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淮河经济带城市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分析与评价

 2023-08-09 09:08  

论文总字数:13125字

摘 要

通过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和地形起伏度四个要素的综合集成,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淮河流域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探讨。淮河流域北部公路网密度总体上优于南方,交通干线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大”空间分布特征。区域优势较好的区域相对集中在沪宁和京九线沿线地区,且该地区的优势在趋向南、北时逐渐减弱。淮河流域的交通优势程度水平在区域单位内的平均水平之上,东西部空间分异明显,东部地区总体优于西部,淮安、徐州及其邻区的优势度最高。沪宁线和沿海地区较好,南部和西南较高地势地区相对较差。最后,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不同区域在交通优势上的成因的分析,对交通劣势进行改进和避免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交通优势度,路网密度,区位优势度,淮河流域,GIS空间分析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the four factors of highway network density, influence of traffic trunks, location dominance and topograph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raffic dominance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as explored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The road network density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 in the north; the influence of traffic trunk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larg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units with better regional dominance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along the Shanghai-Nanjing-Jing The dominance gradually decreases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The geographical units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ith superior traffic dominance over the regional average have an advantage; the east-west differentiation in space is obvious; the eastern region is generally better than the western region; Huai"an, Xuzhou and its adjoining regions have the highest dominance, and the Shanghai-Nanjing region and coastal regions are relatively good. , while the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margins are relatively poor.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units to make use of traffic advantages and to avoid traffic disadvantages.

Keywords: Traffic dominance, road network density, location dominance, Huaihe River Basin, GIS spatial analysis

目 录

1 前 言 4

2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4

2.1 研究区域概况 4

2.2 研究方法 5

2.2.1 交通优势度模型 6

2.2.2 GIS空间分析 8

3 数据获取和预处理 10

3.1 数据获取 10

3.2 预处理 11

4 交通优势度空间格局 12

4.1 路网密度的空间格局 12

4.2 交通干线影响度的空间格局 12

4.3 区位优势度的空间格局 13

4.4 地形起伏度的空间格局 14

5 分析与评价 15

5.1 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分析 15

5.1.1 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 15

5.1.2 交通优势度的格局分析 16

5.2 交通优势度的特征和成因解析 18

结 论 19

参 考 文 献 20

致 谢 22

1 前 言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基本要素,它是反映区域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引导、支持和保障区域发展的作用[1]。因此,我们可以用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来衡量一个地区交通设施的水平,近年来,它逐渐成为交通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5]

目前人们对交通水平的评价大多是以可达性为指标,或以距离与时间上的指标对交通便捷性进行评价。1959年,国外学者Hansen提出了交通可达性的概念,认为交通可达性是分析交通发展和评价交通区位优劣的综合指标[6]。在我国,一些学者运用可达性指标,定量评价和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下的交通网络,如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以曹小曙等人为例,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交通网络演变对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及连接城市的全国干线公路网的可达性[2,7];金凤君[8]利用可达性指标对我国铁路交通进行了分析。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可达性指数下区域空间格局的演变。但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是通过特定交通系统,对从一个区位到达指定区位时之间享有的交通便捷性[9-11],这是衡量交通发展程度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对综合的交通水平优劣的评价依然不够完善和全面。

针对这个问题,金凤君等学者提出了交通优势度概念,认为区域交通优势度一种能体现该区域交通设施网络能对其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水平起到支撑作用的评价方式[12],阐述了三个指标的意义,基于任一方面的区域交通水平状况的分析都是片面的反映,只有三方面的综合集成才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交通设施优劣。据此,提出了一个优势度模型,以县为研究艳艳对全国进行研究和分析。另外,黄晓燕、王成新等学者以省或功能区做为研究单元,也做出了相应的成果[13-15]。因此,与省域或主要功能区的研究不同,本文以流域为研究区域,对交通优势程度进行评价。依据淮河流域的特征构建了以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以及地形起伏度四个指标集成的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模型,以淮河经济带21个县市级为单位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淮河流域交通优势度空间格局,为从宏观角度来分析如何更充分利用区域交通特点来提高区域经济和发展等方面的效应,更充分的发挥交通设施的推动作用,成为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12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