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教育技术学 > 正文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行为调查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06:02  

摘 要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平台。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甚至00后大学生,更是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使用SPSS对初测数据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交媒体动机可以分为获取信息、情感需求、便捷生活和被动规范四个维度。在正式测试阶段,通过对具有不同特征(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成绩排名等)的群体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群体在四个动机维度上的差异表现。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社交媒体,超过一半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时间超过2小时;女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动机强度均高于男生;大四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动机强度高于其他年级;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在获取信息、情感需求和被动规范三个维度上的动机均高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独生子女在情感需求维度上的动机强度高于非独生子女;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其获取信息和情感需求的动机强度高于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高校和社交平台可以根据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行为的情况,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社交媒体和优化社交媒体内容。

关键词:社交媒体 动机 使用行为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social media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and platform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these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born in the generation after 90s or even 20s are the main user group of social media. This study used SPSS 22.0 to conduct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media motiv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imension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motional needs, convenient life and passive norms. At the same time, by comparing the groups ranked by different genders, different grades,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ategories, different family locations and different grades,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four motivational dimensions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ents use social media every day,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spend more than 2 hours per day on average; girls are more motivated in four dimensions than boys;Senior students‘ motive intensity is higher than other grades in four dimensions; the students of literature history specialty have higher motivations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motional demand and passive norms than thos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those non-only child’s motivation is less than only child in the emotional demand dimension; students with high scores are more motivat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nd emotional needs than students with lower performance.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platforms can correct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use social media and optimize social media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media use.

Keyword : social media motive use behavior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文献综述 2

1.3.1 使用与满足理论 2

1.3.2 先行研究 2

2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行为调查问卷编制 4

2.1 动机测量维度的确定 4

2.2 问卷编制的原则 4

2.3 确定初测问卷 5

2.4 问卷初测结果及分析 5

2.4.1 初测样本 5

2.4.2 研究方法 6

2.4.3 项目分析 6

2.4.4 探索性因子分析 7

3 正式测试及分析结果 13

3.1 样本基本信息 13

3.2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和时长 15

3.3 社交媒体登录方式 17

3.4 发表言论的频率和原创内容占比 18

3.5 社交媒体使用态度 19

3.6 使用社交媒体时的交流对象 21

3.7动机强度在不同群体上的差异 21

3.7.1 动机强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22

3.7.2 动机强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23

3.7.3 动机强度在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上的差异 24

3.7.4 动机强度在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上的差异 25

3.7.5 动机强度在不同成绩排名的学生上的差异 26

4 总结与不足 28

4.1 研究总结 28

4.2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正式测试问卷) 32

致谢 35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社交媒体”一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并不陌生,甚至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十年以来,社交媒体就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所关注的热点,其中不乏学术界的学者和专家。在百度百科上对于社交媒体是这样定义的: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1]。作为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甚至00后的当代大学生,思维广阔,求知欲望强,追求时尚与独特的个性使得他们活跃于各个社交平台。微信、QQ以及新浪微博等社交APP,功能多样且原创内容丰富,是大学生最常用的社交APP。新浪微博2018年影响力峰会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9月,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达4.46亿,其中,年龄在16至22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高达41%。腾讯2019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QQ的月活跃用户更是分别达到了11亿和7亿的数量级,由此可见,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和工具。

然而,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并非完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相反,现在的社交媒体上充满着严重的网络暴力,言语攻击、不良或不实信息都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诱惑和干扰。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因其功能强大,内容丰富,获取信息便捷迅速的特点,也可能导致大学生沉浸其中,消磨时间,甚至迷失自我,对其心理健康以及学业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因此,调查研究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有利于正确引导与规范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笔者通过阅读已有的相关研究,发现以往的研究或者是关于网络交往动机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关于社交媒体使用与满足方面的研究,而且大部分研究距离现在已有数年,社交媒体发展迅速,其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样,用户对于社交媒体的需求和心理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其使用动机和行为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行为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当代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基本情况,对于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

本调查研究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为例(主要包括微信,QQ以及新浪微博等), 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SPSS 22.0统计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将有利于直观的了解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及行为,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健康使用社交媒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社交媒体在高校中的教育应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的受众行为理论,该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传播学家伊莱休·卡兹将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分为五大类型:

(1)认知需求——指人们通过获得关于环境的信息、知识和对之的理解,以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情感需求——指人们关于审美的、愉悦的、情感的需求;

(3)个人综合需求——指个体增强自信心、稳定性和地位的基本需求;

(4)社会联系综合需求——指加强与家庭、朋友、社会联系的需求,这种需求基于个人对社会关系的渴望;

(5)逃避或释放压力的需求——指与逃避、释放压力和渴望消遣相关的需求[2]

1.3.2 先行研究

卢聪在大学生移动网络社交动机量表中将社交动机划分为六个维度:人际交往、职业发展、信息交流、自我表达、被动规范和便捷经济。其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在被动规范、自我表达、信息交流、便捷经济这四个维度上的动机显著高于男生,一年级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人际交往动机显著高于四年级学生[3]。迟新丽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问卷编制的研究中,将网络交往动机划分为工具性交往动机(辅助学业和获取信息)和社会性交往动机(表达情感,便利生活和确证自我)。迟新丽的问卷调查分析指出,社会性动机在性别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生gt;女生,文科gt;理科;工具性动机在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大四gt;大二gt;大三gt;大一,文科gt;理科[4]

张琪将从信息获取、表达情感、应用休闲、关注他人和自我认同五个维度来划分微博交往动机,使用SPS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47%的大学生一天中使用微博数次,80%的大学生将微博当做资讯获取的重要平台,其中新潮趣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地方,其次是原创内容丰富、被人关注、用户广泛和真实可信 [5]

对于已有的相关研究仅作为参考,一方面社交媒体并不等同于移动网络或者网络,使用动机也不等同于社交动机或者交往动机,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发展迅速,用户群体的心理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使用动机和行为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及行为,探索不同群体在各个动机维度上的差异及缘由,研究结果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社交媒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社交媒体在高校中的教育应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行为调查问卷编制

2.1 动机测量维度的确定

本次研究在确定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测量维度时所遵循的理论框架是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同时主要参考了在先关研究中提到的卢聪的大学生移动网络社交动机量表(2016),张琪的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维度的划分(2012),以及迟新丽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问卷中的维度设置(2009)。

在参考了上述的动机测量维度之后,再结合当前社交媒体的特点和自身使用社交媒体的经验,将大学生社交媒体动机分为了五个维度,分别是获取信息、人际交往、自我表达、被动规范以及便利生活。在本研究中,对这五个维度的界定如下:

获取信息:主要指获取各种新闻、资讯以及各类人、事、物的信息、资料等。

人际交往:主要指联系亲友以及拓展新的人际关系。

自我表达:主要指表达内心情感、记录生活以及表达观点、看法等。

被动规范:指由于受到周围环境和朋友的影响或者仅仅因为工作需要而使用。

便捷生活:主要指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需求,如出行交通、购物购票、兼职赚钱等方面。

2.2 问卷编制的原则

  1. 题项简洁明了,不存在歧义。
  2. 题项不存在双重否定语段。
  3. 题项内容反应个体的主观想法。
  4. 题项内容不包括俗语或俚语。
  5. 问卷采用匿名形式,不涉及敏感内容。

2.3 确定初测问卷

在确定动机测量维度之后,开始针对每个维度设定题项。在设定题项时主要参考了卢聪的移动网络社交动机量表。在“获取信息”维度上参考了卢聪在其信息交流维度上设置的3个动机(第2、6、14项),并增加了“关注感兴趣的名人明星的动态”这一动机;在人际交往维度上采用了卢聪在其人际交往维度上设置的4个动机(第1、4、7、12项);在自我表达维度上采用了其自我表达维度上设置的4个动机(第8、13、18、23项),并增加了“排解烦恼压力”这一动机;在被动规范维度上参考了其被动规范维度上设置的3个动机(第9、17、22项),并增加了“工作学习需要(班级、社团或学校要求)”这一动机;在便捷生活维度上,其中“能使用语音视频通话等经济便捷地与他人联系”这一动机是参考和归总了卢聪的便利生活维度上的4个动机(第5、11、15、20项)并结合当前社交媒体的特点确定的,其他3个动机则是结合当前社交媒体的功能特点和用户使用需求确定的。最终,初步确定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量表分为五个维度,共计20项。初测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1-5 分依次代表“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本动机量表通过计算各维度的总分,来表示动机的强弱,维度总分越高,表示相应动机越强。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及行为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除了动机量表外,还有一些基本信息题以及关于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题项。主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城镇或农村)以及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使用时长,登录方式,是否发表过过激言论,如何看待社交媒体实名制等问题。

2.4 问卷初测结果及分析

2.4.1 初测样本

初测问卷的发放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下问卷的发放选取武汉理工大学的通识选修课堂进行,通识选修课程向所有年级和专业开放,因此被试符合要求。线上发放由笔者将测试链接分享到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被试于线上作答。在问卷回收后,严格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筛选:1、有漏答题项的问卷判为无效问卷;2、有选择多项答案的问卷判为无效问卷(特指线下问卷,本问卷所有题项均为单选);3、存在明显规律性作答的问卷判为无效问卷;4、答题时间少于100s的问卷判为无效问卷(特指线上回收的问卷)。在经过严格筛选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70份,包含线下有效问卷95份,线上有效问卷75份。其中,男生97人,女生73人;专业类别为文史类的学生50人,理工类的学生120人;大一学生83人,大二学生11人,大三学生24人,大四学生46人,研究生6人。

2.4.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对初测动机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包括极端组检验、项目与相应维度总分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并对成功通过项目筛查的剩余题项进行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检测,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因子旋转方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2.4.3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检验量表中题项的可靠程度,根据项目分析结果筛选或修改题项。本研究的项目分析主要包括极端组检验(高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项目与相应维度总分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首先,计算每个被试在各维度上的总分,再根据总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每个被试排序,将前27%的被试编为高分组,后27%的被试编为低分组。然后对高低分组的每个题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初测量表中的20个题项均通过了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题项的高低分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此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初测量表中的全部题项都具有良好的鉴别度,可以暂时保留全部的题项。

第二步,分析题项与相应维度总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进一步筛查题项。题项与相应维度总分的相关性越高,则表明该题项与相应维度的同质性越高,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或潜在行为也更为接近。若题项与相应维度总分的相关系数较小(相关系数<0.4),这表示题项与相应维度的同质性不高,最好予以剔除[3]。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题项与其相应维度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大于0.4,这表明所有题项都是符合要求的,暂时予以保留。

最后,进行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若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0.4,则表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旋转方法选择正交旋转;若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4,则表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旋转方法应选择斜交旋转。根据分析结果(如表2.1所示),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均大于0.4。因此在做探索性因子分析时,旋转方法应选择Promax。

表2.1 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检测结果

获取信息

人际交往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