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苏北地区和谐农村研究

 2023-12-25 08:12  

论文总字数:15141字

摘 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农村是重中之重,在和谐农村的重点又是发展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当前,苏北地区和谐农村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技术停滞,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养老困难,政治参与程度低以及农村民主政治缺乏等等。因此苏北地区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民,同时关爱留守儿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我相信苏北地区和谐农村前途一片光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指日可待,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蓝图终将绘成。

关键词:苏北地区;和谐农村;问题;措施

Study of harmonious rural northern Jiangsu area

WangJinHu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The party"s sixteen plenary session of six, The central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t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harmonious rural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focusing on the harmonious countrysid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development of Northern Jiangsu area. At present,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rural area in Northern Jiangsu area, such as the stagn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farmers pension difficulties, the degre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low and the lack of rural democratic politics. Therefore, North Jiangsu are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must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 cultivation of new farmers, and care for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mprove the system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Finally,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villagers autonomous system, really let a farmer be in power. I believe that the future of harmonious rural northern Jiangsu bright point the day and await for it, build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countryside, the great blueprint of our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will draw.

Keywords: Northern Jiangsu area;The Harmonious Countryside;Problems; measures

中学我们就学过东晋文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闻其描述的这种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故美名其曰:世外桃源。这样的生活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人们也不例外。因此,从马克思、恩科斯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到我国进去二十一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将来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以及新一届国家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室所精辟阐释的“中国梦”,简单的三个字包含的内容丰富,一个“梦”字更是内容深刻,意义深远。这一路走来,我们国家都在孜孜不倦的探索。我理解的“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这我重点理解的就是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农村。

一、和谐、和谐社会、和谐农村

和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和谐观的基本观点来解释就是说: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相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1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形象、通俗易懂。“和而不同”等则是咱们中国古代和谐的理念。

和谐社会,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人自身要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和谐社会又包括了城市和谐,农村和谐以及城乡和谐,协调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从小了说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向往之地、生活天堂,每个人为之努力奋斗。从大的角度来说,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重头戏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因为从5000年的中华民族起始,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有句歌这样唱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可以加一句:没有和谐农村就没有和谐社会。

和谐农村通俗的直面解释就是:农村地区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融洽,如有矛盾可以得到及时化解。农村的经济持续发展,农村人民安居乐业。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全新的理念又是促进和谐农村发展的又一推动力。前国家总书记 胡锦涛曾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概况给“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短短的20个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具体要求。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我国农村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村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政治参与度也是亟待加强。面对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是一件充满挑战的项目,特别是在各发面发展又再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我研究的就是咱苏北地区的和谐农村建设,大体的思路就是先树立目标,对照目标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改变咱苏北农村的现状,建设和谐农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一抹色彩。

二、苏北和谐农村目标追寻及意义

有目的地的旅行才是有意义的旅途,和谐农村建设也是一样,如果只有文字的描述的蓝图,也许每个为之奋斗的人来说就仿佛是海市蜃楼,捉摸不到。要让农民们看到未来的蓝图,有了目标有了奔头,人们也就有了动力。所以对于咱们的和谐农村建设,我想最真实的写照就是咱们江苏省华士镇的华西村了,看到了这个村,我仿佛就看到了咱们和谐农村的未来。那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个华西村:

位于江苏省华士镇的华西村,是被国内外赞誉的“天下第一村”。那儿可是说是家喻户晓,是每个农村人的梦想之村,是咱们国家和谐农村的典型代表。

从物质生活层面来看,华西村村民家住400—600多平方米的别墅,每户村民的存款在600万元—2000万元。与此同时,他们果、林、花、菜、粮、水产协调同时发展,环境优美,是一个“天然氧吧”,在充分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批的旅游爱好者。他们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让所有的华西村村民腰包鼓了,再也没有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

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华西村针对大多数村民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把咱们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与村民们所知道的故事结合起来,旧话新解,赋予其以全新的意义,村民们重复理解,记忆深刻。同时华西村将原来的宣传队发展为华西特色艺术团,他们结合国家的政策,自编自演,给人们带去各种各样的节目,丰富村民文化精神生活的同时把国家的精神、政策贯彻人心。与此同时,华西村还十分重视教育,大力办学,培养一大批的高学历人才,就村领导中就有18名大学生。

吴仁宝,这个在整个中国响了大半个世纪的名字,是服务了华西村40多年的“老村官”,也是他带领的华西村走到今天的辉煌。在民主政治方面,他开创的一套独特的管理制度。他们每周有一次的村民大会,每次参加的人都有80%的以上,村民在会上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村民自治制度在华西村深入人心,其作用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不仅有村民代表大会,在华西村的村党委还有“纪委”,都是有村民自己选举出来的,“纪委们”也是尽职尽责的发挥纪检、监督作用。华西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村民自主管理,村民当家做主人。

不管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还是政治民主建设,华西村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目标,我们的和谐农村建设就是要追寻着这一目标,努力前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中国梦”重要构成部分。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论是小康社会还是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建设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农村是相互统一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民、农村”惯称“三农”问题,成为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然而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下,只有首先构建和谐农村这一稳定之基,那和谐社会这座大厦才能长久屹立,实现咱们的“中国梦”。对于政府来说,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其中大部分原因是苏北地区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农民人口众多。因此是苏北地区和谐农村建设是我们国家和谐农村建设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程,重中之重。

三、苏北地区农村发展现状

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这五个省辖市,共40个县。苏北的经济发展,人均GDP一直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是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走在前往小康的大道上。我就是生活在宿迁一个小村庄,对目前的苏北地区的农村的状态可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

总体看来,苏北地区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相对苏中、苏南地区可以说是相当的滞后。但是苏北地区的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的是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农业技术的落后,土地的减少,靠纯种来获得收入难以供应家中各种开支,特别是如果有老人孩子,赡养老人和供孩子上学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因为没有资金,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农民没有选择创业的资本,于是大部分的人选择了进城务工。但是孩子要上学,国家的教育政策又不允许农村的孩子留在城里上学,孩子只能留在家中由其祖父母来抚养,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疼爱,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有的时候老人没时间管也管不住,有的孩子就早早辍学,也踏上打工的道路,有了“打工二代、三代”的说法。还有当人们老来的时候,无非是希望膝下子孙环绕,享受天伦之乐,可是现在的状况是老人内心不仅得不到儿孙的关爱,还要整天为他们担心牵挂。“空巢老人”成为农村一个独特的现象。同时也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完善,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目前的状况可谓令人担忧,如果这样长期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会不会有一天村里的人走完了,这个村庄也消逝了。

在苏北农村当农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同时也突出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农民把所有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上,对村干部的选举,村委会的工作毫不关心。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就亲眼看到我们村中人大代表的选票像小广告一样被随处丢弃,没有发挥它应有的用处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更让我吃惊的是,我问过邻居我们村的干部有谁?他们是怎么选举出来的?有部分的人可以说出来有谁是村干部,但是没人知道他们怎么被选举出来的。对于村中的政务、事务、财务等情况更是一问三不知。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村民没有整体意识,没有政治参与,村民自治的理念。总的来说就是没有理解和领会国家关于村民自治的政策,总觉得事不关己,村务都是干部的事。这是农村和谐建设的十分严重的问题,村民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但结果告诉我们,苏北地区村民政治参与程度低,村民自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民主自治在苏北地区是纸上文章,如此下去怎么开展和谐农村建设?

四、苏北和谐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纵观苏北地区农村现状,对照和谐农村建设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苏北农业技术落后,传统农业扔占有主导地位

苏北地区最大了一个特点就是人均土地多,也基本是靠土地为生,土地在农民的手里传了一代又一代,种地二代听着老人的言传身教,努力学习上一辈的经验。出现这现象的原因有:其一,大部分的农民是文盲,看不懂书籍,又不会使用电脑等高科技,就没有机会学习到现代化农业技术,也没有懂技术的人,能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小麦,水稻等传统的农作物,传统的种植方法,农业生产力水平一直在原地踏步。其二,农民不愿意或者说不敢轻易改变,什么样的虫用什么样的药,到什么时间什么施肥等等,农民习惯了按部就班,生怕出现状况会使土地减产,收入减少。如果出现某一好的肥料,或好的药物,甚至更好的农作物时,大家也会一个看一个,然后等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实验成功之后,才会考虑自己要不要自己也尝试一下。也许是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意改变上辈人留下的财富。记得前两年。插秧机技术才传到我们那,之前都是村民一棵一颗的亲手插,全村没有人愿意用这个高科技的家伙。原因很简单,村民听别人说,插秧机技术种入的稻子,产量比传统的低,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就无法满足,建设和谐农村的物质基础就是没有,也就无从谈建设和谐农村。

(二)苏北农村的农民进城务工,老人孩子独守“空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完整而和谐的家事和谐社会的小分子,没有和谐的小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就没有了基础。“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近年来媒体不断追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新潮而刺耳的名词。具体说来:在苏北农村许多家长迫于生活的压力选择进城务工,留下子女有爷爷、奶奶或者叔叔、婶婶代其抚养,甚至有些孩子没有监护人,由家伙总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来充当父母的角色。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安全,心理面临一系列问题。生活中,留守的孩子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吃的营养跟不上,长期缺乏营养,身体发育不良,健康受到影响。学习上,有的孩子要抽时间来帮忙干活,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且学习上过程中得不到成人的辅导和帮助,长期下来成绩上不去,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及早辍学。安全方面的问题是更严重的,当老人忙于农活,无时间照看孩子,这大大增加的孩子被拐卖的机率,毕竟是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还有心理问题,则是最普遍存在而且必须靠专业人员来解决的。孩子们缺乏亲情和心理关怀,同时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情景,会产生嫉妒心理,有的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产生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留守儿童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对于老人来说,本想着老来的时候可以儿孙围绕,享受天伦之乐。但现在的局面是无论年龄多大,都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讲话的人,没有了心灵的慰藉。

苏北农村农民选择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原因一,土地面积日益减少,同时自然灾害增多,家庭经济来源也随之减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近几年土地面积在不断缩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工厂,甚至有些事有毒有污染的工厂,人们在也不能沿着原有的生活走下去,也迫于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等生活压力,不得不外出打工来挣钱养家。原因二,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在飞速上涨,抚养孩子赡养老人成本增加。我们粗略计算一下,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至少要20 万元,赡养一位老人10年至少也要10万元。面对如此巨额的花费,窝在小小的村庄就算自己不吃不喝,有怎能应付着开支?去大城市挣钱多,闯荡几年家庭生活条件也许会好些。原因三,霓虹灯下的大城市强大的吸引力。生活在一个地方久了,对外面的世界就会充满了好奇,在加上从电视里,听朋友描述,其好奇心就大大加强,总想着去闯一闯。高耸的建筑,繁华的街道,一派繁荣的景象,无一不吸引着农村人眼球,他们开始向往那种生活,渴望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于是选择放弃恬静的农村生活,背起行囊踏上离家的火车。农民进城务工导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形势严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巨大的阻碍。

(三)苏北农村中老无所依形势严峻,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世界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卫生组织2013年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对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及医疗数据分析,包括人类预期寿命等9个方面。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6岁,我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也就是说平均社会和家庭要赡养一位老人十几到二十几年。对于城里有退休金的老人来说,家庭赡养的负担相对较小,可对于农村地区的老人来说,老无所依的情况十分严重,亟待政府来关注解决。疾病、挨饿、流浪……对于农村老人来说,特别是膝下无儿女的老人,身体衰弱使其失去经济来源,只能靠着政府的救济,或者乞讨过活。所以在苏北地区相对繁华的市区等街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孤苦无依的老人,特别是在学校的周边情况更为普遍,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善良而充满同情的,而这也成为经济落后的苏北地区农村中所特有的“风景”。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化进程速度更快,所以怎样可以使老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是苏北地区和谐农村建设又一重要任务。

为什么苏北的农村老人会出现这中局面?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老人膝下无儿女,无人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养儿防老是农村人最流行的一句话,也是农村人最基本的追求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如此幸运。有的是由于家庭原因,家中历来就贫穷,没有经济基础结婚;有的则是常年在外漂泊,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结婚生子等等情况。第二,儿女不愿意赡养老人。家庭赡养是我国农村老人赡养的最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事件,老人膝下儿女众多,但儿女之间相互推诿不愿意赡养老人,老人只能独自抹泪,心寒啊!有些子女就是素质低、道德缺失,有些则是自个小家的负担太重,心有余而力不足,老人也不愿意成为负担。第三,家庭赡养的问题诸多,只能依靠国家力量。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政策还不能惠及所有老人。比如老人不符合国家补贴的要求本身又没有经济来源,靠自己的力量交不起养老保险的个人承担的部分;还有的老人已经流浪在各个街道上,有疾病甚至精神疾病等等,农村养老体系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政府的关注解决。

(四)苏北农村中政治沟通无渠道,民主参与程度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运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手段。但是苏北地区实际情况是在这样的:民主自治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农民政治参与程度低。农民对于村干部选举,村务活动包括财务活动方面知情、参与太少,村务管理缺乏民主,缺乏透明度。问题就出现了:最基本的村干部的选举,村民们都觉得和自己没关系,选谁都可以,也不参与投票。选出了的干部不是农民利益的代表,农民的利益就得不到诉求,干群沟通不到位,导致信息不对称。上边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下边的农民呼声传不上去,长期下去会给我们农村政治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我想苏北地区农民不参与政治的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传统的官管民思想的束缚,这一点不仅是农村政治参与程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全国大部分人们不参与政治的原因。村民们受传统的皇帝制度的影响,县官是一个地区的父母官,所有的事务均有县官一个人来管理。导致时至今日,这样的思想还影响着村民们把村委会、村干部等同于衙门、县官。第二信息不对称,村民对国家政策不理解。虽然说现在家家都有电视,但是农民们忙于琐事也顾不及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还有国家在发布政策时的语言是标准的书面语,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来说不异与读天书,更不把国家的政策理解的全面而深刻。第三村干部素质不高,在位期间编制自己的人事网。在中国我们常常看到一位官员快退休之前火速提拔一些下属人员,这种现象在农村干部中也很常见,更有家庭式的网络。虽然这违反国家的政策规定,但是俗话说山高皇帝远,没人来监管。就说就算村民想竞选加入村委会来管理自己的村庄,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农村民主建设是和谐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鼓励农民参与政治迫在眉睫。

五、苏北地区农村的和谐之旅

(一)加快苏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新型农民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农业,与传统的农业相比的特点有:首先现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广泛采用现代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经验农业长期停滞不变的局面。其次农业科技使农业突破原来狭小的种植领域,再者突破传统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出现反季节蔬果,丰富人们菜篮子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最后现代化农业实现了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比如利用“滴灌”、“空中喷灌”等技术来浇灌土地,相比传统的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精准灌溉农作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的具体措施有:

1、首先加大对苏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农民有信心并积极的筹资、投资。这一点建设上咱们国家做的很好,但是有的地方等待完善。自2004年以来,中央专门发布了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的五个一号文件,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比重连年攀升。同时国家为充分保护农民的利益,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运用法律手法,规定粮食的最低价格,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当然希望这个制度可以持久下去并惠及广大农民。第二,建立健全农机、粮食农业补贴制度。“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活动在各个地方有条不紊的热火进行中。就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咱们苏北地区就是这样,对于一些农机、农具的购买,国家会给与一定比例的补贴。我记得我大舅家两年前买了一台久保田的插秧机,原价是8000多元,咱国家给补贴了将近3000元。同时国家还对种粮食农民直接补贴,我们村就帮助每家每户在银行开了账户,直接补贴的钱会直接打入银行账户。我们家有九亩多的土地,每季的粮食补贴是560左右。虽然500多元对于现在的物价来说不算多,但是相比以前没有补贴,还要农民交钱给国家,让农民们暖心多了。以后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第三,建立风险应急制度。农民看天吃饭,当然希望每年都是风调雨顺,但是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建立现代化农业,从源头上预测、报告自然灾害,及时通知农民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对于已造成的损失。国家可以及时给与补贴,就像人买保险一样,给粮食也保险,这样国家财政压力有所减少,农民也买得放心。我模糊记得,我们对粮食保险是4元钱一亩,价格公道,全村的农户也很乐意买。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补偿鉴定范围上,国家政策文件不明确,通常情况只有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政府才给与补偿,比如由于地势原因造成的农作物被淹而造成的损失,农民只能自认倒霉。所以在这一点上还有待加强和完善。第四,资金与技术支持齐头并上。除了资金,技术也是农民最渴望得到的,技术可以鼓励农民敢做吃螃蟹的人。所以咱政府可以联合高校,努力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并鼓励他们到农村去指导农民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农民创新种田,科学种田。同时还可以延长土地使用寿命,建造生态农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2、培养新型农民,2开创新型农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民就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3培育新型农民可以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中国有13亿多人口,每年大约新增1500万,将近7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是1.5亿人。4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优势,增加民收入,丰富和谐农村建设的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我觉得培养新农民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农民的经营能力,更能驾驭市场。传统的农民只注重种出好粮食,靠着好的收成来获得好的收入。市场的价格又市场来决定。但如果村民可以联合起来,使农业经营规模化、组织化。那这样一来,农民就可以面对市场掌握一定的话语权,获得更好的收入。

(二)关爱农村里留守儿童 让爱伴其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则是农村的未来。留守儿童问题影响着农村未来人口的素质,影响着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和谐农村的建设,继而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我们能给予的只有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关注,帮助父母呵护花朵健康成长。当然还有许多可以做,首先,发动父母多给家里的孩子打电话,多回家看看,分给孩子的童年多一些时间。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心有灵犀般微妙的感情,孩子对父母的是其他人取代不了的,父母给孩子心灵的引领的效果是其他任何语言、行为难以达到的。多一分钟的通话,多一秒的相处都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其次,学校老师多给予留守儿童关心的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开设健康课。老师的关爱虽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是有一点点的温度都会融化冰雪,温暖孩子的心灵。学校里会有许多同龄的孩子,同龄孩子时间往往交流更容易,所以学校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针对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课,不定期给他们做心理疏导、心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心理问题越积越多,一旦有一天爆发了,后果不堪设想。再者完善政府财政支持制度,让孩子真正吃的饱,吃的好,身体健康成长。虽然政府启动了“阳光早餐”、“营养午餐”等服务,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政策落实不到位,孩子们营养还是跟不上,身体发育不良。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把政策落实的过程对公众公开,接受人民的监督,让政策落到实处,让阳光围绕孩子成长。最后,完善教育制度。2013年的4月16日,全国各大媒体发布一篇标题为“非京籍少年在京被拒高考 获美绿卡后可直接参考并加分”的文章,引起了全社会的人们对我国教育制度的热议。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孩子没资格外国孩子却可以,听起来是那么荒唐的事。中国的教育政策使然,城市的二元制,农民进城务工,却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目前我国是在几个大的城市进行异地高考试点,但是仅仅是局限于几个大的城市,仅仅局限于高考。孩子从上学到高考要经历十二年的历练,这十二年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当地的学校不收,打工子弟学校不符合要求被取缔等等,生生在父母与孩子之前架起了一座桥。如果我们的政策可以更加人性化一点,为跟随父母外出的孩子建所学校,或者在当地的学校给他们单独一个班级,给他们和城里孩子公平的对待,他们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农民进城务工的流动性很大,所以要求他们在一个城市停留5年到10年,才能加入当地孩子的序列是不太现实的,如果允许他们加入当地的学校并缩短年限要求,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最美的消息。

留守儿童能拥有和谐的成长环境,能健康成长,对于我国农村的未来,社会未来的安定团结,对和谐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具体有深远意义。

(三)完善苏北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5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发[2009]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知道意见》),宣布从2009年开始起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新农保的资金来源于家庭、集体、政府,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实施此政策的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文件还指出,政府应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西部地区是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是给予50%补助。从文件中我们可以读到,中央政府对新农合这一块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但是此政策能否得到彻底的、全面的贯彻落实,还等待着广大人民的观察、监督。

另外,我国新农保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没有法律来鞭策,来保驾护航,那新农合的落实工作、农村居民的权利的保护工作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就会加大。所以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体系,让老人有所依,我国应该出台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来规范和保证政策的实施。

再者,苏北地区人口流动性大、人口结构复杂,要全面统计并记录复杂的人口情况,可谓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我国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像全国公安系统一样,把基本医疗、养老、农民流动等情况连接一起并及时更新,全国各地都可以查询,农民在任何城市都可以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对于流浪的老人,有疾病特别是精神疾病的老人,国家的收容所、养老院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或者将他们遣送回自己的家乡,并提供一些财政支持,由村委员会来管理,至少给他们一个家,一个心灵的港湾。

老人可以颐养天年,不仅是每个年轻人的愿望,更是每个老人的期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一个国家茁壮成长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也是每个老人的“中国梦”。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14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