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12 08:06  

一、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概念界定及研究背景

何为大学生村官,许多学者都是在政策分析后,依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含义。浙江海洋学院耿相魁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指近年来通过政府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以及其他职务的工作者。由此可以看出,大学学生村官是处理基层事务的人员。从广义上来说,是通过政府组织的考核或者考试选派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的工作。从狭义上说,是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考试程序,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选拔的职务。

近些年来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话题越来越热,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积极扶持以及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我国大学生村政策发展迅速。大学生”村官”政策由开始的兴起、发展,慢慢走向了成熟,各区域都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当然,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我国政府为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市反哺农村所颁布的政策。大学生村官是我国第一次开展的政策,没有先例可循,所以问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如何保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顺利实施、如何避免问题的产生,以及在遇到问题后应如何解决,不但是政府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提出与实施

早在大学生”村官”政策提出之前,国家就对如何选拔优秀人才服务基层进行了尝试。1989年国家大规模选拔”选调生”,目的就是充实基层管理队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的”选调生”规模已近十万,这股强大的力量,为我国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管理人员,目前在这些”选调生”中已经产生了五千多名处级以上干部,在基层管理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引导高级人才去基层服务,国家已经尝试、探索过很长一段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产生,学术界有两种认识,一是以1995年江苏省选拔高级人才到基层工作的”雏鹰工程”为标志。但这时的选聘没有形成制度化、长效性,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小范围的一个尝试,没有大面积推广实施。山西大学的马少华认为,真正意义上是以1999年海南省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为标志的,这是第一次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出台政策,明确提出招聘、使用大学生”村官”,并先后在三亚市、文昌市、东方市、定安县等市县组织招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安排到基层岗位工作。

1995年, 江苏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2008年3月中央决定从2008年起, 选聘1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同时也制定出8项激励和保障政策, 由此大学生”村官”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让优秀的高校毕业扎根农村开创事业, 政府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定了相当优惠的政策, 包括: 考研加分、考公务员加分等等。这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这就加快了农村的建设步伐,繁荣了经济,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越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效果越好,因为这些地方的政策落实的比较到位,而且待遇也相当不错,这吸引了大学生的目光。例如: 北京、浙江、河南。北京的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本身就很诱人并且能够落实, 因此留在农村任职的比较多,这也使得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但是在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以及优惠政策落实的都大打折扣,挫伤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员流失严重。比如,比如说四川,它自1999年起, 就招聘了8600多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但是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流失率都达到了70%。

三、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层面的观点。山西大学的马少华主要从客观环境的问题和大学生村干部主观认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华中师范的泮田迪着重关注大学生村官参与乡村治理,从大学生村官主体的嵌入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嵌入进行研究等。

湘潭大学的朱如亚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本身存在问题,包括政策缺乏明晰性以及稳定性;二是政策执行主体存在问题,包括执行主体素质缺陷和行为偏差;三是政策目标群体存在问题,包括目标群体缺乏政策认同感以及大学生村官能力缺陷;四是政策环境存在问题,包括政策执行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张俊华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大学生村官政策自身不健全;二是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不到位,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主体对政策的认知水平和执行力。首先,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落实中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又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很多大学生”村官”流失,又遭致了村民对政府部门的不满。其次,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跳板”心态,缺乏投入农村建设的热忱;急于求成,缺乏对农村实情的充分认识;学用脱节,缺乏投入农村建设的综合素质等诸多因素使得大学生”村官”在自己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影响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三是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体制和相关制度有待完善,主要是政策执行的权力配置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方面;四是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有待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