雅利(2011)提出,(1)健全法制,使新闻媒体监督具有法律保障;(2)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杨兰(2009)提出,(1)政府放松管制,使媒体逐渐摆脱政府的控制,渐渐转变成真正独立实体;(2)加强媒体自身素质建设,促进监督的客观真实;(3)政府和群众对媒体进行反监督,促进彼此双向沟通与合作;(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舆论监督立法,保障新闻媒体监督权的顺利实施;(5)提高认识,建立新闻媒体曝光案件追查制度,促进二次监督的形成。樊拥军(2009)提出,(1)媒体监督应当由风暴式监督向持续监督转型;(2)由感性监督向理性监督转型;(3)由泛化性监督向具体化监督转型。丁雯婷(2010)提出,媒体监督方式制约行政权力的新方向,1.高度的法制化:(1)建立健全以法律保障为核心的权力制约机制;(2)实现以媒体方式推进对权力制约机制的改革;(3)建立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2.形成并全面实现多元监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