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正文

柔性OLED器件开孔过程对热残余应力分布影响的模拟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15 09:04  

1.目的及意义

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的Pope等首次发现并报道有机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1987年,邓青云博士等采用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研制出低电压、高亮度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第一次展示了有机发光器件的广阔前景[1,2]

作为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技术,相对LCD,OLED存在许多优势:驱动电压低(10V以下);自发光、无需背光板、耗电量大大减少;视角广,达170°以上;响应时间快,约为10~100ns;不存在LCD的残影现象;可采用全彩制作,包括RGB三原色制作和白光制作;亮度可高达10000cd/m2;高发光效率约16lm/w;厚度薄、体积小、重量轻;可制作大尺寸与可挠曲性面板;可使用温度范围大;加工工艺简单,具有低成本优势等[3]。OLED还是一种理想的平面光源,在节能环保型照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传统的LCD所需的导光板,增光片,扩散片,偏光片等在OLED屏上均不需要,因此更加节省制作成本[4]。由于OLED是全固态的薄膜器件,且采用有机材料、无定形材料制备,因而在作为柔性器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进行弯曲折叠的过程中亦能正常工作,因此可用于制备柔性器件。这也使其成为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中重要的技术[2]

OLED的发光原理类似无机的二极管发光:用ITO(氧化铟锡)导电薄膜作阳极(正极板),金属作阴极(负极板),中间淀积一层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在外界电场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由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并在有机发光层中复合生成激子,激子辐射跃迁回到基态并发光。其发光的颜色取决于有机发光层材料,所以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层的材料而得到所需要的颜色[3,5]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FOLED)由制备在柔性衬底上的阳极、阴极和夹在它们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构成[6],其中至少有一侧的电极是透明的,以便获得发光面[1]。FOLED具备普通OLED的宽视角、高亮度等优点,同时由于FOLED的衬底是具有良好柔韧性的材料,因此比玻璃衬底OLED显示屏更轻薄、更耐冲击[7]。且FOLED的制备有望采用卷对卷方式生产,从而大幅地降低制造成本[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